第51-55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可良策還未想到。鰲拜這一刀卻是先到了,三枷這次可是連擋都不敢擋,一個側身,想要躲過這一刀。可他本已受傷,氣力全無,移動間,腳下一個踉蹌,竟摔倒在地,不想錯有錯理,竟躲過了鰲拜這刀。鰲拜見三枷在倒在地上。哈哈一笑。大刀一舉,高叫道:“明狗,看你還往那裡躲,拿命來!”倒在地上地三枷眼看鰲拜大刀再次劈向自己,想要站起來,可雙腳發軟,而且時間也來不及,四下一看,只看到無數只腿和無數只腳立在自己眼前。那裡還有自己躲藏的地方。無奈之下,也顧不得頭上鰲拜的大刀,手中戰刀一揮。使出地趟刀法,砍向自己身邊的這些大腿。隨後自己也向著刀鋒所指的方向來了個就地十八滾。這些後金近衛軍剛才看到了鰲拜武藝過,打得這個明將本毫無還手之力,那裡還會注意到他,再說外圍的明軍攻得正緊。也無暇他顧,竟被三枷這一套地趟刀法殺了個措手不及,十幾只
壯的大腿留在了地上。七八名後金近衛軍跌倒在地,手捧著傷腿不住哀號,嚴密的包圍圈一下子被打破了,鰲拜這志在必得的一刀也落了空。三枷卻趁此機會逃出了後金包圍。被明軍救了回去。
鰲拜見走了三枷,怒不可惡,揮舞著大刀又衝了上來,明軍中竟無一人是其敵手,被殺得節節敗退。後金軍後援也及時跟了上來,進一步擴大了地盤。隨著後金軍越來越多,明軍的人數優勢再不明顯,個人戰力就更不是後金軍對手,雙方在城上死戰半個時辰,明軍死傷無數,城牆也被後金軍佔領了一半左右。眼看北城便要不保,祖大壽想要再衝鋒陷陣,卻被身邊親衛牢牢按住,生怕他出現意外。就在這時,城中竟又傳出喊殺聲,祖大壽心中一涼,難道其餘三面城牆不保,被後金軍攻入城了?祖大壽疑心未消,卻見從城中各條通往城牆地街道衝出黑鴉鴉地人群,怕不有幾萬之眾。仔細看去,祖大壽卻發現,這些人中上至老翁,下至少年,男女老幼算是齊了,而且這些人手中拿的東西更是五花八門,鐵鍋、鐵鏟、門栓、板凳真是應有盡有。其中一白髮老翁,祖大壽只覺眼,再看他手中拿著一把鐵勺,祖大壽才想起來,那不就是每
在自己府門外擺混沌灘的那個老頭嗎?以前自己還曾去吃過老頭的混沈,沒想到這老頭雖然平時看著老態龍鍾,今
卻如同小夥子一樣,跑得飛快。再看其他人,許多雖叫不上名字,可都十分眼
,分明就是城中的普通百姓。
祖大壽此時真是悲喜加,悲的是,自己愧對義州百姓,未能保護好義州的安全,竟要這些百姓來支援自己。喜的是,自己這幾年苦心經營卻沒有白費,義州的百姓確是真地把義州當作了自己的家,不然他們如何會冒著生命危險來到戰場。城上後金軍看到城下湧來幾萬人時,也是吃了一驚,可等他們看清來人時,卻是哈哈大笑,道:“你們這些明狗真的是沒人了嗚?竟連婦孺也來上戰場,難道是嫌爺爺刀下鬼少了,特意讓他們來湊數地嗎?”正陷入苦戰的明軍無不聞言變
,來得這些都是自己的
兒父母,自己又怎麼能忍心讓他們上戰場,連自己都不是後金軍對手,他們來豈不是如同送死一般。可他們也知道,若義州不保,自己的
兒就算呆在家裡恐怕也難逃一死。不過就算死,自己也要死在自己
