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說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宋民間之所謂小說及其後來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7.《續今古奇觀》(40)。三十卷;每卷一回。無編者名,亦無印行年月,然大約當在同治末或光緒初。同治七年,江蘇巡撫丁昌(41)嚴詞小說,《拍案驚奇》也在內,想來其時市上遂難得,於是《拍案驚奇》即小加刪改,化為《續今古奇觀》而出,依然免費世間。但除去了《今古奇觀》所已採的七篇,而加上《今古奇聞》中的一篇(《康友仁輕財重義得科名》),改立題目,以足三十卷的整數。

此外,明人擬作的小說也還有,如杭人周楫的《西湖二集》(42)三十四卷,東魯古狂生的《醉醒石》(43)十五卷皆是。但都與幾經選刻,輾轉傳的本子無關,故不復論。

一九二三年十一月。

①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一北京《晨報五週年紀念增刊》。

②“說話”唐宋人習語,即講故事,亦即後來的說書。

③段成式(?—863)字柯古,唐代臨淄(今山東淄博)人。曾任校書郎,官至太常少卿。以筆記小說及駢體文著名。所著《酉陽雜俎》二十卷,《續集》十卷。

④郎瑛(1487—1573)字仁寶,明代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七修類稿》是他的一部筆記,五十一卷,《續稿》七卷。

⑤《東京夢華錄》宋孟元老撰,十卷。孟元老的事蹟不詳,有人說可能是為宋徽宗督造艮嶽的孟揆。這部書對宋京城汴梁(今開封)的城市、街坊、節氣、風俗及當時的典禮儀衛都有記載,可見北宋一代文物制度的一斑。

⑥“京瓦技藝”見《東京夢華錄》卷五。瓦,即“瓦肆”又稱“瓦子”或“瓦舍”是宋代伎藝演出場所集中的地方。

⑦高宗指宋高宗趙構,南宋第一個皇帝。臨安,今浙江杭州,南宋首都。

⑧孝光兩朝指宋孝宗趙和宋光宗趙藹兩朝。

⑨端平宋理宗趙昀的年號。

⑩《都城紀勝》題灌園(一作灌圃)耐得翁撰,一卷。書成於南宋端平二年(1285),內容是記述南宋都城杭州的市井風俗雜事,可見南渡以後風習的一斑。

⑾《夢粱錄》吳自牧撰,二十卷。仿《東京夢華錄》的體裁,記南宋郊廟宮殿及百工雜戲等事。吳自牧,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平不詳。

⑿《武林舊事》周密撰,十卷。記南宋都城杭州雜事。其中也保存了不少南渡後的遺聞軼事和文人的斷簡殘篇。周密(1232—1298),字公謹,號草窗,濟南人,寓吳興,南宋詞人。

⒀武平一名甄,山西太原人。唐中宗時曾為修文館直學士。

⒁關於宋代“合生”可參看宋代洪邁《夷堅志·支乙集》的一條記載:“江浙間路歧女,有慧黠,知文墨,能於席上指物題詠,應命輒成者,謂之合生;其滑稽含翫諷者,謂之喬合生,蓋京都遺風也。”⒂《說郛》筆記叢書,明陶宗儀編,一百卷。是撮錄明以前的筆記小說而成。《古杭夢遊錄》,即《都城紀勝》的改名,收入《說郛》第三卷中。其中有“合生與起令隨合相似”的話。

⒃“提破”說明故事結局。

“捏合”史實與虛構結合。

⒄《京本通俗小說》不著作者姓名,現存殘本七卷。一九一五年繆荃孫據元人寫本影刻,以後有各種通行本。繆荃孫(1844—1919),字筱珊,號藝風,又自稱江東老蟫,江蘇江陰人,藏書家、版本學家。《煙畫東堂小品》是他編刻的一部叢書。

⒅金海陵王即金朝皇帝完顏亮。據繆荃孫在《京本通俗小說》跋語中說,該書尚有“《金主亮荒》兩卷,過於穢褻,未敢傳摹”一九一九年葉德輝刻有單行本,題為“《金虜海陵王荒》,《京本通俗小說》第二十一卷。”按《醒世恆言》第二十三卷《金海陵縱慾亡身》與葉德輝刻本相同,葉本可能就是據《醒世恆言》刻印的。葉德輝(1864—1927),字負彬,號郋園,湖南湘潭人,藏書家。

