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各有各心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平盧節度使信了史思明的話,在府中伏下數千兵士。史思明去把瑣高和三百番兵,一齊接進府來。堂中盛設筵席,瑣高正要就席。
忽然兩廊伏兵齊起,史思明率武士二十人,奮勇當先,把瑣高活活擒住,打入囚籠,送至幽州節度使張守珪處。張節度甚愛史思明驍通多謀,便留在帳下,表奏入朝,官拜史思明為將軍。
後來屢立戰功,加官為平盧軍事。玄宗宣召進宮,賜坐,問:“年幾何?”史思明答稱:“四十歲矣。”玄宗親撫其背道:“汝貴在晚年,好自為之!”後又拜為大將軍,任為北平太守。
史思明自幼貧賤,娶
子,無人肯嫁他。思明鄉中有一豪富辛氏,膝下只生一女,長得甚是嬌美四方大族,求親的朝暮不絕,女均不願嫁,獨願嫁史思明。
辛氏父大怒,辛女啼哭不休,必嫁思明。史思明聞之,大喜,在市井中召集無賴數十人,深夜時打入辛家,劫女去,遠至師州,為夫婦。
入年,生男兒六人,見富貴,他任北平太守時,夫婦二人,衣錦榮歸。辛氏父母,都拜倒在門外
接,此時范陽節度使安祿山造反,史思明大喜,說道:“此正大丈夫有為之時!”便統帥本部人馬,去投入安祿山。安祿山拜他為北路將軍,一齊殺奔靈武關來。當時張通儒為安祿山作成一大篇檄文,說受天子密詔,特舉義師,討國賊楊國忠,列舉國忠大罪二十條。又說楊國忠並非貴妃弟兄,乃是逆臣張易之孽種,原來武則天女皇,當時最寵愛張易之。
易之每次入宮,常留住宮中十餘,不放他回家。張易之當時在京師,雖一般也建造著高大府第,但因女皇帝耳目甚長,管束甚嚴,易之在府中,不許召幸姬妾。武則天為張易之在府中造一座望恩樓,樓高無梯。
易之每回府,武則天便派人監視著,用山梯度易之上樓,樓上一切飲食供應,童男僕役俱全,待張易之一上樓,便立刻把樓梯撤去,把荊棘滿堆樓下,令人不能走遠。四面又用兵守衛著,真是圍得水洩不通。
張易之母親,見此情形,深怕張氏絕後,便拿銀錢買通僕役,俟張易之在宮中的時候,選了一個絕的女奴,扮著童男,送上樓去,藏在夾幕上。
待張易之回府來,幽居在高樓上,心中正煩悶無聊,忽見此絕女奴,便十分寵愛,
夜繾綣。誰知不多幾
,張易之失勢,家破人亡。
這女奴在慌亂時候,逃出府來,投入楊家。楊國忠父親,納為姬人。不久,便生楊國忠。所以安祿山把檄文騰榜郡縣,說楊國忠是逆臣遺種,汙辱貴妃門楣,誓殺此
賊。飛馬報到靈武城,那靈武太守,正是郭子儀,他秉一片忠心,兼管文武兩職。
當時他一見探子,便吩咐把門兒掩起,悄悄地盤問,那探子便細細地報說。說安祿山馳繳各郡,清君側。
現在兵馬,已直扣靈武關。郭子儀聽了,不覺大驚失。忙全身披掛,出至大堂,點齊人馬,星夜出城,馳上關去,把守得如同鐵桶。第二天,果然蕃兵大至。
關外箭如飛蝗,關上石如雨下,兩下里死力攻打了三天三夜。郭子儀也曾帶領一千名校刀手,衝殺出關去。
無奈那邊安祿山的兵,愈來愈眾,足有十萬人馬,把這小小關城,圍困得水洩不通。郭子儀在關內身先士卒,竭力防守。安祿山督同軍士,幾次上關攻打,關上矢石齊下,終是不能得手。
看看攻打了十天,安祿山便與史思明在帳中商議。史思明獻議,此去西北路潼關,是入京師第一捷徑,打聽得把守潼關的,是一員老將,名哥舒翰。年已八十,雖說有萬夫不當之勇。
