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說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71-75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未等朱由檢開口,被叫來的這些人便已知道今必是為遼東之事。只因吳三桂在上奏報捷的同時,已命大明境內所有遼東商販對遼東此次大捷廣為宣傳。這些商販大多是遼東密探,屬黑鷹營。他們一方面為遼東賺取白銀,一方面為遼東打探消息。消息如同上了翅膀一般,大明境內,特別是京師附近此時已是盡人皆知,幾年前飽受後金摧殘的百姓們甚至自發的燃起鞭炮,彷彿過年一般為遼東大捷慶祝。如此重大的消息,事關大明興衰,位居高位的這幾位又如何能夠置若惘聞。只是達幾人看法不一,待朱由檢詢問幾人意見時,自是各抒己見。不過今卻不同於往朝堂之上,原本一力主和的周延儒、何如寵、錢象坤幾人此時卻是一力主戰,反而是楊嗣昌、洪承疇心存顧忌。

周延儒今一反常態,卻也是迫不得已,原本以為關外吳三桂不過是一區區總督,只掌管了四州之地,全境人口不過百餘萬,軍士僅幾萬人而已,又有後金、蒙古牽制,本不足為慮,加之吳三桂多次派人送上厚禮,俗話說:吃人嘴短,既然拿了人家好處,當然就處偏向著遼東說話。況且此戰一開,若是敗了不僅是白白勞民傷財,還令大明丟了顏面。就算勝了,對自己也是無利。自己身為內閣首輔當然不能親自領兵作戰,而那楊嗣昌卻是聖眷正濃,若被他在遼東大勝,自己恐怕地位不保。可楊嗣昌萬萬沒想到遼東竟以彈丸之地,幾萬之兵僅一月內便橫掃後金,雖然此時戰火未平,可連後金大汗皇太極的人頭都已被呈了上來,他後金還能有什麼機會反撲?滅亡已是早晚地事。遼東強盛卻不符合自己地利益,這頭猛虎已經嚴重危脅到大明的安危,一旦遼東造反,大明兵敗,那自己的榮華富貴向誰去要?自己此時已是位極人臣,就算能投靠遼東,他吳三桂難道還能將他皇帝的位置讓給自己嗎?為了保護自己地利益,周延儒極力鼓吹遼東的危害之處,建議朱由檢趁吳三桂在後金之地立足未穩之機,舉全國之兵將其一舉殲滅,將這個危機消滅在萌芽之中。楊嗣昌、洪承疇卻在遼東攻擊後金中,看清了遼東的實力。遼東全境軍卒雖不過十萬餘人,卻能將兩倍於己的後金大軍迅速擊潰,楊嗣昌自問辦不到,洪承疇更是坦言,就算舉大明全國之力,也無法像遼東一樣在一月內掃平後金。況且現在遼東已盡得大明百姓之心,許多百姓為吳三桂為自己報得大仇,竟將吳三桂畫像立於堂前,每曰叩拜。唯今之計,對遼東只能是好言相撫,以安其心。同時儘快消除國內各路叛軍,擴充實力,也許幾年後方可與遼東一戰。朱由檢聽雙方爭論不休,眉頭一皺,道:“遼東真的如爾等所言,不可力敵嗎?”

“啟稟萬歲,遼東雖然勢大,可關外盡是苦寒之地,產糧不多,所以遼東雖空有幾百萬平方公里土地,人口卻不過是我大明十之二三,帶甲軍士不過十幾萬,若我大明舉全國之力,不難將其盡滅。只是如今我境內寇未平,鄰近四方皆有不平之意,若是輕舉妄動,就算能將遼東盡滅,恐怕也是死傷慘重,若其他勢力來犯,恐無力應對。況且如今國庫空虛,此次剿寇糧餉尚未全部發放,若要集全國之軍,攻擊遼東,怕這些軍卒要鬧事。若是能等上幾年,寇盡滅,同時徵召新軍入伍,嚴加訓練,當可有餘力與遼東一戰。”楊嗣昌答道。

周延儒一聽,心中不滿,質問道:“還要幾年之後?幾年之後遼東恐怕更勝今。如不能趁遼東境內不安之良機迅速將其剿滅,難道要養虎為患不成?況且只要殲滅吳三桂,咱們大明版圖足可擴大近一倍,足可再現開國盛世。楊尚書一意阻攔,莫不是與那吳三桂有舊?”