兒前面,只要自己能多殺一個後金軍,他們的危險便降低幾分,那怕自己多支持一會兒,他們便能多看一眼這個世界。頓時這些明軍只覺渾身地力氣也漲了幾分,砍向後金的大刀越發沉重,一時間竟將後金軍殺得不斷後退。很快幾萬百姓也衝上了城牆,往往十幾個人圍攻一個後金軍卒,雖然傷亡難免,但確是將後金軍的囂張氣焰打了下去。皇太極在城外看得心急,眼見勝利距離自己不過一步之遙,誰知半路殺出了這幾萬程咬金,當下也顧不得自己安危,大叫一聲:“跟我上!”說完竟一人打馬也向義州城衝了上來。隨身保衛皇太極安全的三百近衛軍不敢怠慢,打馬跟上。
城上城下的後金軍見大汗竟也親自衝到戰場,彷彿打了一針興奮劑一般,個個勇往直前。明軍本就是憑著一股不怕死、不要命的氣勢才壓倒了後金軍,不然就憑這幾萬婦儒在戰場上又能發揮出什麼作用?而此時後金軍因為皇太極的到來,也被起了血氣,在氣勢一點也不遜於明軍,全線發起了反攻,打得明軍幾無招架之力。祖大壽眼見百姓傷亡太重,僅半個時辰,衝上城牆的幾萬百姓已死傷近萬,如此下去,用不了多長時間,這些百姓恐怕就要全軍覆沒。要知百姓才是立城的
本,沒有了百姓便如同魚兒失去了水,軍隊也無法繼續生存下去。為了保住這最後一絲元氣,祖大壽只能下令:“全軍準備撤退,按原計劃退到城中與後金狗決一死戰!”早在第一天後金攻城時,祖大壽看到城外七萬餘後金軍,而自己手中則只有兩萬軍隊,便已做了最壞的打算,一旦防守不住,城牆失守,便按照三桂以前所講,發動一場全民戰爭,與後金在城中決一死戰。只是隨著戰事進行,有了幾萬新軍加入,而後金又沒有攻城利器,巷戰的計劃便被擱置起來。當
吳三桂在講到巷戰時便曾講過,巷戰雖然可以多撐些時侯,大量殺傷敵人,可這便如在自己家裡與人打鬥,無論最後勝負如何,自己家中必然遭秧,這是傷人一干自損八百的作法,不到萬不得已,最好不用。可事到如今,城牆即將失守,萬般無奈下只能退守城內與後金打巷戰。聽聞此言。城上幾萬大明軍民雖心中不願,可也不敢違背祖大壽將令,對於撤軍一事,祖大壽早有安排,軍卒們掩護著百姓先撤,老兵照顧著新兵先退。
後金軍見明軍撤退,也不追趕,而是牢牢守住城牆,等待著皇太極地到來。很快明軍已全部撤回城中,連其餘三面城牆也全部放棄。只等與後金軍在城中再大戰一場。那曾想。後金軍本就無意與明軍糾纏,他們此來本就不是要奪取義州,而是奔著糧草來的。皇太極站在城上,可畏義氣風發,手中一條馬鞭指點著義州城中大小建築。在後金攻城前,便已有暗探稟明城中糧草所在。皇太極馬鞭正指在義州糧倉所在,對身邊的范文程道:“文程,只要咱們奪了義州糧草,不但大軍可安然渡過今年寒冬。更便明軍缺衣少食,我倒要看看他吳三桂是否能變出糧食來。等來年
暖花開之季,咱們便可乘吳三桂實力大損。揮軍南下,一舉奪了這遼東,看那朱由檢小兒還能不能坐住他那龍椅。”范文程從今天一早便總覺心驚
跳,不知是不是要有災禍降臨,直到此時後金軍奪下四面城牆。他才略為安心。聽皇太極的意思,待明年
天還要與明軍大戰一場,范文程卻被嚇了一跳。此戰後金雖說已取得勝利,可僅這一月來,後金軍損失太過慘重,近二十萬後金鐵騎如今只剩下不到一半。就算有了糧草,短時間內那裡還有餘力再發動一場戰爭。可此時看皇太極正在興頭上,他也不敢掃了皇太極的興,只好道:“大汗,這明軍是主動放棄城牆,撤回城內,實力並未大損,咱們來的七萬大軍,如今損失過半,只有三萬餘人,若是貿然進城,怕是不妥…”皇太極卻哈給一笑,滿不在乎的道:“進城?誰說我要進城了,來人,傳令下去,命各部軍卒放火,我就不信他祖大壽敢捨得這義州城不要,捨得城中幾十萬軍民
