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莊老太爺對女兒的改名尚在考慮中,姑爸在院裡就突然拉住了莊家的洋車伕老馬的胳膊:“老馬,把你那個菸袋借我用用,讓姑爸一口。”姑爸第一次正式宣稱自己為姑爸了。這是一個自我聲明,是一個對終生的自我聲明。也許還不僅僅是聲明,這是冊封,是宣判,是慶幸,是哀歌,是進入,是逃脫。
全家人都聽見了她這聲明,全家人都看見老馬的菸袋舉在了她手中。
姑爸要過老馬的菸袋和荷包,像個“老煙油子”練地用菸袋在荷包裡攪和著,攪和一陣,將菸葉按滿煙鍋,伸嘴叼住菸袋。她竟然連火鐮都會使,嚓嚓地用火鐮打著火絨,把一小塊開始冒煙的火絨接入煙鍋,便吱吱地
起來。
煙鍋歡笑起來,一股青煙升向空中,姑爸盯著青煙散去,又一口接一口地著。
她對老馬說:“老馬,菸袋歸我了,你再買一杆吧。你這杆好用,通。”老馬看著菸的姑爸,什麼也不說。
姑爸手託菸袋在院裡悠閒地沿著甬路、迴廊走著、著,滿院子飄著旱菸味兒。
年復一年,家中死人添人;年復一年,院裡的樹木花草復甦了又冬眠。姑爸的本名到底演變成了姑爸,沒有人能說清是誰發明了這個名字,是姑爸自己的發明還是她的道聽途說,但這稱呼終於被全家上下認可了。小輩兒叫她姑爸,平輩兒叫她姑爸,連莊老太爺和三親六故的老輩兒小輩兒也叫她姑爸。她又做姑又做爸,從聽覺上享受著普通女所無法領略的聲譽和權利,為了與這稱謂的徹底相配,她開始尋找自己的外部特徵:黑油油的兩條大辮子剪掉了,餘下的部分仿照男
用一道偏分印兒分開;旗袍、長裙換成了西裝、馬褂;穿起平跟鞋並且邁起四方步,菸袋終
拿在手中。最令人
惑不解的是,她那兩個可愛的帶領她進入豆蔻年華的不大不小的
房不見了。她是用了什麼辦法使它們變平,也許只有內行女人知道。總之她變成了平
,為了這平
,她甚至故意使脊背再作些彎曲,平
又變成了傴
。
年復一年,樹葉有發有落,天氣有陰有晴,姑爸的風度卻固定了下來。雖然她仍舊按從前的老習慣去中央理髮館請北平名師小萬師傅整治頭髮,但她的要求卻再也不似從前。久之,小萬終於悉了姑爸的要求,每當她邁著方步坐上“中央”的椅子,不用寒暄,小萬的推子剪子便在姑爸頭上熱鬧起來。熱鬧之後,小萬一絲不苟地將一面鏡子豎在姑爸腦後。姑爸從鏡子裡端詳著自己的後腦勺和那一片發青的頭髮茬兒,滿意地衝小萬微微點頭。小萬和旁邊的師傅們互相看看,傳遞個會意的眼
。…大黃終於醒了,小聲哼唧著,伸出小巴掌摑打姑爸的肩膀姑爸的臉。姑爸知道這才是大黃真正的甦醒時刻,他摑醒她提醒她:他要吃早點了。姑爸這才穿衣下
推開屋門,撤掉門外那隻桶式爐子的爐門,大黃早已蹲在爐前和她一起等待火苗升起了。他們眼角都掛著隔夜的眵目糊,一起打著呵欠;他們都還沒有顧得整理自己,姑爸的短髮未及梳光,紛亂地翹過頭頂;大黃那一身長
也沒來得及
順,紛亂著奓得四開。
爐中火終於吐出了火舌,蜂窩煤上像點起了一支支小蠟燭。姑爸將大黃的飯鍋坐上火爐,開始嚴格地為大黃煮帶魚米飯。她魚、飯搭配合適,煮得仔細。飯煮好,晾到溫度適宜,姑爸才把大黃的飯倒進大黃的碗,喚大黃進屋用餐。大黃跟著姑爸進屋,蹲在他的固定吃飯地點貪婪地嚼起來,頭在飯碗裡埋得很深。這時一小盤碎豬肝又擺在了大黃眼前,那是他的席間點心。大黃吃完魚飯又吃過點心,一頓早餐才在他們默契的配合下結束。這時姑爸才注滿一茶缸清水,站在門口開始昂著頭刷牙。
南屋的一天也開始了。
竹西和莊坦都推出自行車,都招呼過姑爸,上班走了。
司猗紋對於姑爸則聽憑自然,她能因地制宜作出對姑爸的反應。她在上一個眼神兒就可使姑爸主動朝她奔來,她也可以沒事人兒似的從她眼前走過。現在她從她眼前走出院門,就是個沒事人兒。
眉眉早從屋裡端出一盆寶妹的褲子,她叫過姑爸就開始洗褲子。
眉眉在婆婆家住了下來,眉眉又有了自己,眉眉又有了自己許多的“懂”她懂得了飯應該怎樣吃,她懂得了褲子應該怎樣洗。婆婆教給了她“吃”舅媽教給了她“洗”一盆褲子要清水泡過,肥皂打過,清水涮過,開水燙過,太陽曬過,再用手一塊一塊地疊平過。這才是你真懂了洗褲子的全過程。她洗著,鼓勵著自己,心疼著自己,又顯出點很能幹。
姑爸那一陣陣噴水聲打斷了眉眉的自我心疼。她看見姑爸刷牙刷得仔細,漱得猛烈,一口水在嘴裡經過一陣翻天覆地之後才被狠命地噴出來。地上立刻就湧起夾雜著泡沫的波濤。
眉眉不願和姑爸獨處,她準備端盆回屋,姑爸卻叫住了她。
“你叫過我了嗎?”姑爸問眉眉。
“叫過了。”眉眉說。
“我怎麼沒聽見?”
“您在刷牙。”
“你可別騙我,刷牙是有點聽不清,可也不至於。”姑爸使勁甩著牙刷。
“我…我沒騙您,是叫過了。”
“叫我什麼?”
“姑…爸。”眉眉叫起來仍然有些不習慣。
姑爸不再說話,還在使勁甩牙刷。她像是相信了,相信眉眉已經叫過她。眉眉放下心來端盆又要走,姑爸又叫住了她。
“你叫什麼來著?”姑爸在眉眉身後問。
“叫眉眉。”眉眉背對著姑爸。
“姓什麼?”
“姓蘇。”
“對,蘇眉眉。你媽姓莊,你爸姓蘇。蘇眉眉,你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