“你…,你休要血口噴人!”楊嗣昌怒道。何如寵、錢象坤向來以周延儒馬首是瞻,關鍵時刻當然要偏向周延儒說話。何如寵言道:“啟稟萬歲,萬萬不可養虎為患啊!當年若是在後金剛剛舉兵時,便派大軍圍剿,何至於有今之禍!今遼東雖尚未公開造反,可萬歲聖旨竟是出不了山海關,他吳三桂舉兵攻擊後金,事先不但未曾請旨,把咱們蒙在谷裡。就是戰後,他吳三桂繳獲後金金銀財寶無數,也未見他呈給萬歲一件,他眼中還有萬歲您嗎?如此無君無父之人又皆會是忠義之輩?其舉兵造反恐怕指可待。”

“是啊,萬歲。遼東剛剛與後金兩敗俱傷,實力大損。若不乘此良機將其一舉殲滅,必然後患無窮。況且咱們還可聯絡蒙古、朝鮮等國一同用兵,相必他們對後金之地也是眼紅得很,只要將後金之地分他們一部分,必可說動他們起兵伐吳。遼東之富天下可見,遼東四城本就屬大明領土,再歸我大明,蒙古、朝鮮也是無話可說。單是其水泥、長槍便可使我大明經濟、軍事再上幾個臺階。萬歲,良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望萬歲早做決斷,不可因小人而誤國家大事!”錢象坤說到小人時,掃了楊嗣昌和洪承疇一眼,言下之義不言而喻。這幾人的一番慷慨陳詞。說得朱由檢心動不已,他對遼東的各類新特物品也是喜愛不已,只恨那吳三桂不知好歹,竟不知獻上。自己懷中的懷錶還是周延儒所獻,這叫朱由檢如何不恨吳三桂。楊嗣昌、洪承疇身在軍旅。論口舌如何是周延儒幾人對手,雖明知遼東不可輕犯,可一時間卻又只知在那裡大嘆:“爾等誤國!爾等誤國啊!”周延儒見楊嗣昌再提不出什麼新鮮的意見,暗自冷笑,對朱由檢恭聲道:“陛下宏謀遠慮,卻非一般臣工所能明白,若能軍發遼東,一舉成功,利在社稷,功在千秋,可保我大明中興幾十載,陛下便是我大明中興君主,到時那些反對之人自然啞口無言。”

“好,就依先生所言。楊尚書,明你便回前線留下部分軍卒繼續剿匪,其餘各路大軍北上京城會師,準備出關平遼。這聯繫蒙古、朝鮮共同出兵之事便與先生辦理,望先生早傳嘉報。”朱由檢敵不過“中興之君”的誘惑,加上對吳三桂的嫉恨,終於下決心出關與吳三桂決一死城。

“錢象坤!”

“臣在!”

“明早朝後,你便帶人將吳三桂之父吳襄等一眾人等押入大牢,待我大軍會師之便用這些人祭旗!”

