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說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131-135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三次從巫縣出兵,三次大敗而歸,不但未能取得一點戰績,反而白白損失了三萬軍,本就實力不算太強的大順殘部更是雪上加霜,全軍已只剩下不足十萬軍,而老弱婦孺卻高達十五萬左右。好在南明並未食言,總能按時送來補給,不然這些人恐怕早已餓死大半。而駐守在四川的許立本就脾氣火爆,那裡肯吃這等大虧,派人連送三道急奏,向吳三桂請示,要求進攻巫山的大順殘軍,以求徹底解決這股頑敵。吳三桂為確保安全。已從武昌返回襄陽,接到吳立地急奏,沉思不語,暗中思考當前局勢。隨著大軍入關節節勝利,遼東各部也都有所調動。其中步兵五團中,祖大壽所率一團及部分水軍駐紮在武昌、九江一帶;二團在何可剛的率領下以營為單位,駐守在山東、山西、陝西等地;吳三輔的三團、吳安的五團和新成立的六團遠在臺灣島;而四團卻在朝鮮。

騎兵各團也分散在各地,吳三桂的親衛團自在跟在吳三桂身邊;吳宇率領的騎兵一團和許有利率領的騎兵四團現在河南、湖廣一帶與南明相峙;祖澤遠所率二團駐守在徐州,正在徐徐向南壓進,先鋒部隊已到達淮安、鳳陽府;騎兵三團駐守四川;騎兵五團在阿桑團長的率領下守在南蒙。防止北蒙和西及其身後勢力的攻擊。海軍則分散在沿誨各地。吳徽、祖澤沛、鄭芝龍率領誨軍一團、二團、五團留在臺灣,三團、四團留守遼吳三桂左思右想之下,卻實在是調不出一支人馬來支援許立,想從遼東調後備軍,可一時間遠水難解近渴,最後吳三桂決定由自己親自率近衛團支援許立爭取一舉剿滅大順殘軍,為將來與南明開戰鋪平道路。十一月二十四,吳三桂率軍從襄陽直奔四川,許立得知吳三桂率軍親自來援時。也是吃了一驚,率人出了朝天關來接吳三桂。兩團除留守各處地兵馬外,共計三萬五幹大軍一路南下。徑直殺向巫山。駐守在巫山地大順殘軍因消息閉本不知吳三桂率軍南下之事,不過這一切卻難逃南明的哨探,而南明深知留著大順軍尚可牽制遼東,所以急忙派人來通知高桂英等人。

高桂英等大順將領一聽遼東竟敢率軍南下。全軍忿怒不已,大順軍能有今可以說全是拜遼東所賜,不久前李自成又被遼東軍所害,遺體至今尚未取回,可以說是大順軍全軍之辱。所以他們雖知遼東軍厲害,卻無人言退。全軍發誓,定要將遼東軍全部埋葬在莽莽大山之中。就在大順軍積極備戰之時,遼東軍已一路南下,過了保寧府,進入夔州境內,不過因有巫山相隔,想要抵達巫山縣至少還有近十路程。高桂英為防止軍中老弱婦孺無辜受害,正組織百姓撤往湖廣興山,只留下十萬大軍,與遼東軍決一死戰。可高桂英等大順將領萬萬沒有想到,正在他們組織百姓撤退之際,遼東軍竟已到了他們的眼前。原來遼東軍也知大順雖然戰敗,甚至已經取消了國號,可實力卻依舊不容小視,還有十萬大軍,幾十萬百姓。更何況巫山縣四周都是高山峻嶺,如果他們與自己在山中打擊游擊戰,遼東軍的騎兵在山中無法發揮出最大作用,就連火炮也無法顯威,想要殲滅這些大順殘軍可就難了。

