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說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055章北方的密議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公元1912年12月4,雨辰在徐州正式通電全國,準備應袁世凱的邀請北上。他準備先從津浦路到南京,再從南京坐滬寧線轉上海,從上海最後搭乘海軍的船艦北上天津。孫黃二人將先他一步,坐英國太古輪抵京。四人的隨員先碰頭確定四巨頭會商的會議進程。最後擬定在12月20左右,四巨頭正式會談,商談南北雙方善後事宜,以及大選結束之後各省現在的軍政府收束事宜。孫黃並提出由四人牽頭,先期成立一個民國正式憲法起草委員會,先拿出一個憲法出來,等正式國會成立,馬上就可以研討通過。明眼人都知道,這個憲法起草委員會,也許就是這四人較量的焦點。現在袁世凱還是據有北方,雨辰奄有長江域,手中都有龐大的軍隊。而孫黃代表的前同盟會勢力,一是在政治、黨派上面,甚至民間有著相當大的影響力,宋教仁主持的國民黨現在也是登記黨員最多、參選活動搞得最熱烈的黨派了。另外同盟會還在福建、廣東兩省有著一定的軍事力量,浙江也是傾向於和這兩省聯合的。

三方現在都有一定的力量,未來到底是採取責任內閣制還是總統負責制,採取不同的政體對哪一方勢力更有好處,而且到底哪兩方面的勢力會表現出聯合的意向就是連觀察家們對這個局勢都大叫複雜。更別說還有張季直和梁啟超聯合組成的國權黨派以及他們對西南軍閥們的影響力,各方面人物都不願意在這種紛亂的情況下放棄自己演出的機會,都想在這種局面下爭取自己最大的利益。大選之前的子裡,中國大地上面的政治局勢變得空前混亂熱鬧。

“雨也魯,又兼身為軍人,對國事卑之無甚高論。現巡閱長江,四省政務軍務,已應付為難,措手不易。民國初肇造,內事外事,千頭萬緒,須我國民並肩奮發,努力任公,合我四萬萬五千萬之子孫,神明之胄延綿五千年不絕之智慧勤奮,共同建設。而雨某竟被推為國民四大代表之一,側身偉人之林,商討民國逐漸步入正軌之絕大政事,雨某愧何如之!

然國民公意至重,雨某敢不朝惕夕乾,誠心正意,盡己之全部神智力,兢兢業業,開誠佈公,以國民公僕之身商談國事焉?一切唯國民公意之視,一切唯民國之至高無上之利益為視。一切北洋江北民黨所謂門戶之見,於雨某心中,不著纖塵。

愚意以為,雨某此次北上,所必辦之事,有三,所私心行之事有一。所必辦之事一則焉須全力確保我民國劃時代之正式大選順利舉行,確保我國民公意完全自由表達,任何外力不可加於此莊嚴神聖之大選。此乃袁、孫、黃諸公及雨某所必保之事。二則焉民國政體如何,關係我民國未來甚長時間之氣運,觀泰西列強,得一優良政體而昌,無一優良政體而弱,所在皆有,比比皆是。雨某敢不謹慎凜惕從事?憲法先期起草,所勢在必行,望國民及先進諸公,朝野大賢,不吝施教。若有所見,雨某敢不抱握髮吐脯之心,如對大賓?三則焉南北軍事政務收束之事。民元以來,南北誤會漸深,長江劃分之下,隱隱竟有兩國之勢,更有數次良可痛心之民族內戰。雨某思之,雖時勢所迫,不得不為,但‮夜午‬徘徊,猶罪孽深重。現雨某已統合南方意見,整頓平靜地方,靜待大選舉行完成即自然歸於正式政府之管理。但南方地方自治政策久有成效,生民初安,民國正式政府成立後所行政策,應慮及南方過萬萬國民之公意,如何維持現狀,雨某將盡力與各方大賢商量探討。

雨某光復以來任職閱年,已是心力瘁。雨某所私心行之事,則為大選完成,憲法通過,正式政府成立,南方事務有所代完成之後,向國民自請下野放洋,悠遊舞鶴於民國昇平之世,看我民國氣運蒸蒸上,興旺發達。則雨某幸何如之!”啪的一聲輕響,袁世凱將雨辰的那份通電丟在了桌子上面,臉上的神似笑非笑,有些惱怒,又有些玩味。最後他終於哼了一聲:“我老頭子在場面上也沉浮了這麼些年了,從來沒有見到這個歲數的年輕人,能做得這麼虛偽的!這個小子說漂亮話的水準,已經是爐火純青了啊…我看等到後面,不是看到他去下野,而是看到他帶十萬人,朝北面打過來我老頭子的宮!

