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說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卷四神武維揚8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這一喝足足喝到二更天,眾將睏乏俱各自休息去了。三更天一過,趙安睡得正香,突然被人一盆水潑醒,睜眼一瞧,前站著數人,大都不認識,為首的似曾相識。有人點起油燈,趙安眼再仔細一看,睡意立時全無。驚呼:“李…李…李將軍。”李維戎馬倥傯,十六歲從軍,為將二十年,征戰無數,好稱大明軍神,凡是領軍將領哪個不識?

李維見趙安光著身子,扔過一件衣服,笑道:“趙將軍一別數年,不想今,如此尷尬相見。”這時,趙安才聽出外面人聲嘈雜,顧不得穿衣服。從上翻身跪倒,腦袋磕的梆梆響道:“李將軍,念在末將與您老有一面之緣的份上,還望饒恕小人一命。”李維扶起安道:“李某尚不如趙將軍年紀大,如何當此重禮?將軍莫要驚慌,難道未見義軍昭告天下的檄文嗎?李某隻反閹宦,並不反聖上,你我同殿稱臣,將軍何懼之有?”趙安不信李維就這麼饒恕自己,不知所措。原來,李維從軍中選了五百功夫高強的士兵藏於劉平的牛車中。趙安大意,未加仔細盤查。到了半夜,這些人悄悄湧至南城,殺了守衛打開城門。李維白假裝退逃,將輜重悉數留下。到了夜間沒有輜重羈絆,全軍輕裝來至城下。待城門一開,迅速攻進城內。守軍見不到主帥無心抵抗,大部分士卒本就是被迫從軍,望風而降。李維因此很快就控制了全城。

李維讓人取過盔甲給趙安穿戴整齊,一行人來至城內校兵場。趙安至此方知,自己一頓酒喝的三萬人馬全部被俘,頓時悔愧加,面對幾萬雙眼睛,恨不得立時鑽地縫裡去。對李維如何進得城,仍舊莫名其妙。

李維對趙安道:“趙將軍既然讀過李某的檄文,此刻該知如何對手下士卒說,還用李某教嗎?”趙安忙道:“不用,不用,末將知道怎麼說?”遂清了清喉嚨,眨巴眨巴眼,努力擠出一副威嚴嘴臉。大聲道:“眾將士,聖上昏聵,忠不分,閹宦當道,黑白混淆,乾坤蒙羞。今李將軍義旗高幟,清君側,除佞,還國泰民安。天下各郡無不響應。光澤雖彈丸之地,亦當為國分憂。本將軍當帶領諸君唯李將軍馬首是瞻,共討魏閹。”魏閹早已天怒人怨,眾士卒一聽要討伐魏閹,本來許多不情願當兵的農民,聞言亦歡欣鼓舞,誓要討閹。李維仍舊按照以前辦法,願意留的留,不願意留的遣散。三萬降兵留下近二萬人,走的全部從南門遣散。告之北門即將大戰,那些農民哪裡還敢從北門走,寧願繞遠。

李維整頓兵馬,將降兵編排好,便開始著力加固城池。將所有火炮分攤至各城牆,四面城牆每邊各派萬人駐守。張思霸則帶著二千人四處巡,哪裡吃緊便支援哪裡。

到了第二中午,城外人喊馬嘶。李維登樓一觀,城外黑壓壓來了數萬人馬。開路的是數千騎兵,為首的將旗一個斗大的的周字。李維命令速將數十門“盞口將軍”火炮對準大旗。城外明軍正是周福元派的孫家八萬援軍。

孫家剛剛行至上饒至光澤中間地帶,正好碰見被武犇擊敗的周成國部騎兵。周成國逃得倉惶,一城未得,八千騎兵便折損近半,不敢去見周福元。正巧遇到孫家,遂決定跟隨孫家支援光澤,意將功折罪。不料,剛到光澤城外,騎兵跑得快,見城門緊閉不開,城上守軍仍然是趙安旗號。正自狐疑,城頭突然下來一片盞口大的鐵蛋雨。周成國猝不及防,連帶周圍數騎全部被砸成泥。也活該他倒黴,李維以為是周福元親自前來,原本是要趁周福元不備擊殺周福元的,不想殺的只是其周家的先鋒官。

騎兵們見主將被殺,事出倉促,一時亂了陣腳。李維趁機下令開炮,頭一陣痛擊,城外撂下千具屍體,方知光澤已失。為了迅速支援光澤,孫家部所帶火炮不多,且以輕炮車為主。其中碗口將軍才不過二百來門,單以火炮來講無法跟義軍爭鋒,孫家下令大軍在義軍火炮程外安營紮寨,將光澤四面圍起,好在光澤不大,八萬多人馬足夠圍成厚實的一圈。然後派人去周福元部調攻城利器紅夷重炮前來。孫家心道,最多四五,等紅夷重炮一來,轟開城牆,看你們義軍還有什麼能耐?不料過了幾,周福元回話,叫他暫時先困住光澤,周福元也遇到了武犇的強烈阻擊。周福元是想先拿下浦城,消滅義軍主力,然後大軍迂迴至光澤,一鼓殲滅殘餘義軍。和李維所想如出一轍,只不過背道而馳。

