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新聞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肖飛出租屋裡就有傳真機。
他寫好了這則聲明再仔細檢查了一遍,沒發現不妥的地方,他就將這張紙給直接通過傳真機發到了孟曦東那裡。
孟曦東拿到傳真看了一遍,心中一喜。
肖飛發給自己的這則聲明就是一篇獨家新聞呵!是可以大書特書一番的。
在孟曦東來看,肖飛對自己是很夠哥們義氣了,有什麼好處都是想著自己。那麼,自己也要好好幫幫他才對。
這麼想著,孟曦東就開始思考如何做這篇新聞才能對肖飛更有利。
捧和貶都是有技巧的。
孟曦東左思右想還是覺得做這個新聞需要來一次大範圍的新聞調查。
只有經過大量的走訪調查,然後才能得出讓人信服的結論:廣大民眾包括歷史學界都對《明朝那些事兒》讚譽極高,這部書深得讀者期待,大家都期盼著它能早出版,個別人的詆譭只如天狗吠
,
本不能損害這部經典著作的一絲半點光輝。
你京華新報上不是說,《明朝那些事兒》這書毫無價值,並蠱惑人們不要買這書讀這書嗎?那我就讓你看看民眾的真實聲音!
你一個歷史系的博士算個什麼玩意,你說《明朝那些事兒》不好,沒價值什麼的,它就沒價值了嗎?老百姓一人一口唾沫能把你人淹死!
嗯!如果能採訪到呂澤林和錢大理,兩人再繼續為《明朝那些事兒》說好話的話,那這記耳光就更有力度了。
估計其他媒體也會想到這個吧?
可惜。也不知兩位史學泰斗還願不願接受採訪呢。
孟曦東開始將自己手下的記者召集來分派任務。這是要把這個事做成個大新聞,大家一塊進行採訪。到時候發表出來一塊署名就是。
四個記者去做街頭隨訪,看看街頭百姓對《明朝那些事兒》的看法。
《明朝那些事兒》前頭新聞炒得火。京城重地,媒體林立,普通民眾對輿論影響較大的事件一般都會有所瞭解的。
很多人肯定會對《明朝那些事兒》有個深刻的印象。
別小看了路人的意見發表,有時候真個是極為闢和到位的。
廣泛的民意支持,比個別專家的信口雌黃要有力度太多。
另外兩個記者去北大歷史系,去採訪肖飛的同學,順便的,對其他系的學生也做個採訪。
當然,孟曦東對此是有所擔心的。
有句老話說的好。同行是冤家。
北大學子都是很自傲的,大家同樣學的歷史,你一個才上了半年不到的新生就推出了歷史類的大作而且造成了轟動,你讓其他學子情何以堪吶?估計絕大多數歷史系的學生對肖飛都是又羨又妒的。
這樣的情況下,他們能發表公正的評價嗎?
估計是很難的。
但孟曦東仍然還是讓自己手下的記者去北大做採訪,他要探探底,看看這些歷史系學生對《明朝那些事兒》的真實看法。
至於若是他們一邊倒地批評肖飛,批評《明朝那些事兒》該怎麼辦,那也不是個什麼難事兒。新聞是自己來主寫的,傾向當然由自己來掌握,同樣的採訪結果,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得出完全不一樣的結論啊。
孟曦東浸新聞多年。新聞裡頭的道道還是門兒清的。
在新聞記者的眼裡,天下是沒有所謂沒縫兒的蛋的,要想做你的負面。不管你如何防範,他們都能找到做你負面新聞的黑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