所以吳三桂與許立商議後,便決定行那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命三團副團長張晃率一營兵馬打著兩團旗號,廣召當地百姓充入軍中,慢慢向巫山縣行進。此時四川百姓早已盼望著遼東軍能夠徹底消滅大順殘軍,讓自己能夠安穩度,所以對遼東軍的要求,不但沒有任何抵抗情緒,反而積極配合。更有許多從巫縣逃出的百姓主動找到吳三桂,為其指明瞭一條通往巫山縣的小路,所以吳三桂和許立率領著其餘大軍從小路一直抵達了巫山縣,大順軍卻是毫不知情。吳三桂和許立及所率大軍經過五奔迫,終於在十二月三‮夜午‬到達了巫縣,只是這一路勞累,近三萬大軍也是疲憊不堪,就算大順軍絲毫沒有防備,想要戰勝他們們恐怕也只能是兩敗俱傷。吳三桂只得下令全軍在山中暫歇一夜,第二天一早再發起總攻。不過兩團隨軍炮兵卻早已選好了位置,不顧勞累,連夜將全團幾百門大小火炮安置妥當,只等明一早便要炮轟連營。第二天一早,天剛矇矇亮,未等用過早飯,大部分遼東軍便已整裝待發,經過一夜的休整,這些遼東的狼群早已恢復了往地神彩,吳三桂知道這些將士求戰心切,可大順畢竟還有十萬兵馬,加上隨軍家屬,共計二十餘萬人,而且這些大順殘軍能在今時今依舊不離不棄,可以說是個個意志堅定,恐怕很難像往一般,剛一接戰便投降於遼東軍,要想將這些大順殘軍全部殲滅恐怕非是一時之功,一旦打起來,下頓飯還不知要等到何時。吳三桂當即下令,全軍先用過早飯,再發起總攻。

就在遼東軍用早飯之際,巫山縣內的大順軍民也開始活動起來,從得知遼東軍南下的消息至今不過四五天功夫,全軍十幾萬隨軍家屬不過剛剛撤走三分之一,尚有十萬百姓留在此地,高桂英也知形勢越來越急,外一有什麼意外,這些百姓不但毫無還手之力,反而會成為大軍的拖累。所以她一大早便起來,召來小張侯和尚炯等人,命大家加緊組織百姓撤退,爭取在這一兩天之內便將所有百姓撤走,只有這樣自己才能安下心來與遼東軍在這巫山之中決一勝負。可她那裡能想到近三萬遼東鐵騎早已埋伏在巫山縣城周圍,只等吳三桂一聲令下,便會將這裡變做血誨地獄。太陽漸漸升起,巫山縣城及其周圍燃起陣陣炊煙,大順軍及百姓打破了黎明的沉靜,開始了一天的忙碌。就在這時,突然聽到山林中傳來低沉的號角聲,開始只是西南方向,隨後聲音越來越大,眨眼間便已響便了巫山縣四周。

正在城中休息的高桂英聽到號角聲先是一愣,還以為是自己手下那部分軍卒正在集合,可隨後卻到不對,聲音越來越大,已傳遍了巫山縣城的每個角落。高桂英叫來親衛,剛想讓其出去瞭解情況,卻發現小張侯已經慌慌張張的衝進府門,見到正堂的高桂英。忙道:“夫人,不好了,不知是那部分人馬埋伏在縣城四周地山林中…”

“什麼?不是咱們的人吹響的號角嗎?”高桂英問道。

“不是,屬下決沒有命人吹響號角…”正在兩人疑惑之時,突然聽到一陣陣低沉的聲音從遠及近,響徹縣城內外。高桂英和小張侯都是久經戰陣的老將,一聽這聲音便知必是有大股騎兵集體衝鋒的聲音,可自己手下的將士經過幾場大戰後,早已沒了戰馬,那裡還有騎兵。不用問也知道。來人恐怕是敵非友。高桂英面一緊,急道:“快,快命人敲響警鐘,集結人馬,準備敵!”警鐘剛剛響起,縣城內外到處都是正待撤退的人群和維持秩序的軍卒,聽到警鐘響起,又聽到四周低沉馬蹄聲,知道有敵來襲。頓時人人驚惶失,四散而逃。未等高桂英集結起大軍,遼東軍佈置在山上的火炮已率先開火。幾百門火炮立於巫山縣四周地高山之上,無數炮彈如同暴雨一般落在巫山縣城內外,將正在向城中集結地大順軍卒炸得只知狼狽逃竄,那裡還能集結到一起。