⒆錢曾(1629—1701)字遵王,號也是翁,江蘇常人,清代藏書家。《也是園書目》是他的藏書目錄,共十卷。

⒇《大唐三藏取經記》本京都高山寺舊藏,後歸德富蘇峰成簣堂文庫,共三卷。《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也是本高山寺舊藏,後歸大倉喜七郎,共三卷,為巾箱本(小本),所以魯迅稱作“別一小本”二者實為一書,各有殘缺。內容是唐僧和猴行者西天取經的故事,略具後來《西遊記》的雛形。

《五代史平話》不著作者姓名,應是宋代說話人所用的講史底本之一,敘述梁、唐、晉、漢、週五代史事,各代均分上下二卷,內缺梁史和漢史的下卷。

(22)《三國志傳》即《三國志演義》,明代羅貫中著,現免費的是清代宗崗的刪改本,共一百二十回。

(23)《水滸傳》明代施耐庵著,免費的有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和清代金聖嘆刪改的七十一回本。

(24)韓嬰漢初燕(今北京)人,漢文帝時的博士。他所傳《詩經》世稱“韓詩”著有《詩內傳》和《詩外傳》,今僅存《外傳》十卷。內容雜記古事古語,每段末引《詩》為證,並不解釋《詩》義,通稱《韓詩外傳》。

(25)劉向(前77—前6)字子政,沛(今江蘇沛縣)人,西漢學者。他所著《列女傳》,七卷,又《續傳》一卷,每傳末大都引《詩經》數句作結。

(26)關於宋代民間話本,在作者作此文時,尚未發現本內閣文庫所藏清平山堂所刻話本。此書現存殘本三冊,共十五種。清平山堂為明嘉靖年間洪楩的書室名。馬廉(研究中國古代小說的學者)推定其刊刻年代在嘉靖二十至三十年(1541—1551)之間。一九二九年馬氏將此書影印行世。以後他又發見同書中的《雨窗》、《欹枕》兩集殘本,計十三種,一九三四年影印。其中《簡貼和尚》、《西湖三塔記》、《洛陽三怪記》等均系宋代人作品。

(27)《大宋宣和遺事》不著作者姓名。清代吳縣黃丕烈最初翻刻入《士禮居叢書》中,分二卷,有缺文。一九一三年涵芬樓收得“金陵王氏洛川校正重刊本”分元、亨、利、貞四集,較黃本為佳,無缺文。

(28)《喻世明言》即《古今小說》,四十卷,收話本四十篇。此書在國內久已失傳,一九四七年上海涵芬樓據本內閣文庫藏明代天許齋刊本排印出版。原序稱編者為茂苑野史,按即明人馮夢龍早年的筆名。馮夢龍(1574—1646),字猶龍,長洲(今江蘇吳縣)人,明代文學家。他編刻的話本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通稱“三言”約成書於泰昌、天啟(1620—1627)之間。

(29)《警世通言》馮夢龍編纂,四十卷,收話本四十篇。明天啟四年(1624)刊行。本蓬左文庫藏有金陵兼善堂明刊本,一九三五年上海生活書店據此收入《世界文庫》;以後國內又發現有三桂堂王振華復明本。《警世通言》收殘存《京本通俗小說》除《錯斬崔寧》以外的其他六篇:第四卷《拗相公飲恨半山堂》即《京本通俗小說》的《拗相公》,第七卷《陳可常端陽仙化》即《菩薩蠻》,第八卷《崔待詔生死冤家》即《碾玉觀音》,第十二卷《範鰍兒雙鏡重圓》即《馮玉梅團圓》,第十四卷《一窟鬼癩道人除怪》即《西山一窟鬼》,第十六卷《小夫人金錢贈年少》即《志誠張主管》。

(30)王士禛(1634—1711)字貽上,號阮亭,別號漁洋山人,山東新城(今山東桓臺)人,清代文學家。順治進士,官至刑部尚書。《香祖筆記》,十二卷,是一部考證古事及品評詩文的筆記。