但因他生剛強,部下十分怨恨。如今之計,王爺可統兵一半,前去攻打潼關,用計破了關隘,末將領兵五萬,在靈武關遙為聲勢,使郭子儀不敢離關救應哥舒翰。
一旦潼關打破,這靈武關也不攻自破了。安祿山聽了,連說:“妙計,妙計!”當夜分兵五萬,安祿山統領著,悄悄地離開了靈武關,殺奔潼關而來,那潼關守將哥舒翰,果然年老昏聵。
每在關中無事,便飲酒消愁。每至酒醉,便拷打士兵,為醒酒之用,那兵士們人人怨恨,每有逃生的。待安祿山一到,打聽得關中兵士稀少。
又知道哥舒翰手下軍心怨恨,便令張通儒寫成勸降書,在半夜時分,把書信綁在箭頭上,進城去,那軍士們見書信上寫著,獻了城關自有重賞,當下便各自暗地裡商量獻關之法。內有一個監軍內侍,平素與哥舒翰極不相能。
今見報仇的機會已到,當時進帳去見哥舒翰,探聽主帥的口氣。哥舒翰自知將寡兵少,不願出戰。這監軍內侍,卻竭力慫恿開關戰。又說:“敵至不戰,朝廷養我們將士何用?”今天也催
,明天也催
。哥舒翰被部下催
不過,便開關
敵去。誰知主帥才走出關門,只聽得門裡一聲號炮響亮。
那關中軍士,倒過戈來,生擒了自己的主帥,獻進安祿山營中,那安祿山竟不費一矢一卒之勞,安然得了潼關。當夜進了關城,犒賞士卒已畢。
他心中念念不忘楊貴妃的恩情和楊國忠的仇恨。打聽得此去西京,旦夕可至,便催動大小三軍,連宵殺奔京師而來,這時玄宗皇帝,正與楊貴妃在御花園中小宴。
酒到半酣,玄宗對貴妃說道:“妃子,朕與卿清遊小飲,那些梨園舊曲,都不耐煩聽它。朕記得那年與妃子在沉香亭上賞牡丹花,召學士李白草《清平調》三章,令李龜年度成新譜,其詞甚佳,不知妃子還記得嗎?”楊貴妃便奏稱臣妾還記得。玄宗便吩咐內侍,取過玉笛來,親自吹玉笛,貴妃嬌聲唱著。
***楊貴妃提著嬌脆的聲音唱道:“花繁濃豔想容顏,雲想衣裳,光璨新裝,誰似可憐飛燕?嬌懶名花國,笑微微,常得君主看。向
風,解釋
愁,沉香亭同依欄杆。”玄宗聽畢,大喜,命左右獻上玉杯,進葡萄酒,正嬉笑的時候,高力士頭頂著冰盤,獻上滿盤紅豔的荔枝。
貴妃見了荔枝,不覺嫣然一笑。合殿宮娥,齊聲嬌呼萬歲。玄宗又傳諭:命小部樂隊奏曲。小部,是梨園法部所置。
共小兒女三十人,年皆在十五歲以下。當所奏新曲,因未有曲名,玄宗便賜名《荔枝香》。楊貴妃這時酒醉
軟,便向萬歲告辭。宮女捧著荔枝,退回後宮去。
這裡楊國忠見皇帝罷宴,便從袖中拿出邊報來,奏明安祿山四路人馬,打向中原來。玄宗看了,不覺大驚。說道:“這孩兒竟做出這等大逆來!
此去范陽,近潼關。潼關有失,京師便不能保。如今事已危急,非朕親去招降不可。”楊國忠站在一旁,滿臉
著得意之
,冷冷地說道:“陛下當初不信臣言,至有今
之變。”玄宗立刻傳命,宣召太子進宮。
又把幾位親信大臣,召進宮來。玄宗說明使皇太子監國,御駕親征去。楊國忠聽了,不覺大驚失
,忙向眾大臣暗暗地遞過眼
去。
誰不是看著楊國忠的臉說話的,當時眾大臣一齊奏勸:“祿山小兒,諒也無什大力,陛下只須下詔與靈武太守郭子儀,潼關將軍哥舒翰,命他二人併力殺賊,堅守關隘,必無大患。”那皇太子也奏說:“父親年高,不宜勞苦。”高力士和楊國忠二人也竭力勸阻,玄宗才把心放下。當夜下詔,著郭子儀、哥舒翰二人,力守關隘,速平賊寇,但玄宗有事在心,回到後宮去,一連幾天,酒也不飲,歌舞也消沉。楊貴妃陪侍在一旁,各有各的心事,自然也減少歡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