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暴风雨中的急报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一一列火车向南急驶。其中一节平板车上装载着一辆小吉普和一辆中型吉普。
兵团副司令秦震坐在小吉普司机旁边他的坐位上。
雨水在风挡玻璃上狂泻奔,风把雨水旋进吉普车厢里面,凉渗渗的大雨点扑在秦震的脸上,他的美式军大衣和微微敞开的军装上衣的领口,都淋
了,雨水聚汇起来,顺着脖颈
注到
膛上。
参谋、警卫员几次请他搬到后面中型吉普电台车上去,他却断然拒绝了。因为在这种历史转折关头,他宁愿在暴风雨里猛进。这不只由于他平生大部分时间都在风餐宿中度过,一个军人之于大自然,就如同一个猎手之于大森林一样,不论怎样含辛茹苦,都已处之泰然。此时此刻,秦震还有一个特殊的、甚至隐密的原因,就是这次解放北京之后,无数天南地北、相违多年的老战友骤然相见,高兴尽管高兴,可是由于岁月的销蚀,有些人彼此之间,一下不能相认了。秦震虽然面颊还是那样红润、眼光还是那样机
,不过,仍然有人拍着他的肚子笑谑地说:“你长得福态了!”这对四十几岁的人来说,委实来得太早了一点,可惜,事实如此,他的肚子已经无法掩饰地从军装下微微凸现出来了。一般人都说这是人生衰老的开端,可是秦震无论如何不肯承认这点,正由于这个缘故,当参谋、警卫员轮
劝说要他到中型吉普去躲风避雨,他摇手拒绝之后,
边闪出一丝笑意,——他没有想笑,甚至连觉都没有觉得,但,他确确实实得意地笑了“…一切都在不言中吧!”他
直
板,坐得更牢靠些,甚至将大衣领敞开,让暴风雨直接擂响他的
膛,在他这非凡的神魄面前,暴风雨仿佛在惊奇地说:“啊!这是一个多么坚强、多么充
青
活力的人啊!”就像无数回闯过
林弹雨,出生入死,赢得胜利一样,现在这北方大平原上
扩凶暴的风雨里的急驶狂奔,也给他带来无限壮志、无限豪情。
小吉普的帆布篷,给风兜得像一只巨鸟的翅膀,飞掀扑腾,发出呼喊一般哗哗啦啦的声响。
突然,车窗角上一个小电灯泡亮起来,发出微弱的光线。
秦震转过头,睁大眼睛:哦,是黄参谋。
黄参谋说了声:“首长,中央急报!”随即把一个装电报的小图囊递给他。
这种小图囊比一个小笔记本长一些、窄一些,上面装得有锁,里面装着电报。对秦震来说,自从当指挥员以来,这个东西对他那样亲昵、悉,又那样诡秘、生疏。它会带给他欣喜,也会带给他忧虑;它会带给他如期实现的愿望,也会带给他不可预知的悬念。现在,他接过它,沉
了一下,一只手
开大衣衣襟,从军装口袋里取出老花镜戴上。打开小皮包,手指灵活地从里面
出一张电报纸,凑近灯光,看到上面写着:$r%秦震:探听黛娜下落,千方百计,设法营救。
周恩来他的手微微颤抖了一下。
列车在急风暴雨中猛冲,听不清车轮辚辚,只觉得有成千上万种强烈的声音聚成一种轰鸣,震天撼地。
他的目光是微妙的,时而亢奋,时而忧郁,说明他内心急遽的变化。但最终,他的面容为一种明朗而庄严的神所笼罩。他已经沉湎于深沉回想之中了,仿佛有一股潺潺暖
正在深深透入他的心窝。
这天白天,秦震还在北京。中午,得到中央军委办公厅通知,要他下午七时到北京饭店一楼东厅参加一个集会。既然是军委通知,这一定是一个重要的集会,可是他不无诧异地寻思:这样的会为什么让我去参加?为什么在我赶赴华中前线之前让我去参加这样一个会?
…
当然,他自己是无法回答这些问题的。这是他非常紧张忙碌的一天。自从前天晚上在野战军司令部领受任务之后,他已经一一夜未曾合眼。由于面临巨大的历史转折,整个战局即将明朗公开,野战军领导决定派秦震立即赶赴华中前线,掌握前线部队、指挥前线部队,以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骤变。秦震故作轻松地说“我是打前站的。”但是他确已
到在兵团司令到来之前,他肩上担负的担子是多么沉重。但作为一个老指挥员,他的全部生涯似乎就在不断承受重担中度过,而且担子愈重,愈唤出他那一往无前,全力以赴的英雄气概。凭借着临阵的快
及
心做好准备工作的经验,在这一
一夜中间,他和参谋长一道研究了南下作战的一切具体部署;和后勤部长共同设想了南下作战可能发生的供应困难。余下的时间还处理了一点私人的事情,比如给远在哈尔滨的
子写了一封信,又去看望了几个预定要见的老战友,尽管他对战争即将发生的变化守口如瓶,但人们紧握他的双手时似乎都有预祝胜利之意。跟往常一样,当一个重担
在肩头时,他变得比任何时候都冷静、耐心、细密。这不只是一个老指挥员的丰富经验,而且已经成为他的一种自然本能。这时候如果需要一团爆炸的烈火,他也能亲自稳妥准确地点燃、引爆烈焰。每当这种时刻,他的面孔更显得红润,他的目光更显得机
,他的全身会像朝
一样
力充沛,意志坚定;这一天一夜中间,他思索着、命令着,一直到疲劳与困倦
倒了他。他要坐下来想想,还有什么遗漏没有?还有什么疏忽没有?不知不觉间,他埋身于那只光滑柔软的黑皮沙发,合上眼睛,沉入了梦乡。过了不知多少时间,他突然被电话铃声惊醒,军委通知他到北京饭店开会。
按照军人的习惯,他决定提前一刻钟,也就是六点四十五分到达北京饭店。小吉普车嘎的一声停在北京饭店门前,他走上台阶,走进那旋转的玻璃门,才突然醒悟过来:这里,他是如此悉,他在北平调处执行部工作时,在这里楼上的一间陈设古老的房间里住过,还在翠明庄铺有
本“榻榻米”的房子里住过。那时,他曾经飞赴几个爆发战争的热点执行“调处”曾经在协和医院为了一城一地的得失,为了揭
假调停、真内战的
谋进行过
舌剑、难解难分的斗争。因此,这里的一切,对于他是那样
稔。他一进门就往东拐,沿着镶嵌了黄
木板的墙壁,踏着红
地毯缓缓走过长长的走廊。
那是一九四六年冬季。
本帝国主义投降之后,人们总以为从苦水中熬出了头,岂知内战的黑云渐渐又沉重地垂在这古老而又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大地之上了。
你展开地图看一眼吧!