炮火轟轟響了一刻鐘,城內外大順軍民死傷不計其數。高桂英在親衛的保護下早已逃出臨時院府。躲在一個僻靜之處,總算逃過了這一劫。高桂英聽到炮火已經弱了,忙叫親衛出去傳令各部出城敵。那知那親衛出去不過片刻功夫,便又轉了回來,後面竟跟著小張侯。高桂英大喝道:“我讓你去傳令,你怎麼回來了?”未等那名親衛出聲。小張侯已搶道:“夫人,如今城中已亂做一團,那裡還能找到各部將領?而炮火一停,想必遼東鐵騎定會馬上殺來,咱們如何抵擋?此時夫人安危才最為重要,亂軍之中屬下也難以照顧夫人,還請夫人趁敵軍尚未殺來之際,快快撤走,臣願率軍掩護夫人!”高桂英一聽不但不領情,反而怒道:“我的命重要,難道這城內外二十萬軍民的命便不重要嗎?就算我能僥倖逃脫,可沒有這些軍民,我一人還能有何作用?不必多說,快快整軍,我定要在此與遼東狗賊決一死戰!”說罷,高桂英邁步就要走出去。小張侯撲通一聲跪倒在高桂英面前,拉著高桂英的褲角,哭述道:“夫人!臣等死不足惜,可夫人卻是我大順的主心骨,若是夫人有個什麼三長兩短,我大順上下必然散作一盤散沙,到那裡,大順恐怕就真的完了!再說前幾已有幾萬百姓幾幹軍卒撤往興山,那裡地勢險要,尚可一守。何況咱們此時還是南明的忠貞營,只要向南明請援,想來南明定不會見死不救,只要他們派來援軍,咱們就可保幾分元氣,總有一可東山再起!夫人,望您以大局為重,撤吧!”這時跟在高桂英身邊的十幾名親衛也一齊跪倒在地,道:“夫人,為了我大順地將來,為了我大順百姓,撤吧!”高桂英也知小張侯所言句句在理,可現在殺害自己丈夫的兇手就在城外,自己如果就這樣走了,那能對得起死去的丈夫?更何況大順軍僅剩地一點力量此時都在巫山縣城內外,撤往興山的大多隻是普通百姓,就算自己能逃到興山,若是南明援軍不能及時派到,自己又憑什麼來抵抗遼東軍?到時還不是死路一條?正在高桂英心中難作決斷之時,突聽城外響起有若悶雷的馬蹄聲,並伴有呼喊聲、槍響聲,同時剛剛沉寂下來的火炮也再次響起,不過這次卻只打城內,而放棄了城外,應該是怕誤傷了城外的遼東鐵騎。

“夫人,走吧!”小張侯再次聲嘶力竭地喊道。說完見高桂英依舊不開口,而城外的喊殺聲已是越來越大、越來越近,小張侯猛的站起來,對十幾名親衛道:“你們保護夫人快走,我出城去阻攔敵軍!”小張侯知道沒有任何組織的大順本無法給遼東軍造成任何麻煩,只能像一群鴨子,被遼東這群惡狼趕得四散而逃,最後命喪敵手,為了能拖住遼東軍,給夫人爭取到時間,小張侯顧不得自己的安危,留在了巫山縣城,與遼東軍決一死戰。

那幾名親衛也知道此時容不得半點猶豫,不顧高桂英的反對,拉起高夫人便走。

第一百三十三章城前戰小張侯看著高夫人漸漸遠去背影,虎目中再次閃現出淚花。小張侯自幼便在高夫人身邊長大,早已將高夫人當作了自己的母親,可今遼東幾萬大軍就在城外,若是自己早有準備,憑著堅城和十萬大軍也許還有一戰之力,可現在別說戰鬥,就是想要掩護高夫人逃命都難了。今一別,恐怕便是永別了。不過為了夫人能夠安全撤退,小張侯死而無怨。他當即跨上戰馬,向城外衝去。當小張侯率領著幾十名親衛衝到城門時,卻遇到了困難,此時城外的遼東軍已經殺了上來,圍著巫山縣城不斷斬殺著大順軍民,那些毫無準備的大順軍民為了保命只得向城中跑來,可城中卻是炮聲不斷,清早還是好好的一座城池,此時已到處都是斷壁殘桓,城中的百姓只能向城外逃竄,以躲避這猛烈的炮火。如此以來城外的人想進來,而城中的百姓想要出去,巫山縣僅有的四座城門那裡容得下十幾萬人的擁擠,在城門附近早已是擠得水洩不通,別說是人,就是一隻老鼠也挪不動一步。在這裡擠死、踩死的百姓已是不計其數。

