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默Ⅱ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楊五聽見問起,趕緊説:“老爺容稟,小老兒並不是琴兒的親爺爺,只因小老兒痴長琴兒的師父十來歲,她尊稱我一聲大叔,因此琴兒才叫我爺爺。後來她師父過世,我倆相依為命,乾脆就認了祖孫。這些年來,不是親人,勝似親人,要不是琴兒照顧,我這把老骨頭,早不知道填到哪裏的溝渠了。”琴默低聲道:“爺爺,早些年要不是你照顧我,琴兒也早做了異鄉的亡魂了。”端卿聽兩人説的可憐,不勝唏噓嘆。萬曆末年江南雖然富庶,但是捐税繁多,百姓賺的銀兩,十成裏有六七成要
給官府,大多數人家一年忙碌到頭,也只是得一個温飽。除此之外,河匪、盜賊猖獗一時,許多薄有積蓄的人家一夜之間被蒐羅一淨,走水路的除了破財之外,更有喪命的危險,官軍雖然打着緝拿盜匪的旗號,然而所到之處連拿帶搶,比盜匪更禍害百倍,因此許多地方雖然有匪,卻並不上報,普通百姓只能燒香拜佛,祈求禍事莫落到自家頭上。
有家業的尚且如此,更不用提琴默這樣四處漂泊賣藝的年輕女子了。餬口之外,恐怕更要冒着失身、喪命的危險到處奔波,生活的艱難,可想而知。
端卿想到這裏,更覺得應該極力説服琴默留下。葉家雖然稱不上大富,但是供養她們爺孫兩個還是綽綽有餘的,何況琴默一身好本事,若是埋沒鄉野,也太可惜了。
但聽柳眉嫵道:“老爺子,你也幫着勸勸琴兒。葉老爺的為人、能耐,找遍崑山也碰不到第二個,琴兒這次若是錯過了,今後只怕打着燈籠也難有同樣的機遇。”楊五小聲説:“眉姑娘,我勸了好多次了…”葉水心之前聽端卿大致説了琴默的事,早有心留她在府內好好調教,只是他並不知道琴默不願留。如今聽他們兩個説來説去,心裏猜到了大半,也覺奇怪,這樣好事,若換了普通女子,早就叩頭謝恩了,怎麼她倒不動心?
琴默咬着嘴,不安的絞着衣角,看看手指都已經紅了,想來心情極為矛盾,委實拿不定主意。
端卿見局面有些僵,想了一想道:“凌姑娘與楊老爺既然不是親祖孫,想必也不是福建人吧?”琴默在困窘中聽見有人提起別的話題,忙不失迭回道:“不是。”
“聽姑娘的口音,倒是跟我們有幾分相似。”葉水心笑道。
楊五口而出道:“老爺聽的真準,琴兒就是崑山人哪,要不怎麼費了這麼大功夫非要回來看看哪!”
“爺爺!”琴默急急叫一聲,神更加慌張,像是不願被人知道此事的樣子。
葉水心更覺得奇怪了,這個年輕女孩子身上盡是不合常理之處,到底她有什麼難言之隱?
他是寬厚人,不願讓別人為難,於是和顏悦道:“這些先不説了,讓凌姑娘好好想想吧,即使凌姑娘不願意留在我家,我家的大門也隨時向她敞開,歡
她來。”話鋒一轉,又道“我家有個崑劇小班,眉娘聽説過嗎?”眉娘是何等心思靈透的女子,早猜到他下一步的打算,笑道:“葉老爺真是雅人,能在府上創一個班子的,必然是
有高才,普通人家哪裏
得起來!只是不知道眉娘有沒有耳福聽聽天籟之音?”葉水心暗自讚一聲好個聰明女子!知道我要以聲樂打動琴默的心思,便湊趣要求聽曲,不枉了江湖上如此褒揚眉娘!笑道:“眉娘肯賞臉聽,我哪敢藏拙?端兒,你親自去一趟,叫他們將《浣紗記》撿好的演一出。”端卿答應着去了,眉娘道:“老爺説的可是梁辰魚的《浣紗記》?聽説這個本子辭藻華美,與詩詞不相上下,在江南開創了文人寫劇的先例,博得不少喝彩呢。”
“不止如此。”葉水心見她懂行,越發有了興致“在《浣紗記》以前,崑曲只是用來清唱的小段文字,虧煞伯龍先生(梁辰魚字伯龍)錦心繡口,居然想到以崑曲連綴整篇戲劇,有了《浣紗記》,崑腔才從崑山的地方聲腔一躍而成風靡江南的劇中,伯龍功不可沒啊!”
“可惜眉娘生的晚,沒能見到這位大才子,真是遺憾。”
“我年輕時曾有幸與伯龍先生相處數月,得他指點,因此對崑劇興致極高,幾乎到了成痴的地步。”葉水心笑道“眉娘應該也是個中高手吧?”眉娘嫣然一笑:“我不成,哼兩句玩玩罷了,不登大雅之堂。不過琴兒曾在樂班裏做過伴奏。”
“哦?琵琶伴奏,倒是新奇。待會兒小孩兒們來了,可否請凌姑娘屈尊為她們伴奏呢?”琴默紅了臉,輕聲道:“請字不敢當,老爺胡亂聽聽吧。”不多時端卿帶着七八個小孩子進來,提着衣包,帶着行頭,為首一個大點的男孩子向葉水心行了禮,問道:“老爺,要不要搭台子?”
“不用了,就連臉也不用畫,都是自家人,你們隨便唱兩句,讓紫林扮西施,先唱入吳那出吧。”葉水心道“凌姑娘,需要曲譜嗎?”
“我曾經伴過這齣戲文,還記得大概。”琴默輕聲回答。
葉水心見她雖然説的謙虛,卻自有一種自信、大方態度,料到她必定不需要樂譜,於是命正旦紫林稍事準備,即刻開唱。
那紫林是個面目清秀的女孩兒,看樣子不過十一二歲上下,嫋嫋婷婷走完台步,開口唱道:“秋江岸邊蓮子多,採蓮女兒棹船歌,花房蓮實齊戢戢,爭前競折歌綠波,恨逢長莖不得藕,斷處絲多刺傷手,何時尋伴歸去來,水遠山長莫回首。”這一段是西施入吳後思念范蠡的唱段,在整本《浣紗記》中極其有名。紫林音清亮纏綿,琴默琵琶綿軟迴旋,兩人一個在廳前拿捏着身段緩緩走動,如弱柳扶風,眉梢眼角盡是綿綿不絕的情思;一個端坐椅上,低眉垂首續續而彈,另是一番嫺靜、端莊的風範,不但音律配合的天衣無縫,就連相貌形容,也令人倍
心曠神怡。
連端卿這種素不大留心戲文的,一時間也聽的痴了。
注:崑腔最初免費時以文人清唱為主,後來發展成戲劇才有各種樂器伴奏。以崑劇現今情形來看,並無以琵琶伴奏的例子,此處姑妄言之,諸位姑妄聽之,呵呵。
~~~~收藏收藏,我要收藏…按照以往的經驗,參加調查的會比收藏的少,為啥這次倒過來了呢?難道都是來譴責我挖坑的?哭死,我紡凡是簽約的文絕對不會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