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說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二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陡地,一匹要入城的黃棕馬兒不知被什麼驚著了,前蹄一揚,嘶嘶叫著衝向獨行的母女倆,騎在馬上的馬主扯緊韁繩也止不住勢,眼看著兩副纖弱的身軀就要葬送馬蹄下,眾人驚呼出聲,可呆立住的季明蕙本來不及閃避…

“咯咯…馬馬,乖喔!”忽然間,棉花糖似的軟軟笑聲輕洩而出,抓狂的馬匹在童稚的輕笑聲中竟然出人意料的安靜下來,揚高的蹄子落在陶於薇身側,溼潤的馬鼻親暱地在伸出的小手上磨蹭。

這情景叫人不敢相信,路人紛紛眼睛,都以為眼花了,天底下哪有那麼幸運的事,準是踩成過了。

但是眼見為實,容貌秀雅的小女孩不但沒被馬兒踩扁,反而和牠打成一片,咯咯咯的嬉鬧,小手直摸著馬鼻子。

“馬馬很乖…”驚魂未定的馬主嚇出一身冷汗,餘悸猶存的拍著口。

“小姑娘膽兒真大,大叔的馬兒差一點踩到你。”

“薇兒不怕,薇兒膽子大。”她仰頭笑得一派天真,有如雪地裡的小仙子,純白無垢,清麗似梅。

“是呀!膽子大,可大叔幾乎嚇破膽了。”好在沒事,不然他上哪兒生一個這麼可人的小人兒賠給人家。

“呃!你在嗅什麼,大叔趕了一上午的路全是難聞的汗臭味。”

“薇兒餓,要吃燒鵝腿。”她兩眼發亮的盯著掛在馬身左側的皮囊,翕動的鼻子像可愛的花栗鼠動呀動地。

滿臉鬍子的大漢一怔,隨即大笑,“好你個狗鼻子,連我家婆娘燒了一隻大肥鵝你也聞得出來,來,喜歡就拿去,當是大叔的補償,讓你白白受了一場驚嚇。”

“嗯!謝謝大叔。”有燒鵝腿可吃了。

趕著進城的大漢未多作停留,解下用皮囊包住,猶帶餘溫的燒鵝腿給不及半條馬腿高的小姑娘,再度揚鞭,揚長而去。

“娘,有燒鵝腿。”陶於薇瞇起眼笑著獻寶。

“你這孩子真是…”回過神的季明蕙哭笑不得,又驚又怕的摟緊剛一起在鬼門關前走了一回的女兒。

“娘,吃燒鵝腿,薇兒要吃很多很多的,快點長大,賺很多很多的錢孝順娘。”不過她要先吃飽才行。

看她笑嘻嘻的小臉,心中一暖的季明蕙失笑,撫了撫女兒玉般的顏。

“瞧你喜得見牙不見眼,不就是燒鵝腿,以往你在宮中要多少有多少,不愁吃喝只愁積了食…”話語忽地一滯,明媚雙眸多了一抹苦澀。

“娘,以後薇兒養你,我們會有很多的燒鵝腿吃。”她神氣地仰起下顎,好似金山銀山盡在她手中。

“薇兒…”她才五歲,聰慧得叫人心疼。

“七小姐,小的魏仲陽來接您了。”不遠處,一輛半舊的拉貨馬車緩緩駛近,駕車之人對著母女倆喊道。

馬車走得很慢,尚未停妥前,一道翠綠身影迫不及待地從馬車上跳下。

“小姐、小姐,翠蘭來服侍您了。”看著打小和她一起長大,在她入宮前配了府中護院的舊丫鬟,驚愕的季明蕙雙眸迅速蓄滿眼淚,既歡喜又心酸,千言萬語梗在喉間說不出口,只是淚不止。

“你、你們夫怎麼來了…”

“奴婢怎能不來伺候小姐,小姐這是要和奴婢生分了嗎?”滿臉淚的翠蘭跪在地上,同樣泣不成聲。她和丈夫是自願留下來接季明蕙的。

“大哥、二哥他們…”她有說不出的抱歉,她與德貴妃的鬥爭竟斷送了季府男兒大好前程。

“小姐別把責任往身上擔,大爺、二爺說了與您無關,朋黨之爭難免會中箭落馬,目前今上尚無子嗣,德貴妃一派汲汲於拉黨結派,謀求後位,他們陳家早就想除掉咱們季家了,只是苦無機會,這次能全身而退已是萬幸…”

“爹孃的情形呢?”