小張侯來到城門前的街上雖是大喝著:“讓路!”可本無法通行。無奈之下,小張侯只得棄馬來到城牆上,命人用一繩索將自己吊到城下。可這一折騰,又過了一刻鐘,城外遼東軍早已用他們犀利地火器和無敵的鐵騎將城外本就無力抵抗的大順軍打得哭爹喊娘。死傷慘重。小張侯好不容易才收攏了一支僅有不到百人的兵馬,將為首將領的戰馬要了過來,命這些人與自己的親衛合兵一處,打起自己的將旗,繞城而走,四處收攏亂軍。好在小張侯在大順軍中有一定的聲望,而遼東軍此來不過兩萬餘人,面對二十萬大順軍民,就算想要將他們殺絕也非一時之功,這才給了小張侯收攏敵軍的機會。小半個時辰後。跟在小張侯身後的軍卒已達萬餘人。雖然都是步兵,可也總算有了一戰之力。此時城外地幾萬大順軍民或是投降、或是戰死,剩下地都擠在城門口,恐懼的看著城外的遼東大軍。

吳三桂見城外已沒有了四散潰逃的大順敗軍,也命部下集結起來,將整座巫山縣城團團圍住。而高桂英也早已在千餘親衛的護送下逃出重圍,趕往興山,會合那裡的大順軍,同時派人向南明求救。小張侯看著不遠處隊列整齊、騎著高頭大馬、手執閃亮馬刀的遼東大軍。雖然明知不敵,可為了拖延時間,掩護高夫人撤退。他還是率領著萬餘殘軍打著旗號向了正步步向巫山縣城壓進的遼東大軍。待兩軍擺開陣形,在巫山縣城下相遇時,整個戰場上壓雀無聲,吳三桂親自率領著一萬鐵騎與小張侯陣前相對。小張侯雖然久聞遼東吳三桂的大名,可直至今才有機會一見。看到不過二十餘歲地吳三桂。小張侯不慨萬千。這個吳三桂看年紀與自己相仿,卻已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再看自己,如今已是自身難保,可這一切又怨得了誰呢?再回頭看看跟在自己身後的萬餘大順軍。面對人數與自己相同,可武器卻要先進百倍的遼東鐵騎,許多人已是面無人,‮腿雙‬發軟。

就在這時,吳三桂猛地拔出間寶刀,高高舉過頭頂,大喝道:“遼東鐵騎…”身旁一萬遼東騎兵同樣拔出馬刀,頓時萬把銀光閃閃的馬刀在陽光下彷彿一片鋼鐵叢林。

“天下無敵!遼東鐵騎,天下無敵!”聲音越來越大,氣勢越來越顯雄壯。小張侯再回頭看身後軍卒,心中長嘆一聲,在遼東軍如海般的齊聲大吼中,這些本就已被嚇破了膽的大順殘軍更加不堪,竟然有人顫抖之中,連手中兵器也扔到了地上。小張侯知道,自己已是未戰先敗,若憑由遼東軍再喊兩聲,恐怕不用遼東軍殺上來,自己身後這些軍卒就得逃走大半。不能再等下去了,小張侯拍馬在陣前來回奔走,大喝一聲:“先帝待我等不薄,卻死於遼東狗賊手中,咱們豈能忘記先帝的血海深仇?如今遼東狗賊就在咱們眼前,此時不報此仇,更待何時!”說著,小張侯將手中寶劍指向遼東大軍,叫道:“衝啊!殺啊!”萬餘大順軍雖然已兩腿發軟,可他們都是自陝西便跟隨李自成闖蕩天下,想起先帝對自己地百般恩情,頓時只覺得血氣上湧,順著小張侯寶劍所指,衝了上去。看著萬餘大軍亂哄哄衝向遼東鐵騎,小張侯雖然也知道,這些亂軍就算衝上去也不過是白給罷了,可他也是無計可施,只希望這些人能多撐一會兒。吳三桂看著衝向自己的大順亂,哈哈大笑,就算是當年最為銳的女真鐵騎、蒙古鐵騎也不是自己遼東大軍的對手,更別說這些大順亂軍了。當下大手一揮,喝道:“全軍隨我敵!”說完一拍戰馬,已是率先向著大順亂軍衝了上來。