命不要,我要讓他祖大壽親自把糧草送到我面前。”
“放火?”范文程驚道。范文程自投入後金,雖說掛著大學士的頭銜,皇太極對他也極為看重,可畢竟他是漢人,皇太極等人對他也不是十分放心,每次征戰只留他守在盛京,不許他隨軍出戰。說起來這次還是范文程第一次見識到戰爭的慘烈。
“不錯,放火。若不放火,僅憑我三萬鐵騎何時才能徹底拿下這義州城,他祖大壽又豈會服輸。”皇太極身邊親衛早已下去傳令,片刻功夫,城中火頭四起。此時關外正是北風呼嘯,風借火勢、火借風威,城中又多是泥草房,一會功夫便已是火光沖天,其間尚夾雜著城中百姓臨死前的哀號聲,大火就算在十幾裡外也可以清楚看到城中地濃煙和火焰。范文程雖已投靠後金,可他終究是個漢人,眼看城中百姓受苦心中卻再無一點勝利後地興奮。
“不好。”正躲在城中一處民房內準備阻擊後金軍的祖大壽高叫了一聲。沒想到等了半天沒有等到一個後金軍,卻等來了這沖天大火。祖大壽知道,城中這些房屋可是百姓們親手建起來的,好不容易有了安身之地,百姓對自己小家的情可想而知。而後金這把大火卻是燒了他們的命
子,城中百姓如何還忍得住,不衝上去與後金軍拼命才怪。祖大壽喊完,馬上衝出小屋,果然不出他所料,街上已聚集了無數百姓,正要向外衝去,去守護自己的家園。
祖大壽忙上前阻攔,可為了打巷戰,明軍已分散到城中各個角落,此時在他身邊的不過幾十親衛,僅憑他一人之力如何能攔住眼前這幾千百姓。就算他攔得住此處,城中其他地方的百姓又有誰去攔?無奈之下,祖大壽只得隨人一起向外湧去。路上又匯合了幾百明軍,增加了一些實力,可祖大壽也知道,自己這幾百人怕是不夠外圍後金軍
牙縫的。等祖大壽趕到外圍時,眼前卻已是人山人海。祖大壽身邊親兵上前分開人
,為祖大壽開路。可他們剛剛行到一半,卻聽前面有人大喊道:“這些後金狗燒房屋,殺我親人,咱們與他們拼了!”祖大壽心知這些普通百姓如何是全身武裝地後金騎兵的對手,站在那裡忙喊道:“鄉親們,不要衝動,冷靜一些!”只是祖大壽聲音未傳出多遠便淹沒在幾萬百姓的嘈雜聲中。隨後便見前面一陣騷動,看來是有人衝出去與後金
戰。祖大壽心急之下,加快了腳步,想要阻止這些百姓不要做無畏的犧牲。還未等他衝過人群,前面卻一下子沉靜下來。人群對面的皇太極高坐馬上,看著這些手拿鋤、搞的百姓,心中暗自發笑。他不擔心這些百姓越聚越多,羊群再多難道還能傷到一群猛虎嗎?只能是羊入虎口,成為猛虎的盤中餐。只是沒想到這些百姓倒還有幾分血氣,面對近萬騎兵竟還敢上來挑釁,皇太極不知是該說他們傻,還是應該佩服他們的勇氣。不過這幾百衝出人群的百姓轉瞬間便祭了自己手下騎兵的戰刀,也讓其餘的百姓停下了前進的步伐。
皇太極看時間也差不多了,高喝道:“祖將軍,難道你就眼睜睜看著這些百姓來送死嗎?如果你再不出來,我便要下令屠城了!”人群頓時鴉雀無聲,後金屠城的慘狀,在場許多從其他地方搬遷來的百姓是深有觸,那時的後金軍
本不能稱之為人,只能用禽獸稱之,見人即殺,見房即燒,後金過後,城中房屋百不存一,百姓更少有幸免。