(31)《醒世恆言》馮夢尤編纂,四十卷,收話本四十篇。明天啟七年(1627)刊行。本內閣文庫藏有明葉敬池刊本,一九三六年國內有據此排印的《世界文庫》本。魯迅所見的是通行的衍慶堂翻刻本。此本刪去卷二十三《金海陵縱慾亡身》一篇,將卷二十《張廷秀逃生救父》分為上下兩篇,編入卷二十及卷二十一,而將原卷二十一《張淑兒巧智脫楊生》補為第二十三卷,以足四十卷之數,所以魯迅說“四十卷,共三十九事”(32)墨憨齋馮夢龍的書齋名。《平妖》,即《平妖傳》。原為羅貫中作,只二十回,後馮夢龍增補為四十回。內容敘述宋代貝州王則、永兒夫婦起義,官軍文彥博用諸葛遂、馬遂、李遂將起義平息,所以原名《三遂平妖傳》,是一部誣衊農民起義的小說。

(33)《曲品》明代呂天成作,是一部評述戲曲作家和作品的書。

(34)朱彝尊(1629—1709)字錫鬯,號竹坨,浙江秀水(今嘉興)人,清代文學家。《明詩綜》共一百卷,是他編選的一部明代詩人作品的選集,每人皆有略傳。

(35)《拍案驚奇》明代凌鎊初編撰的擬話本小說集,有初刻、二刻兩輯,通稱“二拍”這裡指“初刻”魯迅當時所見的是三十六卷翻刻本,後來在本發現了明尚友堂刊的四十卷原本(多出講唐代故事的三篇和講元代的一篇),國內才有排印的足本。凌鎊初(1580—1644),字玄房,號初成,別號即空觀主人,浙江烏程(今吳興)人,曾任上海縣丞,徐州判。其著作尚有《燕築謳》、《南音三籟》等。

(36)壺矢代興古代宴會時有一種“投壺”的娛樂,賓主依次投矢壺中,負者飲酒。《左傳》昭公十二年:“晉侯以齊侯晏,中行穆子相。投壺,晉侯先,穆子曰:‘…寡君中此,為諸侯師。’中之。齊侯舉矢曰:‘…寡人中此,與君代興。’亦中之。”後來就用“壺矢代興”表示相繼興起的意思。

(37)《今古奇觀》明代抱甕老人選輯,四十卷,收話本四十篇。崇禎初年刊行。內容選自“三言”及“二拍”序文作者姑蘇松禪老人,一作姑蘇笑花主人。

(38)《今古奇聞》二十二卷,收二十二篇,題“東壁山房主人編次”原序署“上浣東壁山房主人王寅冶梅”可知“東壁山房主人”即王寅。光緒十七年(1891)刊行。內容除取自《醒世恆言》四篇和《西湖佳話》一篇外,有十五篇取自《娛目醒心編》,另有兩篇傳奇文,來歷不詳。按魯迅所說“大約是別一種小說的話本”就是《娛目醒心編》;該書作者草亭老人為清代崑山杜綱,評者自怡軒主人為松江許寶善。書共十六卷,三十九回,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刊行。因《今古奇聞》從其中選取最多,故“篇末多有自怡軒主人評語”(39)《西湖佳話》全名《西湖佳話古今遺蹟》,題古吳墨子撰,十六卷,收話本十六篇。清康熙十六年(1677)刊行。

(40)《續今古奇觀》三十卷,收話本三十篇。內容除第二十七卷“賠遺金暗中獲雋,拒美眼下登科”一篇取自《娛目醒心編》卷九(即本文所舉《今古奇聞》中的一篇)外,其餘全收《今古奇觀》未選的《初刻拍案驚奇》二十九篇。

(41)丁昌(1823—1882)字雨生,廣東豐順人,清末洋務派人物。同治七年(1868)他任江蘇巡撫時曾兩次“查詞小說”二百六十九種,內有《拍案驚奇》、《今古奇觀》、《紅樓夢》、《水滸傳》等。

(42)《西湖二集》明代周楫撰,共三十四卷,每卷一篇。題“武林濟川子清原甫纂,武林抱膝老人訐謨甫評”崇禎年間刊行。

(43)《醉醒石》原題“東魯古狂生編輯”十五回,每回一篇,崇禎年間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