袁世凱神略略有些動地說完,坐在那裡氣,他自己已覺得身體自從那次大病之後已經不如以前結實了。為了自己辛苦扶植起來的這個團體,還有他袁家未來的地位,還有他自己絕對不肯放棄的權力,他一直在支撐著。雖然臉上氣看起來似乎很紅潤,但是稍明醫理的人一看就知道,這不過是一股靠虛火在支撐著。

坐在旁邊恭謹地等著袁世凱讀電文的有楊士琦、王揖唐、段芝貴、梁燕孫、趙秉鈞等幾個人,他們都是承擔著這次會談辦事情的人物,也是袁世凱現在最願意和他們商量些事情的心腹。這次會談,不僅舉國關注,就連列強也是關心得很。北京的公使團已經正式行文袁世凱的外部,說他們將選派代表列席,一是作為見證,二就是也很關心列強從前清延續下來的權益。這很大程度上面關係著將來列強承認民國正式政府的問題。反正袁世凱的政府已經很習慣了列強這種對中國內部事務頤指氣使的態度,只有歡,不然還能拒絕麼?

這些人現在每天都要到袁世凱這裡來上幾次,商談這次會議臺前幕後的東西。

袁世凱沉默了一下,轉頭開始問楊士琦:“杏村,對雨辰終於北上的事情,你怎麼看?原來以為他來只是五五之數,現在咱們委曲求全,答應了他安蒙軍在南苑設立大營、馬上也許轉赴天津、他駐節天津的這些要求。現在他終於來了,咱們應該怎麼安排?”楊士琦最近有點小病在身,他牽頭辦這麼複雜的一件事情,和各方勢力整天換意見,工作也實在苦得很。聽袁世凱這麼一問,他微笑道:“這個事情我早已經在心裡盤算過很多次了,雨辰這次北上來就我們的範圍,在我看來,對大總統有利的方面有四。一是這次四巨頭會談,是大總統委曲求全才舉行得起來的,不管達成了什麼結果,功勞第一還是歸於大總統的。二是孫黃和雨辰兩方以前雖然維持著客氣的樣子,現在坐在一起,關係著自己勢力的切身利益了,他們之間,必然會有矛盾產生,大總統大可以分化其中。我們北洋居於其中,大有好處。而且之前通過汪衛和孫黃之間往還,他們對大總統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反,也大有聯絡的餘地,反倒是對在自己有很大影響力的南方,雨辰這樣地崛起,挖他們的牆腳,倒是警惕很高。咱們只要暫時羈縻好孫黃二人,先把雨辰打壓下去…孫黃二人不是咱們對手。三就是雨辰這次北上,參與全國的事務,必然要和列強開始正式打道了,我敢擔保地說一句,列強只要和雨辰正式接觸,自然會更加偏向大總統了。對於結好列強,再加上大總統和公使團這麼良好長久的關係,雨辰除了會得罪人,我就不知道他哪點能夠比得上大總統了…”他說的話多,一時微微有些發,停了下來。袁世凱正聽得入神,將桌上的一碗參茶遞給了楊士琦,連聲道:“杏村,不要急,你慢慢說…我在這裡仔細地聽著呢,你說得很好!”楊士琦接過參茶喝了一口,完全沒有注意到王揖唐用嫉恨的眼光看了他一眼,放下碗又微笑道:“最有利的第四點就是,這次會談要派生出來的最重要的機構憲法起草委員會,就在咱們北方,在咱們的範圍之內,不管雨辰能多少人進來,他能夠一直坐鎮北方嗎?大總統大有將這個委員會完全掌握在自己手裡的餘地,人都是可以拉攏的。我們的意志在這個新憲法裡面,一定要得到最大的體現!”聽著楊士琦的話,除了袁世凱,大家都覺得有些高看了這些務虛機構的力量,真正有用的還不是手裡的兵以及步槍的數量?但是看老頭子不住點頭,大家都不說話,只有段芝貴眨著眼睛:“大總統,我看雨辰既然真的到北方了,咱們找個機會把他幹掉也就完了。他才起來的勢力,能有多深的基?只要他一死,不也是樹倒猢猻散?何必費勁巴巴地這個會那個議的。”他這個話,可是代表了現在不少北洋軍死硬軍官的心聲,認為雨辰既然敢到北方來,咱們也大可不必和他客氣什麼。咱們可不是楚霸王,讓你這個劉邦能從鴻門宴逃出去!一槍幹掉就算完,打死了他,這個民國還不是咱們北洋的天下?