“皇太極,你不要太過囂張,我承認我祖大壽不是你的對手,不過今你在我義州犯下的罪行。我義州城幾十萬軍民不敢或忘,等吳三桂將軍回來,必會為我等報仇,今
在義州城所發生地一切,早晚有一
會十倍報在你盛京城上。”祖大壽在後面叫道。
“對,等吳將軍回來,必會讓這些狗賊十倍報之!”百姓一聽祖大壽提起吳三桂,頓時群情忿。就連此時義氣風發的皇太極聽到吳三桂其名也不覺心中一緊,要知這義州城中遼東
銳不過兩萬,其餘全是新軍或是普通百姓。可就是這些百姓竟讓所向元敵的後金軍損兵折將達三萬多人。而遼東軍真正的
銳此時正在吳三桂身邊。那可是五萬大軍,要是等他們回來,別說取勝,連自保也成問題。
皇太極顧不得再取笑祖大壽,道:“祖將軍,請陣前一敘如何?”百姓們自發的為祖大壽讓出一條小路,僅夠一人勉強通行。祖大壽從人縫中擠了過來,到了陣前,才知道為何剛才還群情忿的百姓為何會突然鴉雀無聲。兩軍相距幾百米的空地上幾百具大明百姓的屍體倒在那裡。鮮血已染紅了這片土地。看來是後金的鐵血手段嚇住了這些原本善良的百姓。
“皇太極,有話直說就是。”
“好,既然祖將軍如此痛快。我便直說了。只要祖將軍送來二十萬石糧草,我後金馬上撤兵,決不再動你義州一磚一瓦,不傷你一兵一卒,如何?如將軍不答應。就不要怪我無情,今不將這義州碾為平地,我後金決不撤兵。”祖大壽不知吳三桂大軍即將返回義州,心裡還是納悶,這後金今
竟轉
了,竟如此輕易便放過義城百姓。雖早知後金缺糧。可沒想到他們對糧草需求如此迫切,竟不惜幾萬大軍地
命強攻義州,最終卻只要幾十萬石糧草。不過祖大壽也明白,若是後金圍城時便提出索要糧草,自己恐怕只會把他們當做白痴,不予理採。為了城中幾十萬軍民地安危,祖大壽當然不敢吝薔糧草。
皇太極那裡有那麼善良,只是吳三桂大軍就在離城不遠處,而且就算自己屠城,若是義州百姓心存死意,最後一把火燒了糧草,自己才是真的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一無所得,白白搭進去幾萬大軍。祖大壽剛想點頭答應,卻在這時突聽城外竟傳來低沉的馬蹄聲,連城牆也為之晃動,久經殺場的祖大壽當然清楚,這怕不是有幾萬騎兵同時行進才能有如此氣勢。本以為是後金軍在城外縱馬,要給自己以壓力,可再細看皇太極,卻是臉煞白,幾無人
。難道是自己人?未等祖大壽想清楚所來何人,便見站在城上的後金軍一陣慌亂,有人竟大喊道:“不好了,殺神來了!”能嚇得後金鐵騎如此失
的,而又被稱其稱為“殺神”的,全世界也只有吳三桂一人而已。不僅祖大壽明白此事,在場的義州百姓,就連後金大軍包括皇太極無不清楚。一聽殺神來了,祖大壽竟連
板也直了許多,而幾萬義州百姓更是如同過年一般,喜形於
,相互拍肩慶祝。再看眼前這萬餘後金軍,卻是截然相反,個個面如土
,有膽小的軍卒竟連手中戰刀也掉在了地上。