“老爺因此事老病犯了,身體有些不妥,可有夫人的細心照顧,應該很快就會好起來,小姐不用煩心。”翠蘭取出有些破舊的狐狸皮披肩為季明蕙披上,一如往常的服侍周全。

“都是因為我…”她太不孝了,不能為爹孃分憂解勞,反令其晚年奔波,落難市井間。

“七小姐,此時不是傷心的時候,還是趕緊上車吧!盼能在落前找個妥當的落腳處。”魏仲陽催促著,他擔心德貴妃會有後手。

“娘,快看,薇兒撿到金子了!”陶於薇興高采烈的叫喊聲打斷了大人們的重逢敘舊。

幾雙眼睛聞聲望去,頓時震驚得說不出話,只見她嘴兒開開,出八顆小米牙笑得好不熱切,白的小手心捧著重約十兩黃金打造的長生鎖。

翠蘭張目結舌,看來短時間內不用發愁無銀子可用了,足夠買座二進院子外,還有餘額買幾個下人做事,一年半載不致餓死。

只是小小姐的運氣未免太好了點…

五年後。

“小姐、小姐,您走慢點,奴、奴婢跟不上您,您悠著點、悠著點,奴婢怕有人衝撞了您…”一名穿著石榴紅壓花裙的丫鬟畫竹跑得香汗直、氣吁吁,額頭豆大的汗珠都足以擰溼一條帕子了。

陶於薇忍不住埋怨,“你慢慢地幹什麼,銀子會長腳的你知不知道,要是走慢點就會跑到別人的銀袋裡,你想讓小姐我和白花花的銀子擦身而過?”命可以不要,但是不能和銀子結仇。

“小…呼…小姐,咱們的鋪子又不會跑,您何必急…急於一時,夫人說咱們的鋪子不賺錢,全青銅縣的鋪子也別開張了,乾脆關門大吉…”她順著小姐的心意說起好聽話,只求眼前磨人的小祖宗別再折騰。

“說得好,咱們的鋪子不賺錢,其他人早關門了,我們陶記米行、陶記雜貨鋪可是首屈一指的大商鋪,後要開遍旭川國各地,處處有我陶記的招牌。”若論賺錢的本事,誰能跟她比。

“陶”是國姓,個子稍微高了一些的陶於薇仍不減當年的稚,只是過去瘦弱的臉頰長了些,珠圓玉潤,很是俏麗,琉璃珠子似的雙瞳轉著調皮和不合年紀的明,眼神亮得好像守在口逮兔子的小狐狸。

藉著那十兩黃金打造的長生鎖,季明蕙將它換成銀子,不想再連累家人,她不打算回祖籍地,便與忠僕魏仲陽及其翠蘭一路南行,來到離京一百里處一座風景秀麗的小縣城,此地山好水好人也好,靠山面湖通便利,商行往來熱絡,於是考慮了一下便決定住下。

置了座三進的小宅子,不大,劃分三座小院子,她和女兒各住一院,另一院留做讓訪客留宿時的客房,雖然季明蕙懷疑他們會有客人,不過是有備無患罷了。

另外有下人房和抱廈,又了個馬房方便馬車進出,畢竟兩個主子都是女的,有輛馬車代步省腳力。

買了宅子之後還有餘額,不想坐吃山空的季明蕙為了女兒將來的嫁妝預做打算,她所學的琴棋書畫派不上用場,倒是刺繡、女紅方面別有長才,再加上見慣了宮裡的好東西,她索開起了綢緞莊,賣賣時下新穎的花布和現裁的成衣,以及花樣別緻、繡得巧的繡件。

說起來,季明蕙還真有點生意手腕,真讓她做起來了,在青銅縣裡算是小有名氣,每年的利潤頗豐。

不過她想還是因為家裡有個運氣不錯的孩子,每每陶於薇一惹出事來,相對也有好運跟著來,福禍相倚,給家中的生意增不少,運氣好得擋也擋不住,叫人嘖嘖稱奇。

孃親開起了綢緞莊賺錢,陶於薇腦子得很,有樣學樣,年紀小小的她也是賺錢能手,投入搶錢行列不落人後。

一開始她要孃親用頭三年賺來的銀子買下三百畝土地和一座山頭,然後養了幾戶佃農,種稻米秋播高粱,還在水塘裡養魚,一年兩獲,成果豐碩,空地上植些菘菜做醃菜。

山頭的一半是果園,另一半是茶園,果樹和茶樹長得慢,所以目前尚未有收穫,真正的出產要看明年、秋兩季。

不過這不妨礙陶於薇偉大的生財計劃,所謂肥水不落外人田,何必讓人多賺一筆,既然自家每年能出幾千擔白米,那就開間米行吧!把歷年的存糧全拉到鋪子賣了,她還打出買十送一的口號,買十斤白米送一斤高粱,每限制三十名,來得慢的人就抱歉了。

陶記米行的生意很好,好到出人意料,但沒人眼紅,因為當家的小掌櫃嘴甜又生得可人,被她的軟音一撒嬌,什麼脾氣都沒了,直當自家孩子疼著。

至於陶記雜貨鋪,賣的東西五花八門,幾乎什麼都有,什麼都賣,從姑娘頭上的絹花釵鐶、常用品、衣帽鞋襪、鍋碗瓢盆、棉被枕套架子,到美的雕刻品和名人書畫,連小零嘴都有。

真不知陶於薇到哪認識那些形形的人物,她店裡的夥計不用去批貨,自有人送到店裡來,價錢當然是她說了算,轉手以十倍賣出,難怪她富得油口袋銅板叮噹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