“萬歲不可!”堂下幾人異口同聲叫道。

朱由檢詫異地看著眾人,道:“這又是為何?即已決定兵發遼東,那吳襄用來祭旗,豈不是剛好合適,為何諸位愛卿竟出言反對?”周延儒出言反對是為了怕將來大明與遼東一戰勝負難料,若大明戰敗,吳三桂知道今之會,必會將自己碎撕萬段,以解心頭之恨,留吳襄一命,不過是想為自己留條後路。可這個理由卻是不敢明言,只好望向楊嗣昌,希望他能說出個合理的藉口。楊嗣昌果然不負重望,道:“啟稟萬歲,聯絡蒙古、朝鮮一事尚未進行,若他們不同意一同對遼東用兵,我大明恐怕獨立難支,若此時便將吳襄關進大牢,為時過早。況且若用那吳襄祭旗,豈不是徹底關閉了招安之路?且易起遼東十幾萬鐵騎、數百萬百姓與我大明死戰到底的決心,最後就是能勝,也必是慘勝。而留吳襄一命,與大局無關,卻可讓吳三桂心存顧忌,不敢輕舉妄動,如形勢對我不利也可借之與吳三桂談判,豈不勝過取其命!”

“不錯。留吳襄一命也可顯萬歲寬宏仁義之心,必使遼東軍民心生仰慕,爭相來投。”周延儒在一邊道。

“好,就依愛卿所言,務必派人嚴守其府門,不可讓吳襄出府與叛賊吳三桂互通消息。”遼東義州帥府內,吳三桂正端坐堂上,與祖大壽、吳三輔等人商議軍情。碧豔達時卻突然從門外走進來,手中拿著一張字跡未乾的紙條,娟秀的字跡正是碧豔親手所書。如果細看,不難發現上面所述內容恰是當朱由檢及周延儒、楊嗣昌所言。如此機密卻在第二曰便被傳到遼東,由此可知遼東暗探確是無孔不入。這卻是黑鷹營的功勞,他們早已收買了宮中許多小太監,且在京城派專人養有信鴿,如有急報,可在一內傳到遼東。而且所通信件全是密文,不經過翻譯,外人就是擒獲信鴿也不明其所言內容。碧豔收到信鴿,翻譯後見事關重大,馬上來找三桂。三桂看罷將紙條遞與身邊的祖大壽。祖大壽看完又傳給下一人,一會功夫便已在堂上眾人手中傳了一圈,眾人本就對大明沒有什麼忠義可言,對大明犯境一事也是早在意料之中,只是沒想到伎這麼早而已。最後還是吳三輔心直口快,問道:“大哥,那朱由檢竟想聯合蒙古、朝鮮之兵共犯我遼東,大哥可想出應對之法?不行的話乾脆讓田叔在山海關舉起反旗,只要咱們控制了山海關,他朱由檢就是派出再多大軍恐怕也出不了山海關。”

“他朱由檢此舉只是自掘墳墓,何必暴田立,田立在山海關還有大用,如此小事尚不需他手。蒙古人心不齊,南蒙北蒙勢如水火,此時大戰已是一觸即發,林丹汗本不可能出手來攻我遼東。朝鮮雖號稱軍卒幾十萬,不過真正能形成戰力的不過七八萬人,不然前幾年曰本登陸朝鮮時,他們也不會向大明求援。此時大明見衰敗,朝鮮總得給自己留條後路,再說他們還要防備本再次登陸,所以就算他們派兵,頂多也就是派些爛兵而已,不足為慮。反觀大明,他們十幾萬大軍費時幾月才將一眾寇圍困於商洛山中,一旦大軍撤回,那李自成又豈是善與之輩,恐怕未等他們出關,反旗便會再次舉起,大明首尾不得兼顧,我倒要看看到時他朱由檢如何應對。”可以說朱由檢此舉正合吳三桂心意。不然大明十幾萬大軍威壓之下,李自成恐怕難以倖免。按史料記載,本來後金恰在此時攻關,才解了李自成之圍,讓他有機會東山再起,直至推翻了大明王朝。可現在後金已被自己滅了。他李自成又到那裡去找救兵。沒想到朱由檢卻自掘墳墓,竟想出兵關外,進犯遼東。看來天意使然,雖沒了後金,可李自成卻註定是他朱家王朝的掘墓人。