吳三桂身邊的一萬鐵騎都是吳三桂的近衛團官兵,眼看軍長已經衝了出去,生怕吳三桂在這戰場上有失,忙拍馬趕上,向大順亂軍。不過片刻功夫,兩軍便在巫山縣城外地空地上相遇。步兵對騎兵本就不是敵手,更別說此時這些士氣低沉的大順亂軍所要面對的卻是這個時代最為勇猛的遼東鐵騎,不過剛一接手,衝在最前面的大順步兵便已如同稻草一般,被遼東鐵騎這群死神不斷收割著命。同時還有手雷不時在大順亂軍中爆炸,殘肢斷臂飛得到處都是,城前已是血成河,這更將大順軍的士氣打到了最低點,開始他們還憑著一股血衝向遼東軍,可不過一刻鐘左右,大順軍已有兩千餘人死在遼東軍手中。戰場上剩下的大順軍到此時才知道,眼前這些人可不是什麼天使,而是地獄來的惡魔,許多大順軍慌忙想要逃命,可此時兩軍著在一起,不但遼東軍不會允許他們輕易撤出去,就連後面壓陣的小張侯也不會放過這些逃兵,負責督戰的一千銳將手中長刀對準了這些敗軍。小張侯大喝一聲:“只有戰死的大順軍,沒有後退的大順軍!

何況夫人剛走不遠,你們若是如此敗退,夫人豈不危險?為了保夫人安全,為了我大順軍的唯一希望,寧死不退!”本想後退的大順軍此時左右為難,進是死,退也是死,在聽到小張侯的吼聲後,他們終於下了決心,先有李自成對自己的大恩大德尚未有機會報答,此時夫人又有危險,自己若在此時當了逃兵,還是爺們嗎?這些大順軍中大多參戰無數,難免受傷。而在受傷之時,高夫人多次親自為其包紮傷口,這些人本是窮苦百姓,而高夫人卻是貴為皇后,能為自己包紮傷口,這是多大的榮耀?為了夫人,自己難道還珍惜一條爛命嗎?

“寧死不退!”

“寧死不退!”一時間在大順軍各處都響起這種喊聲,本已降到谷低的士氣,竟奇蹟的有所回升。許多大順軍不顧命,上了遼東軍鋒利的馬刀,不求能一下殺死遼東騎兵,只求拖延其片刻,為其他戰友爭取機會。如此以來。遼東軍地前進速度有所下降。不過這一切在遼東軍的絕對實力面前,都不值一提。

一萬遼東鐵騎在屠殺了兩千大順軍後,自己的傷亡卻不過十幾人而已,真正死於敵手的不過兩三人,其餘大多隻是馬失前蹄,馬上騎兵被甩落馬下,才受了些輕傷而已。這些不幸落馬的騎兵很快便被戰友救走,讓那些不惜命將他們拉下馬來的大順軍算是白白犧牲了。巫山縣城外的戰鬥持繼的大半個時辰,結果自然是毫無懸念,遼東軍大獲全勝。不過自小張侯以下的萬餘大順軍竟沒有一人投降。盡數戰死沙場。巫山縣城頭上的大順軍民眼看著自己地親人戰死沙場。無不為之落淚,就連遼東軍也不得不佩服這些大順軍堅定地信念和無畏的勇氣。隨著城外戰鬥漸漸落下帷幕,城中倖存的大順軍民看著城外三萬遼東軍再次將縣城圍得如同鐵桶一般,他們自知不是敵手,可讓他們如此投降,卻又如何對得起先帝李自成和夫人高桂英。一些大順將領企圖死守城池,可當城外遼東軍將百餘門火炮架起時,他們知道,就算自己不要命。死守在城中,一旦遼東軍火炮響起,自己也只能是被炸為一攤泥。本無法給城外遼東軍造成任何傷害。