由於武犇的成功阻擊,致使周福元錯誤地以為浦城方是義軍主力。於是,在困了光澤數之後,眼見光澤只防不攻,從而更加堅信了自己的判斷。遂下令孫家分兵三萬,從黃坑迂迴至浦城南門,準備兩面夾擊。這步棋早在李維的意料之中,李維之所以在光澤按兵不動,就是等著孫家不耐走黃坑。可想而知,黃坑處於武夷山餘脈包裹之中,周圍崇山峻嶺,全是狹窄綿長曲折的山路。

孫家得到周福元命令,留下一名部將繼續圍困光澤,自己帶領四萬人馬走黃坑。這一,奔行在崎嶇的山道上,偏偏天公又不作美,下起了瓢潑大雨,四處連個躲雨的地方都沒有,幾萬人踩過的地面全是淤泥。人腳馬蹄陷入半天拔不出來,真是苦不堪言。這些五軍營的士兵屬於京城軍哪裡受過這樣的罪,一時間罵聲不絕,士氣低下。孫家不是左秋、趙安之輩可以比擬。他立即揮刀斬了幾名滿嘴怨言的士兵,喝令全速前進,不得有誤。再往前,就到了鷹嘴。鷹嘴乃是黃坑有名的險要之地,因地形到此突然收攏,如彎曲鷹嘴而得名。兩側的山坡雖算不上陡峭卻也難以攀越。孫家行至此處,對屬下道:“此地甚為險要,若是有一支伏兵在兩側,你我老命休矣。”家將孫強道:“好在下著大雨,就算有伏兵,火槍俱不得用,弓箭威力也比平時減了一半,能奈我何?”話音甫落,陡聽四面八方傳來喊殺聲。前軍陣腳大亂,地方狹促,倉惶間向後擁擠。孫家行伍多年,經驗十足,大吼一聲:“伏兵無多,不許自亂陣腳,後退者殺無赦。”身邊幾名親兵,出長刀,見後退的士兵便砍。不一時,便斬殺了數十人。此舉震懾了士卒,沒人再敢後退。

孫家道:“大家不必驚慌,賊軍火器在此天氣無法使用。三軍聽我調度,火器全部扔下,長矛手上前,刀手在後,給我衝!”孫強得令,手使長矛,帶隊衝鋒向前。不料,一聲炮響,正好命中孫強,將其砸了個稀巴爛。隨即義軍方向接連響起數十聲炮響,鐵蛋呼嘯著砸嚮明軍。這回連孫家也大吃一驚。殊不知,邵德此人跟武犇是至好友,二人經常切磋兵法韜略。李維把黃坑這麼重要的地方給邵德,便是看中邵德的才幹。邵德屯兵黃坑數天,早已觀察勘測好地形,最後才選中鷹嘴作為防守要隘。他深知南方多雨,於是早早利用山勢,開鑿出許多石存放彈葯,火炮亦用油紙包裹隱藏在暗處。孫家雖然治軍有一套,然而北方人不瞭解南方善變的氣候,時下正值酷暑,手下明軍更是無法適應熱的天氣。

義軍火炮吐,每一陣巨響過後,孫家身前便倒下一片屍體。此刻明軍正處在低窪處,被大雨澆的眼睛都睜不開。山坡遇水溜滑,更加難以攀登,只有捱打的份。多虧邵德軍火槍弓箭無法使用,否則,死傷更大。

邵德火炮保護雖好,卻可惜火炮太少,一時難以造成大面積迅速殺傷。明軍在孫家嚴厲控制下,逐漸穩住陣腳。這時,邵德手下獻計,何不將長矛當標槍使用。居高臨下,又順風順水。邵德手下長矛兵萬人,便有一萬杆標槍,雖說有些冒險,邵德思忖片刻還是點頭同意。

頓時鷹嘴上方飛槍如雨,這下子明軍吃不住了,一萬杆飛槍尚未扔盡。五軍營士卒再也顧不得孫家的親衛隊,蜂擁向後退卻,又一次形成踩踏。一時間,嚎聲不絕,只要腳下一打滑,便立遭被萬人踩踏的厄運。邵德就是要這個結果,大手一揮“下!”義軍從山坡溜下,撿起地面上的武器,從後方掩殺。孫家知道大勢已去,一狠心率少數士兵奮力抵擋。由於處在下風口,眼睛都難以睜開,沒多久,孫家及其部將數人便死於亂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