很多地方都闪烁着燃爆的火花。
一场不可避免的大血,大搏战,已经无可避免,迫在眉睫。
秦震从几个月的“调处”、“谈判”中愈来愈明晰地看到:人民的命运、国家的命运、革命的命运,只有通过血与火的战争,才能取得最后的答案。他觉得他应该回到战场上去,指挥千军万马,与武装到牙齿的敌人决一雌雄。是的,请缨杀敌的子,又降落在他的眼前,他毫不犹豫,愉快地选择了自己的道路,他认为这才是与民族同生死、共命运的征途。
在秦震连续不断的请求下,他奉命回到东北解放区。当他参加最后一次会议,在谈判桌上与对手进行烈争辩后,他昂头向门口走去。那个穿着绿
茄克、戴着金丝眼镜的美方代表竟主动伸手向他握别,这也许就是所谓西方文明的礼貌吧!有着美国标志的炸弹正在制造着伤亡与悲痛…可是,秦震坦然地跟他握了手,而且
出和蔼的笑容。那个美国人说:“将军!希望我们不久能够见面。”秦震从容自若地说:“我将聊尽地主之谊,陪你畅游全中国。”他一下转过身来,猛然和国民
的代表,面对面峙立起来。他
锐地从对方脸上看出狡黠和狂妄的神
,他从心里
到一种不可遏制的厌恶,他的两道眼光利剑一样一直向那人
去。这严峻的几秒钟,是多么漫长呀。像两支剑在格斗。对方渐渐受挫了,败退了,那人的眼神黯然失
。不过,他紧皱着脸皮,还想挽回最终的败局。他似乎经过斟酌,从牙齿
里吐出一句话来:“松花江的风雪很冻人呀!”
“不,我倒替阁下担心,人民的血泪会把你们淹没!”那个人全身战栗了一下,面孔变得一片苍白。
秦震边闪过一种奇妙的微笑,他宽容大度地伸出手和那一只冰冷出汗的手握了一下。他没想到在这一瞬间他竟然哈哈大笑,笑声像夏天的骤雨来得快去得也快,很有节制,很有礼貌,他适可而止地转身走出门去。
“历史真是无情呵!”他想“这事情过去还没有多久,现在我又回到这里来了。”北京饭店,还是那旋转的玻璃门,还是那分成两面盘旋而上的楼梯,楼梯上还是铺着猩红的地毯。但是曾经令他为之痛心的那些外国男人趾高气扬的嘴脸、中国女人的谄媚的姣笑、美国的香烟和法国的香水味,却永远从这儿一扫而去了。
“是的,历史做出了应有的结论。”一刹那间,秦震到四周黄
的墙壁上似乎发出了回响:“一切被颠倒的都颠倒过来了。”他的思路在此时打断,他已经来到东厅的门口。
三秦震抬头一看,他愣住了。他原来以为自己是提前到达的,谁知这间明亮的大厅里已经坐了人。
使他特别遗憾的,是一些年纪比他大的人竟已抢在他的前面,坐在厅堂中间长桌旁边在等待着了,而他却刚刚才到。
天花板上垂下来几盏大吊灯,无数小巧玲珑组成缨络的水晶片,在许多支灯光照下,好像成千上万细碎的星光闪闪烁烁。厅堂墙壁装有菲律宾木板镶嵌而成的半截护墙板,四面墙上亮着壁灯。在这一切光亮
相辉映之下,这个宽敞的雍容华贵的大厅显得十分寂静,庄严的寂静。秦震眼光迅速扫视了一下会场,竟没有看到一个军人,好像大部分是民主人士。他注意到一位头上戴一顶黑
小帽,目光威严,
前铺撒着一部长髯的老人和旁边那个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的人低声讲了一句什么。后者用一只手拢着耳朵以加强他的听觉,而后点了点头,表情也
严肃。这一切使得这个厅堂充
盼望、期待的气氛。而谁也不想在这时用声音或动作来打破这凝然的沉寂。就像在手术室外走廊上聚集一群人,但等手术室的门推开一条
,传出一个声音、一个手势、一个表情来决定大家的命运一样。秦震在这么多老人、长者面前,忽然发现自己竟是如此年轻!似乎有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在推动他加入这个行列,但他又不敢俨然以平等的身分加入这个行列。他睃巡了一下,找着墙角落里一个皮软椅,悄悄放轻脚步朝那面走去。这一瞬间,曾经出现过的许多问号又升上心头:这样的会为什么让我参加?为什么在我赶赴华中前线进行决战之前让我来参加这个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