話雖如此,可對大明卻不可不防。三桂當即下令眾人儘快補充此戰損失。對新入伍的軍卒嚴加訓練,以待大戰。同時三桂傳信多爾袞及阿,命兩人儘快解決戰鬥,並命吳宇給予一定協助,爭取在十內收復後金所有城池,消滅所有反抗力量,如有反抗格殺勿論,力爭為不久之後的大戰創造一個安定的環境。此時的朱由檢卻已完全沉浸在周延儒為他勾畫的美好藍圖中,信使已經派出。圍在商洛山周圍地大軍也已開始集合。先鋒部隊已陸繼向京城進發。京城附近幾省的民夫在官府一聲令下,雖是百般不願,可也只能收拾好行囊,隨時準備隨大軍出征。一切都已準備就緒。只待蒙古、朝鮮四信,便可出關滅遼。而遠在商洛山中的李自成子卻不好過。兩月前,李自成率幾千殘部,原本想要突破潼關,與外號曹的羅汝才會師。卻不料羅汝才的行蹤被明軍識破,一戰而潰,逃到均州與房縣山中。無人接應的李自成孤身闖關,最後卻是大敗而歸,只有十八騎隨其逃入商洛山中。後來又有包括其夫人高桂英在內地幾百失散部下來投,才使李自成重新燃起了鬥志。可被困山中的李自成已是孤立無援,山外十幾萬大明官軍牢牢把守著各路關口,使李自成翅難飛。缺衣少糧的李自成只得在山中與四處捉拿他的官軍打游擊。不過商洛山中普通百姓本就是為躲避大明的那些貪官汙吏的盤剝,才不得不躲進山中,雖然生活艱苦,卻勝在自由自在。李自成一來,很快便得到了他們的信任,不但為其通風報信,贈衣贈糧,而且有許多青壯加入到李自成軍中,僅一月有餘,李自成竟在十幾萬明軍的眼皮子底下,召集了千餘的部下,如今老營便駐紮在一個叫杜家寨地古老山寨。山寨坐落在一處向陽坡地,到處長滿荒草,不過寨外左邊是懸崖深谷,右邊是森林,後面連著一座高山,十分隱蔽,又是易守難攻,加上李自成等人機警,大軍從未在杜家寨附近出現,才沒有被人發現老營所在。因大軍新敗,最近又是苦戰連連,如今老營中多是老幼傷殘,大軍總管、中軍主將高一功本應負責老營警戒等事宜,可如今李自成軍中將領所剩無幾,新召地千餘部下急需一名經驗豐富的老將率領,所以高一功不得不率部轉戰山中,與明軍捉藏。也正是由於高一功和李自成各率一部隊伍行蹤不定,才能將幾萬進山剿匪的明軍戲於股掌之上,保證了老營的安全。老營便只能由高桂英率領十幾名騎兵負責。好在高桂英本是高祥地侄女,自小便受叔父影響,武藝稽湛,嫁與李自成後,空識文斷字,也是略通文墨。這些年的軍旅生涯便她舉止老練,明辨是非,遇事果斷,又心細如髮,將老營打理的井井有條,免除了李自成的後顧之憂。

李自成率軍趁明軍不備,攻陷了一座山寨,繳獲了許多糧草,足夠大軍用上十幾。最重要的是竟還找到了一些傷藥,這些傷藥如今可是好東西,老營中幾十個傷兵因缺少傷藥只能咬牙硬著,那怕是再有些傷風恐怕也挨不過去。有了這些傷藥,他們不但命無憂,只需幾,自己義軍還可再添上幾十員戰將。因此李自成取了東西后,命大軍在山中繼續與明軍足藏,他自己卻率十幾名親衛和幾個傷員連夜趕回老營,送上老營急需地物資。可他沒想到,此次回來,還有一個更大的驚喜在等著他。半夜趕回老營的李自成未等喝完一碗熱湯,便聽外面有人大叫:“闖王在哪兒?闖王在哪兒?有天大的好消息!”李自成一聽便知是高一功回來了,只是不知他口中的好消息到底是什麼。將手中湯碗給一邊的高桂英,笑道:“一功也老大不小了,怎麼還是如此不知穩重?真不知他什麼時侯才能真正長大。”第七十四章意外來客高桂英聞言搖搖頭道:“你也有幾沒見過一功了吧。這段時間一功恐怕比以前十幾年成的還要快,連我這個姐姐都有些不敢認他了,今他如此動必是有了不得的大喜事,咱們快出去看看吧。”說完拉著李自成出了房門。兩人來到院中時,整座老營都已是喧鬧一片。李自成小聲對身邊高桂英道:“一功到了那裡,那裡便一定熱鬧,只是不知一功又在那裡吹噓什麼。”高桂英輕推了李自成一把,示意他快點上前問明到底有何喜事,來到山中的這一個多月,每聽到的都是些壞消息,高桂英實在是希望能有一個令人振奮的喜訊來提升一下全軍士氣。