他說完這話,正得意揚揚地左顧右盼,以為自己說出了大家不好意思說出口的心聲,正等著大家讚賞呢。袁世凱瞟了段芝貴一眼,重重地把手中的茶碗一頓,只說了一句:“糊塗!”段芝貴被袁世凱一喝,忙低下頭道:“是是是,屬下糊塗。”雖然口中應了,但是臉上還有點不服氣的神。楊士琦苦笑搖頭,替袁世凱向他解釋:“香巖,雨辰既然敢來,自然就有所佈置,你看他外用安蒙軍作為外衛,內又駐節美國天津總領事館,連參加會議都不願意到北京來,很可能就在天津舉行。消息傳出去,國內輿論對他竟然是非常理解的樣子,連列強都要咱們確保雨辰在北方的安全…這種情況下,咱們還如何動手?況且就算雨辰死了,他的勢力咱們也完全不能接手,還不是便宜了孫黃?他麾下那個青軍會,據說對孫崇拜得很呢…這個勢力給孫黃接手過去的公算是很大的。咱們去了一個雨辰,再來一個更強大的對手,政治上面的基也比雨辰深厚,這個又是何必?”他說得高興,目光裡面散發出得意的神采:“所以在這次會議當中,咱們就應該抱定了低姿態,韜光養晦,讓孫黃和雨辰之間的裂痕越來越大,讓南方自己亂自己的基去吧!咱們最後再收拾局面,名實皆取,才是最高明的做法!”袁世凱聽楊士琦說完,自己微微笑了一下,正對大家道:“杏村說得很是,大家明白這個宗旨沒有?咱們這次就是要儘量客氣,雨辰有什麼要求咱們都儘量答應,面子上面的事情做足了。讓孫黃和雨辰鬧去吧!這就是咱們的宗旨,都明白了?智庵,你一直負責內務這塊,這次會議的籌辦準備,儘量熱烈濃重一些,錢就問燕孫要去。慎吾,關心這次會議的黨派人士也不少,必要的時候,也要利用他們的力量轉達一些咱們的想法,這些人你要聯絡好了!他們三位這次來,必然也要拉攏北方人士,這些你都要隨時向我彙報!香巖,安全問題你要絕對保證,出了點什麼事情,那可都是咱們的責任!大概就這麼多,大家分頭去辦差使吧!”聽到老頭子做了總結,幾個人都答應了一聲,起身就想離開。袁世凱又招呼了一聲:“慎吾,還有杏村,你們兩個留一下,還有點事情商議。”楊士琦和王揖唐對望了一眼,復又坐了下來。等著那些人都告辭離開了,袁世凱還是低著頭不說話,室內的氣氛一時沉默了下來。半晌,袁世凱的老眼裡面才波光一閃,抬頭問王揖唐道:“慎吾,事情聯繫得到底如何了?我想也該談到點什麼實質的東西了吧!”楊士琦聽到袁世凱的話一怔,他知道最近袁世凱和本有些往還的事情。從內心來說,他是反對袁世凱和本往來的,中國的事情儘可以有自己的辦法,西方列強也能指望,何苦找一個這麼近、野心又盡人皆知的東鄰強國呢?遠近攻的道理,大總統應該明白呀。但是這些事情不是他經手,他也謹慎地從來不問。但是袁世凱把他和王揖唐留下來,是不是就是想把這事情和他挑明瞭,聽聽他這個首席智囊的意見?