皇太極暗罵:這吳三桂早不來,晚不來,偏偏此時才來,若是早來片刻,自己尚未攻下義州城牆還可撤軍,若是晚來一會兒,糧草便要到手。可眼下自己幾萬大軍分佈四周城牆,就是想走怕也走不了了,就更別提糧草了。沒想到對面祖大壽心情大好,竟調笑道:“皇太極,你想要二十萬石糧草我是沒有,不過要是你肯投降於我遼東,想來幾千斤糧食還可以提供,足夠你安然渡過下半生地,不知大汗意下如何?”皇太極那還有心思與祖大壽鬥嘴,對身邊親兵下令道:“傳令全軍,北城集合,準備與敵決一死戰!”說完自己轉身上了北城城牆。而此時的祖大壽卻並未馬下下令與皇太極開戰,只因自己這裡基本都是普通百姓,一旦開戰,百姓必然死傷慘重。即然吳三桂已經回來了,一切便全由吳三桂做主吧。皇太極來到城上,才發現一切都已晚了,自己大軍尚未調齊,吳三桂所率的三萬騎軍卻已來到北城城下。昨夜吳三桂及三萬大軍休息了一夜,一早便開始行軍,當行到距義州城幾十裡處時,便看到義州所在位置濃煙翻滾,火光沖天。三萬騎兵個個心急如焚,更是不要命地趕路,才終於在最後時刻及時趕到。
三桂率三萬大軍來到離城幾里處卻發現城上飄揚著後金旗幟,以為義州已經被破,三萬大軍個個急紅了眼,若無三桂阻攔,恐怕已攻上了義州城。大軍行進到城下,幾萬將士看到城下堆積如山的屍體,雖然大多都是後金軍的,可上面一層卻全是明軍將士,甚至還有百姓。不用問也知道,此戰的艱苦,不然普通百姓如何會上城,而且此時城中又已沒有了喊殺聲,看來城中這幾十萬軍民已經是凶多吉少。所有人都是強忍著淚水,取出火銃、馬刀,只等三桂一聲令下,必要這些後金狗賊血債血償。三桂更是心中悲痛,看到皇太極站在城上,也不答話,令全軍列好隊列,做好攻城準備。皇太極在城上著三桂竟不答話便要攻城,不由得慌了手腳,自己身後這萬餘疲力盡的後金軍如何是三萬遼東鐵騎的對手,更何況城中還有幾十萬義州軍民,夾擊之下,自己豈有活路可言。
“吳將軍,且慢,聽我一言…”
“狗賊,你我還有何話好說,今便在這義州城下決一死戰,只能用你的血來祭奠我義州這幾十萬百姓,才能讓他們在九泉之下瞑目。”說著吳三桂已舉起手中戰刀,便要下令攻城。
此時雖是數九寒天,可皇太極卻還是急出了一身冷汗,忙解釋道:“吳將軍。你誤會了,城中百姓大多安然無恙,反而是我損失慘重。”皇太極一急也顧不得自曝家醜。
“噢?此話當真?那為何城中全無聲息?難道他們已全被你抓住了?你若是敢傷他們分毫,我便與你不死不休!”一聽城中百姓大多無恙,不論是真是假,吳三桂都不敢冒然攻城。皇太極聞言苦笑,若我真能將全城百姓抓住,那裡還用怕你,只要將這幾十萬百姓往城上一擺,我就不信你還敢攻城?
“我剛剛佔了這城牆。還未攻入城內。城中自然不會有喊殺聲。”
“大汗此話當真?”吳三桂見地上後金軍卒鮮血未凝,便信了一半,也不再稱其為狗賊,可城中沒有一點聲音還是讓三桂心中犯疑。
“將軍若是不信,大可派人入城一看究竟。”三桂馬上向身邊親衛示意,一隊親衛會意,翻鞍下馬。此時城門已經被屍體堵死,就算沒有堵死,裡面也被祖大壽派人用沙石砌死。此路已是不通,不然後金也不會死攻城牆,而不攻城門。親衛只能順著屍山向上爬。只是在遇到自己時,卻又小心冀冀,而看到腳下是後金軍,便狠狠跺上幾腳。後金眾將士雖看得分明,卻無敢提出意見。若是在此時因為這些小事惹惱了吳三桂,卻是不值。