這時吳三桂親自在城下喊話道:“城中的百姓聽著,我是遼東吳三桂,如今巫山縣城已被我軍團團圍住,你們已是走投無路。並非我沒有破城的本事,不信你們看看這些火炮。相信只要一輪火炮齊,你們這脆弱的城牆必將不保。只是念在爾等本也是普通百姓,只是受大明酷更壓迫,為了活命,才不得不造反,也是情有可原。因此我才網開一面。只要爾等肯打開城門,獻城投降,我可保證不殺一人,爾等造反大罪也一筆勾消,同時將你等就地安置在四川境內,分予田地,保你等暖飽。”說到此處,吳三桂話鋒一轉,面一沉,接道:“如你等拒不投降,那就不要怪我無情!一旦城破,必將屠城!給你等一刻鐘時間考慮,一刻鐘後,我們便將攻城!”城中這些大順軍民,也不全是意志堅強之輩,聽了吳三桂所言,心中也是猶豫不決,就在這大順軍民左右為難時,只聽得東城門處有人大喊:“城門被人打開了!遼東軍進城了,快跑吧!”原來東城下早有遼東密使暗自潛伏在那裡,見周圍百姓都已被城外遼東軍嚇破了膽,大多百姓有心投靠遼東,卻又怕城上的大順守軍不顧情義將自己斬殺。為了配合城外大軍攻城,這些穿著大順軍裝的密使從人群中衝到門前,故意與那些負責守城的軍卒爭執起來,後面地百姓開始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只見這些人在城下爭吵幾句,那些後來的大順軍突然拔出兵器揮向了守門的大順軍,就在城下軍民目瞪口呆中,這十幾名大順軍已將守在城門前地幾名守軍斬殺怠盡,隨後這些人衝到城門前要打開城門。直到此時,後面的大順軍民才醒悟過來,原來這些人竟是要開門獻城。一時間城門前的幾萬軍民頓時亂作一團,有人想要上前制止,可其他百姓為了保命,雖不敢上前打開城門,揹負投降的罵名,卻也樂得見其他人打開城門,所以故意不肯讓路,拖延時間。

很快城門便已被打開,那十幾名開城門的大順軍卒立即向城外奔去,同時還大聲叫道:“快出城投降吧,不然等遼東軍殺進城來,必是死無葬身之地!”本來還有些猶豫地大順軍民一聽此話,又看到已有人出城投降,生怕自己出的晚了,被殺進城的遼東軍殺害,忙跟在後面一起湧出城門。守在東城門的正是許立,看到城門已被打開,無數大順軍民出城投降,當即命一營上前將這些降卒押到一邊,他自己卻率領著一營遼東鐵騎從東城門殺入城中。聽到東城門已經失守,遼東鐵騎已經殺入城中的消息,其餘三座城門的大順軍民這才慌了手腳,生怕遼東軍反悔,先後打開城門向城外遼東軍投降。再說高桂英在千餘近衛地護送下,衝出遼東軍的封鎖,向東逃去,隨行的還有無數從巫山縣逃出來的大順軍民。一路上這些人不敢停下片刻,生怕遼東軍從後面殺上來,直到逃入興山城境內,高桂英才因戰馬累斃,不得不停下來稍歇片刻,不過他們卻不必多作停留,當天夜裡便再次趕路.一直上了茅廬山才終於算是到了安全的地方。

茅廬山地處湖廣興山境內,離興山城大約70里路。這一帶的地理形勢十分險要,望不盡的千山萬整,高峰天。往西去接連著巴蜀,往北去接連著鄖襄地區。巫山山脈聳峙在西邊,荊山山脈橫貫在東邊。住南去便是種歸和香溪,瀕臨大江。這大江在這一段又叫作西陵峽。從茅廬山到西陵峽,道路險峻,林木茂密,易守難攻。從茅廬山往西北,群山重疊,接著神農架的原始森林,再往西北就是大巴山。

在茅廬山的最高處,有一片比較平坦的山坡,微微有點傾斜。這山坡有三里長,一里半寬。原來就有一座山寨,不知是哪個朝代前來逃避官府的民修築的,後來荒廢了,寨牆倒塌了,房屋變成了廢墟。前段時間高桂英率軍趕到巫山縣時,便曾派人到湖廣打探李自成的消息,同時也尋找可以立足的地方。而茅廬山因其地形險要,易守難攻,便成了大順軍入湖廣的最佳去處,高桂英特地派來幾千軍民來此駐守。只是沒想到大軍未等進入湖廣,便先得到了李自成陣亡的消息,大順軍才在巫山縣停了下來。今因遼東軍來攻,不得不撤到此地。這幾個月來,被派到此處的幾幹軍民重新修復了寨牆,蓋了一些房屋。山上有泉水,可以供幾萬人飲用。只是這裡在軍事上是個絕地。倘若被敵人截斷了唯一一條下山地路,就得困死山上。這一點高桂英十分清楚,只是眼下自己除了此處四周都是遼東的大軍,還能去那裡?高桂英已經決心在此收攏殘軍,利用茅廬山的地形與遼東軍周旋到底,只要南明能夠及時派來援軍,自己便還有救,大順便還有一線希望。

