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府大夫吃驚的嘴都和不攏了,又是搖頭又是擺手,連連説不。
“這怎麼行啊!紫英是我的妹妹,輩份和載晃不配啊!”
“這怕什麼,那麼遠房的親戚,而且年齡也相當,再説你不是也很喜歡這個孩子麼?”
“是呀,喜歡歸喜歡,可是…要把她當兒媳婦看,可真彆扭。”
“這可不是一般的兒媳婦啊,王妃的人選太重要了。”府大夫人依然皺着眉頭道:“這孩子論長相論聰明都沒得説,別的也可以不考慮,但是,她的身世太過孤單了…”大院君立刻接口道:“我看上的就是這一點。現今的國政之所以如此紊亂,全是因為王妃外戚橫行之故。為了防患未然,新王妃一定要選一個沒有親戚的女子!就紫英而言,最親的家人就只有閔升鎬而以,而升鎬是夫人的弟弟,我的內弟,這有什麼好怕的呢?”
“誠如老爺所言,但是從未有失怙的女子被選為王妃的先例。”
“一切由我安排。雖然冊封王妃的決定權在大王大妃手中,但是,我會向大王大妃詳細稟告的。夫人知道就好了。”在冥冥之中,幸運之神已經降臨到古堂。選擇紫英當王妃,大院君是經過深思
慮的。他收斂起英雄氣概,忍辱負重十幾年,長期
人般的生活,讓大院君深入地接觸朝鮮下層階級,因此,他對當前的民生疾苦與政治弊端了如指掌。在大院君的眼中,要從
本上加以改造的國政非常之多,但當務之急,是及早剷除外戚金氏家族的勢力。在大院君致力於此的時候,他想要挑選沒有親戚的閔家閨秀作為王后,以絕後患。
主意拿定了,大院君盤算着如何實施。就當前的形勢而言,王妃的人選必須要得到宮中最高輩分的趙大妃的許可才行。一,大院君決定利用進宮面見趙大妃稟告政事之機,探探太后的口風。
稟告完政事之後,大院君裝做無意發了一句慨:“時間過得真快呀,到十二月初八先王的喪期就結束了。”趙大妃點了點頭。
“是呀,我們三個寡婦穿着喪服在宮廷之中,每死氣沉沉的,喪期還是快點結束吧。”大院君略作沉
,恭謹説道:“等先王喪期結束,幾年之間聖上也要大婚了,那時大王大妃可以盡情飲樂一番。”趙大妃聞聽此言,心中一動,抬起頭來説道:“對了,哀家有件事想和大監商量。”
“大王大妃千歲有何吩咐?”
“按説現在就該考慮聖上大婚的事情了,先王喪期結束之時,聖上也有14歲了,那時才開始準備未免太倉促。”大院君謹慎的答道:“大王大妃千歲所言極是。但是,聖上現在是否年紀還小了點?”
“大丈夫14歲選怎麼會太小呢?再説,國王與平民不一樣,國家沒有國母,就如同天上沒有月亮一樣。所以,還是請大監趕快選一個好王妃吧。”
“臣一定依大王大妃千歲的吩咐去辦。大王大妃千歲若是有中意的閨秀,還請示下。”大院君不急於求成,先探聽清楚趙大妃的意向才好。
趙大妃答道:“哀家住在深宮之中,鮮于外界接觸,哪會有中意的閨秀?聖上的婚姻大事,於公來説是選國母,於私來説,不就是大監選兒媳婦嗎?哀家相信大院君能慎重做出決定。”大院君心中豁然開朗。
“原來是這樣啊!這下子,事情容易多了。”趁機拋出第二顆棋子:“啓稟大王大妃千歲,關於聖上大婚之事,臣尚有一難處。”
“難處?還有什麼困難的地方?”
“大王大妃明鑑,如今金氏家族隨心所的掌控權勢,正
大力整頓,但微臣怕金氏藉此時機推薦金家秀女。新王的王后若是仍從金氏家族中選出的話,將來可要如何壓制外戚的橫行呢?”
“什麼?又是金家…”趙大妃和金氏家族積惡已久,聽到金氏家族的名字就覺得厭煩,怫然道:“不論如何,絕對不能選金家閨秀當王后。”
“大王大妃聖明,臣銘記在心。實不相瞞,有關選王后一事,臣已有了中意的閨秀。”趙大妃微笑着點了點頭,問道:“大院君看中的是哪家女子?”
“回稟大王大妃千歲,是驪陽府院君的後代,早年肅宗王妃仁顯王后孃家第六代孫女。”
“哦?是仁顯王后的孃家,這可是很好的家族了。就依大監的意思辦吧。”
“但是,臣有一事難於啓口。”
“還會有什麼事情讓大監為難的呢?”
“臣惶恐。回稟大王大妃,這位秀女是失怙女子。”趙大妃點了點頭,彷彿若有所思的樣子,突然問道:“選父親過世人家的閨秀做國母,先朝未有先例呀,恐怕是有些困難吧。”
“回大王大妃千歲,這個微臣也考慮過,這種做法乍看不和理法,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反而可以説是個很好的條件。因為若選其它閨秀做國母,外戚就會再次掌權,控制天下,但是如果選這位閨秀為王后,由於沒有親戚,就不會發生像安東金氏那樣的事情了。”趙大妃聽了這話,頗為贊同,不住地點頭道:“嗯,這話有道理。但是選王后是國家大事,縱使我們已有內定人選,形式上仍然必須公告天下,選拔閨秀,這一定要作到。總之,這件事待先王喪期結束之後,就要儘速決定。”
“是。臣一定依大王大妃千歲的吩咐去辦。”
“哀家相信大監的眼光,不過,大監可否讓哀家先見一見這位閔家閨秀?”大院君忙道:“臣惶恐。可是,宮中人多口雜,這位閨秀隨意出入王宮,看在別人眼裏恐怕傳出什麼不好的言語。”
“大監考慮得很周到。若要避免人多口雜,哀家過幾天要去奉遠寺禮佛,在回來的路上順道去大監府,看看那位閨秀怎麼樣啊?”
“臣惶恐。大王大妃千歲駕臨寒舍時,微臣一定領那位閨秀恭鑾駕。”事情就這樣決定了。大院君從宮中回到雲峴宮,急急到夫人的內室,向閔氏宣佈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