親衛來到城上,自有後金軍上前看管,怕他們對自己將領不利。這些親衛此時那還有這個心,趴在城頭,向城內望去。發現只有靠近城牆這幾排房屋已經燒燬,而其餘地方卻依然平靜。再看城下,幾萬城中軍民也正向城上看來,見城中百姓無恙,這幾名親衛一時興奮得大叫起來。其中一人在地上拾起一杆長槍,又從間取出一面大旗,系在上面,片刻功夫一杆上書“吳”字地大旗又重新回到了城頭。而皇太極卻怎麼看怎麼彆扭,在自己的地盤竟任由他人樹起大旗,心中若是好受才怪了。祖大壽在城下也看到了這面“吳”字大旗,這才真的放心了,看來三桂是真的回來了。即然後金能讓吳三桂派人上城,想必雙方是達成了什麼條件,祖大壽也派出自己身邊親兵上城與那隊吳三桂親衛會合。城中幾十萬軍民看到大旗興奮的手舞足蹈,終於把吳將軍盼回來了,只要吳將回來了,看那些後金狗賊還敢不敢囂張。兩邊親衛在城上會合後,又下了城,來到吳三桂面前,將城中情況一一告知吳三桂。吳三桂及三萬鐵騎聽到城中幾十萬百姓無恙,終於鬆了口氣。雙方也不再像剛才那樣劍拔弩張。皇太極這才又對吳三桂喊道:“吳將軍,你我談談如何?”因為得知後金並未屠城,三桂對這些後金軍也不再向剛才那樣怒目相視,至於在後金攻城時死傷的明軍,三桂雖
心痛,可雙方畢竟是在戰場上堂堂正正的
戰,即然生在這個亂世,又入伍當兵,便應該有血灑戰場的覺悟,也許自己會為這些戰士報仇,可卻不是現在。
而且現在的形勢對自己極為有利,城內城外已形成夾攻之勢,三桂也想聽聽皇太極此時還有何話要說。有許多東西雖然在戰場上無法得到,可是卻可以談叛桌上輕而易舉到手。約定,就在北城外兩裡處相會。三桂指揮大軍撤退五里,只帶了百餘親衛等待皇太極。一會兒功夫,皇太極也帶著親衛來到戰場中央。從吳三桂出援喀喇沁部開始,這場涉及了近二十萬大軍的會戰便已經拉開了序幕,可直到今天雙方主帥才是第一次會面。剛才還如同殺父仇人地兩人見面後卻絕口不提此戰,反而敘起閒話,三桂見皇太極不急著進入正題,自然也樂得陪皇太極閒話。只因三桂知道,不論誰先開口說及此事,僅在氣勢上便是弱了幾分。最後還是皇太極忍不下去了,要知他這幾萬大軍基本上算是後金最後地力量,可此時卻如同羊入虎口,只要吳三桂願意,隨時可以讓他們屍骨元存。一旦失去這最後的力量,後金必將四分五裂,繼而被周邊的蒙古、朝鮮、大明所併。
“吳將軍,聽說大明皇帝已封你為遼東總兵?只是不知為何此次竟不見關內有一兵一卒前來支援,莫不是大明已有意要放棄遼東?”皇太極這是明知故問,若不是知道吳三桂已於大明惡,他恐怕連與吳三桂談判的勇氣都沒有。
第五十四章收拾殘局“大汗此話差矣,萬歲即然封我為遼東總兵便是相信我吳某可以守住這遼東,又何必多此一舉派什麼援軍?”吳三桂一指不遠處的戰場,又道:“再說又有派援軍的必要嗎?”事實擺在那裡,七萬大軍攻打一座只有兩萬正規軍把守的城池,用了七八天才只攻下城牆,而雙方傷亡卻是相差無幾,皇太極不但沒有佔到便宜,反而白白為吳三桂訓練出幾萬大軍。要知就就算平時訓練得再好的軍隊,如果沒有經歷過戰火的歷練,永遠也成不了一支合格的軍隊。不過皇太極也知道此時的遼東與大明勢同水火,吳三桂不但不能從大明得到半個援軍,反而還要擔心大明會趁火打劫,他才不怕吳三桂拼死將自己及幾萬大軍留在義州,不然只能是兩敗俱傷,白白讓大明和蒙古得到好處。
“我倒是聽說大汗境內百姓缺衣少糧,就連大汗的軍伍也只能每兩餐,真不知待
暖花開之際還能不能再見到大汗的英姿!”吳三桂反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