王揖唐一直和周自齊負責辦這個事情,聽到袁世凱突然當著楊士琦的面說出來,心下也大吃一驚,為難地看了楊士琦一眼,要說不說的樣子。袁世凱淡淡道:“慎吾,杏村是我最貼心知己的人,也是我最好的參謀,有什麼事情都不用顧忌他。進行到哪一步了,你儘可以說。”王揖唐嚥了一口口水,又看了一眼面無表情的楊士琦,點了點頭道:“屬下當得向老前輩說說,也好讓杏村前輩指點一下我辦事情不到的地方…和本的往還,在小橋公使的穿針引線之下,和本高層次的人物已經聯絡上了。本方面的意見是,東亞本和支那兩國,需要全面提攜,更加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眼見著歐洲就有變局,亞洲的空白就需要東亞的國家來填補,中國也成立民國了,大可以學習本富強起來的榜樣。本和咱們是同文同種,很樂意幫助咱們…”他囉嗦地說了一大堆,只顧著替本吹噓了,卻還沒有進入正題。袁世凱和楊士琦都不動聲地等著他繼續說下去。

“這次主要是本現任內閣和本陸軍主導的談判,他們想這個全面合作分兩次進行。在明年,先在東北全面合作,本計劃增修一條鐵路,南滿鐵路的警戒範圍也將展界,東北的礦藏本將有優先開採權;還有本移民的範圍將不限制在關東州,而在兩條鐵路經過的五十公里寬的範圍之內…本將為我們提供三千萬元的秘密幣制改革借款,這筆借款可以直接用來在本國內購置軍火,年初就可以撥付第一筆…在正式政府成立之後,本也將全力在四國銀團推進善後大借款。只要我們袁大總統還在位置上面,這些協議擔保是必定能成的。

在後年,本將進一步提升和咱們合作的層次,要求咱們民國各部門、軍隊當中都要聘請本顧問,國內對本的商品進一步地開放市場,在華北和上海,本設廠還有租界展界都有最優先權。本將以我們的路款作為抵押,在三年內再提供一億九千萬元的幣制改革借款,並替我們訓練武裝出一支六個師的新軍。本還答應,只要局勢有利於中提攜的發展,他們還將加快援助的進程和合作的層次。

總而言之,大總統,本是很有誠意的。只要密約換文,明年年初,我們就可以支用那三千萬元的借款了,對現在咱們窘迫的財政局面,可是大有好處啊!”袁世凱和楊士琦對望了一眼,楊士琦眼中滿是擔心的神。王揖唐雖然唾沫橫飛,將本的合作誠意吹到了天上,但是這些初步的意向條款仔細聽來,就是本要分幾年排斥西方國家的在華利益,完全將中國的權益掌握在自己手裡面!政府和軍隊都要派遣本顧問,想來他們也不是隻來顧問就罷了的。這不是整個中國的要害全部掌握在他們手中了嗎?他們又憑什麼認為英美這些列強會在幾年內看著本完全鯨中國的大部分權益?這些錢可不好拿啊,是要揹著一輩子的罵名的!

不過在楊士琦的心中,出讓給本東北的一些權益,換取三千萬幣的借款救急,也不是不可以商量。要是密約只限定到這一步,那籤也無妨。本在東北本來權益就夠大的了,再讓一些也可以。上次會戰前不是就這樣借了一千萬元麼?但是這些,都要袁世凱自己拿定主意了。

王揖唐還在繼續地往下說:“咱們辦個善後大借款這麼艱難,聽燕孫說,咱們就算辦成了大借款,之前的墊款還都需要歸還,拿到手裡也是八六扣,實際落不了多少錢!這次本國真的是很有誠意,第一筆三千萬元的借款,九七扣支付!而且以前的墊款也不需要在這筆費用裡面扣除!眼看著年關難過,辦競選也要花大錢…大總統,這種好機會可不能錯過了啊!屬下奔走了這些子,才有這麼點眉目,還請大總統鈞裁。”袁世凱只是沉默。老頭子看起來真的是有點神不濟了,要不是眸子裡面偶爾散發出來的一點威光,這個身胖腿短的老人就像一個最普通的鄉紳,而且是快要將生命力耗盡的那種。楊士琦和王揖唐都緊張地看著他,楊士琦下定了決心,在這個事情當中不話,只聽不說。

半晌才聽到袁世凱長嘆一聲:“慎吾,你再和本方面說說,東北的那筆借款和全國範圍的那筆幣制改革借款的密約能不能分開?咱們先一步一步來?有什麼確實的說法,在第一時間來回報給我,要緊要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