原本荒蕪的茅廬山頂,如今有了不少平房,也搭起了許多軍帳。其中有一座比較高大的宅院。有圍牆圍繞。裡邊有一座三層高的鼓樓,因為高夫人在裡邊居住,人們按習慣稱之為慈慶宮。由於從山上到山下只有一條崎嶇的小路,過於險峻,上下運東西很不方便,所以有大部分軍民暫時安頓在山下邊的九蓮坪。凡是能夠戰鬥的將士們都留在九蓮坪和周圍一些地方,把守險要。從九蓮坪上來,大約十里地,沿山都是參天大樹。在山頂不容易望清九蓮坪的情況,但有時天氣晴朗,從杜樹地縫隙中也可望見九蓮坪上人馬如豆。隱隱約約有些灰地瓦房、褐的茅房、灰白的帳篷。在離慈慶宮前邊不遠處有一座簡陋的石牌坊,上刻“貞義”二字。一則南明皇帝曾救封高夫人為“貞義夫人”另則將士們也認為這兩個字最能寫出高夫人為人的風骨。她有堅貞不屈的格,也有忠義的格,合到一起就是貞義。換別的字就不能包含這麼具體貼切的內容。

自高桂英撤到此處已有三功夫,每天都會有大順敗軍狼狽地逃到山上,尚炯也逃了回來。雖說增添了高桂英幾分實力,可他也帶回了許多不幸的消息。巫山縣城失守,沒來得及從城中逃出的軍民已盡數被遼東俘虜,小張侯也不幸戰死沙場。遼東軍在攻下巫山縣城後,已再次東進,著來是要徹底將自己殲滅在這茅廬山上。而派往南明地求援信使一直沒有動靜,也不知南明到底是何意思。如今在這茅廬山上原本的大順軍將領已所剩無幾,而高級將領已是一人也沒有了,大到排兵佈陣,小到衣食住行,所有事情都得高桂英親力親為。而最今高桂英為難的卻是糧草,當從巫山大敗,本不曾帶出任何東西,只有原本蓄在此處的一些糧草。可隨著逃到此處的人越來越多,這些糧草恐怕已用不上一月,而此時又是冬天,讓高桂英到那裡去尋可供幾萬大軍每消耗地糧草?高桂英自李自成戰死後,便因急火攻心大病了一場,接下來的子裡,也一直沒有閒下來好好歇上一歇,身體已是一天不如一天。雖然有尚炯每為高桂英調理身子,可高桂英還是覺得越來越力不從心,每天早上醒來,照照鏡子,連她自己都不敢相信鏡中的老夫人就是自己,要知道自己現在才不才四十歲左右,可卻像個六十歲的花甲老人一般。高桂英撤到茅廬山不到半月,據手下來報,遼東大軍已行至巴東,距興山不過一路程,距茅廬山也不過兩三,可南明卻依舊沒有消息,大順軍民已是人心慌慌,每都有人逃下山去,不知去向。就在高桂英愁容不展之際,突有一名哨兵奔上山來,見了高桂英已是喜得語無論次,嘴裡只是反覆的道:“丞相、丞相…”

“丞相?”高桂英不知何意,可如今大順朝的兩名丞相,左丞相徐就已投了遼東,右丞相牛金星早已隨李自成戰死在湖廣,那裡還有丞相。

過了好一會,來報信地哨兵才緩過氣來,道:“啟稟夫人,右丞相牛金星率兵馬已來到山下!”高桂英一聽,動的站了起來,道:“什麼?你說什麼?牛丞相回來了?他不是已戰死在湖廣了嗎?這、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屬下也不知道,不過確實是牛丞相回來了,跟他一同回來的還有幾千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