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說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六章故國惝恍夢裡天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卓王孫淡淡道:“所有水師,不準下船,立即出海。”微笑變為驚愕。

身經百戰的雄師,高麗唯一同倭賊作戰能勝的部隊,竟然要去海上送花?而且,送花的人是剛立下汗馬功勞的楊逸之?高麗戰場缺了楊逸之,會如何?沒有人能想象。但他們知道,如果沒有楊逸之,平壤城絕對不會這麼快攻下來。

卓王孫目光悠遠地望著海上。?青的雨絲將天地連成一片,在海上形成薄薄的霧氣,什麼都看不見。大海彷彿成為長天的一部分,浸染所有的憂愁與思念。三星自轉三山遠,紫府程遙碧落寬。

海的盡頭,是海市?是蜃樓?還是一樁心事,一段不可追回的少年情懷?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遙遠的海上,可真有所謂的仙子?

她在那沒有人至的海島上,獨坐風中,細數歲月,她可寂寞嗎?

海上送花,是她最喜歡的海棠,一開就是十里豔紅,就像是她的裙裾。或者,可以陪伴她,映紅她的笑靨。

一株株花被搬上了戰船,小心翼?地捆綁著,抵禦海上的風。這些花木將戰船上的鐵炮覆蓋了,從此,這些船不再是殺敵的利器,而只能做青鳥的使者。

李舜臣劍眉不停地抖動著。沒有人知道,他究竟費了多少心血,才組建起這麼一支船隊。也沒有人知道,他究竟付出多少努力,才能讓這支船隊在倭賊的圍剿下存活,贏得一場又一場戰鬥。

這支船隊對於他,意味著什麼?沒有人知道。

沒有了這支船隊,他還有什麼意義?他還是不是李舜臣?他多年來立下的報國志向,又用什麼來完成?

每一隻船被鮮花裝滿,他的心就宛如被狠狠刺了一刀。

當所有的船都?絳紅點綴之後,慢慢駛出了港口,他終於忍不住,衝了出去:“不!”他站在戰船之前,站在卓王孫之前,他的膛幾乎被憤怒填滿:“萬萬不可!”所有的人都驚呆了。他們從未見過有人敢當面反對卓王孫。就算是武林正道群豪,心底裡跟卓王孫勢不兩立,但懾於他的威嚴,從來不敢直攖其鋒。

李舜臣跪倒在卓王孫面前:“大人!高麗戰場上離不開這支水師啊!它是唯一能擊敗倭賊的高麗隊伍,是戰勝敵人的利器!大人從率隊從陸上攻擊,末將從海上攻擊,兵分兩路,互為奧援,勝利唾手可得。大人若是覺得海上力量不重要,那就錯了?倭賊極度依賴海上補給,只要卡住了海上航線,倭賊必然人心惶惶。大人,這支艦隊太重要了,絕不可以用來做這樣沒有意義的事情!”所有的人都臉上失。從沒有人敢如此指責卓王孫!

卓王孫冷冷盯著李舜臣。

李舜臣直直地與他對視,臉上大義凜然。就算卓王孫將他殺了,他也沒有任何怨言。他只希望卓王孫能夠收回成命,不要辜負了這樣一支優秀的水師。

“沒有意義的事?”卓王孫的眼神裡有一絲譏嘲。他抬頭,望著天空。雨絲落進他的眼睛裡,清涼到有一絲刺痛

“那只是你們不曾看透而已。”緩緩地,他從間掣出了一柄劍。

“認識它麼?”李舜臣的目光一接觸到這柄劍,立即變得肅然起來。這柄劍金鑲珠,富麗堂皇。

“此乃大明天子所賜尚方寶劍。”卓王孫頷首:“你遵其號令麼?”李舜臣頓首:“末將乃高麗之臣,高麗乃大明屬國。宗主之命,末將自然當遵從。”卓王孫道:“革你之職,押往大牢。命你在牢中思過。”李舜臣滿臉驚怒:“末將犯了什麼罪?”卓王孫淡淡道:“給他些書,讓他好好讀讀。去些身上的匪氣。”韓青主朗聲答應了,將李舜臣綁起帶了下去。李舜臣大喝著,想要反抗,但韓青主的武功如此之高,他一介武夫,怎能抵擋?立即就被打翻了,拖了下去。