“一功,到底有什麼喜訊,快快道來!”李自成心中也迫切想知道到底有何喜事值得高一功如此高興。

“闖王!”一個高大的漢子分開人群來到李自成面前,剛要見禮,卻被李自成一把抱住。

“你我已有近一月未見,今難得有此機會,待處理完正事,讓你姐姐溫些老酒,咱們痛飲一番。”兩人分率兩支隊伍在山中出沒,平時大多派些親兵將繳獲的物質送回老營,難得有機會同時回到營,當然要好好敘敘。

“闖王,待我說出這天大的喜訊,恐怕你就得連幹三大碗老酒也會覺得不過癮。”高一功興奮的道。

“到底是何喜訊,快快道來,讓我們也高興高興。”高桂英在一邊實在是等不及了,言道。

“闖王,楊嗣昌撤兵了!”

“什麼?楊嗣昌撤兵了?那洪承疇、孫傳庭、熊文燦等人呢?”

“估計也會撤兵,聽說他們現在正在集合隊伍,準備北上。先頭部隊已經開拔。”老營中所有人一聽到這個消息都是雀躍不已,有些人竟動的抱在一起失聲痛哭。自高祥遇難後,各種打擊可以說是接踵而至,最後闖潼關失敗,全軍幾千人馬只剩幾百人逃到這莽莽大山之中,又被十幾萬大軍圍困。其中的艱幸是外人難以想象的。今終於聽到明軍撤退的消息,終於可以走出大山,只要走出大山,不論到了那裡,那些飽受迫害的窮苦百姓都會積極地加入到自己這支隊伍中來,別看現在只有千餘人,可轉眼間便會成倍增加,達到幾萬人,幾十萬人。

“太好了。太好了!真是天不絕我義軍!”李自成高興得有些手足無措。在原地轉起圈子。過了半晌,才再次問道:“這消息可靠嗎?從何而知?這些明軍為何北上,不會是明軍搞得以退為進的把戲吧!

“高一功被李自成一連串的問題問蒙了,他只是從幾個逃荒的難民口中得知。大山外圍的明軍調動頻繁,有幾支部隊已經北上,封鎖也不像以前那般嚴密,這些難民才能進入大山,至於李自成所問的這些問題他卻是一個也答不上來。

“我…我只是從逃荒地難民口中得知這個消息,一高興便急著給大家報信,詳惜我也不知。”說完高一功彷彿一個做錯了事的孩子般,站在那裡低頭不語。李自成沉思片刻,才道:“一功此來報信有功,我帶回許多臘,桂英你去做兩個小菜,一會我與一功慶功。”高一功卻是漸愧的道:“闖王,我…”

“好了,不必多言,不論這消息是真是假,既然那些難民可以進來,那咱們便可以出去。只要出了這商洛山,那裡都是咱們雄起的地方。”未等李自成話音落下,卻聽外面一陣吵鬧聲。片刻後,兩名義軍押著一人走進大寨。其中一人上前道:“闖王,我們抓到一名細!”

細?如何知道他是細?”李自成皺眉問道。若抓到這人真是細,那這老營可就不安全了,全軍應該馬上轉移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