楊柳青青,戰艦盡變花船。楊逸之白衣飄飄,站在船頭,望著卓王孫。

他心中也充滿了困惑,因為,他也覺得卓王孫此舉實在不妥當。

但他並沒有問。卓王孫不說,他就不問。

他知道,卓王孫如此做,一定有他的道理。

幽冥島上,他與秋璇最後的離別時,楊逸之亦在場。卓王孫要再去幽冥島,其實並不出他的意外。那座海島,恐怕會永遠成為卓王孫心中的傷痛。

如果可能,他願意為卓王孫再去島上,帶回一點消息。

煙雨茫茫中,戰艦編隊緩緩駛出了平壤城。

一片破敗的平壤城中,唯一的意也被帶走。

江岸上,一片寂靜。沒有人再說話。

卓王孫的目光一直望著艦隊,直到它們全都沒入了薄霧中。而後,他淡淡道:“申泣。”申泣吃了一驚,急忙跪倒:“小人在。”卓王孫:“國中不可一無君。聽聞高麗王宣祖正在寧邊避難,應當來平壤,共襄大舉。你通報敵軍軍情有功,現封你為禮部尚書,帶領一千人馬,去接宣祖。”申泣聽了,高興得。禮部尚書比他原來的官還大,而且接宣祖此乃天大的肥差,必然會令宣祖後飛黃騰達,不可限量。他驚喜集,跪倒磕頭謝恩,奔走如飛地去了。

眾人面面相覷。李舜臣功勞如此大,被打入牢獄。申泣一看就是不學無術之輩,卻得重封。這…這…每個人都覺得心裡很亂,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卓王孫:“李如松。”李如松急忙向前行禮。

卓王孫:“平壤之戰中,你立下了大功。下面的仗該怎麼打,你有什麼建議?”李如松道:“末將認為,平壤絕不可守。倭寇號稱三十萬人,保守估計,至少也有二十萬。平壤之戰中死了三萬,當還有十七八萬之多。而我軍只有兩萬多。十八萬對兩萬,勝敗可想而知。所以,我軍要是駐守平壤,定會一敗塗地。”眾位總兵長老都點頭稱是。

的確,平壤已如此破敗,守是不可能守住的。

那麼,又該如何呢?

李如鬆緩緩道:“守不行,則只有攻。眼下之計,只有儘量發揮騎兵的機動,兵分兩路,一路佯攻漢城,拖住漢城的守兵。另一路急攻全國各道散亂的倭兵。由於倭兵主力大部分集中在漢城內,各道都是小股倭兵,容易殲滅。等殲滅之後,再與漢城之兵決戰。方有一線生機。”卓王孫點了點頭。

不得不說,經過平壤之戰後,李如松的思慮成了很多。這幾乎可以說是明軍唯一取勝的方法。

游擊戰,是以少擊多的最有效的方法。如果由飛虎軍去佯攻漢城,憑藉正道群豪高超的武藝,全身撤退綽綽有餘。這個計策,還是有極大的勝算的。

卓王孫隨手掣出一幅圖卷,給李如松。

“李如松聽命,命你一個月內,將平壤城按圖重建。”李如松一愕。他說了這麼多,核心就是不能困守平壤。為何還要建設平壤呢?他滿腹不解,接過圖卷,打了開來。

那是一本長長的卷軸,只見煙雨浩渺,丹樓如霞,密密麻麻的亭臺樓閣,堆積成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諸位長老不由得都驚呼起來。

那,赫然便是華音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