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二十八章激戰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兩百二十八章ji戰幾小時後,設伏在羅賽思港外的德國潛艇向大洋艦隊發回了“敵人艦隊出航”的電報。而德國的“yòu餌艦隊”也早在英國人的監視之下。幾乎傾巢而出的兩支艦隊都認為自己的“yòu餌戰術”獲得了成功,他們相向而行奔赴預定戰場。這時,無論是舍爾還是傑利科,都未預料到對方艦隊已經全數出動。更未預料到在不久之後,他們將親自參與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艦隊決戰。
就在此時,另外一支艦隊在跨越了小半個地球后同樣來到了北海。
這支艦隊掛著藍底麒麟踏水旗和中立國旗幟,不緊不慢的通過印度洋、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直布羅陀、大西洋進入北海,航行到了北海一帶。
中立國指處於兩個對立的政治力量之間不傾向任何一方,不參與戰爭並取得法律地位的保持中立狀態的國家。一般把中立國分為戰時中立國和永久中立國。戰時中立國也叫“局外中立國”;永久中立國是指無論在平時還是在戰時,必須永久奉行中立政策的國家。當中立國宣佈中立後,既要對戰國保持不偏袒的態度,也要對
戰國的任何一方不得予以提供與戰爭有直接或間接關係的援助。
而戰爭開始就立刻宣佈中立的中華帝國顯然是屬於戰時中立國的一份子。當一戰正式開始後,中華帝國就停止向同盟國輸送軍火了,至少在明面上是這樣。
當然,就算是中立國,派遣一支艦隊在這個時期來到北海是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誤會的。不過,雖說這是一支艦隊,其實也只有兩艘戰艦,在茫茫大海之上,兩艘戰艦的確算不上什麼,雖然這兩艘戰艦實在是太大了點。
平海級高速戰列艦。
排水量:42000噸(標準),50000噸(滿載)外形尺度:長255米/寬34米/吃水10米動力:12臺憋氣四型高壓燃油鍋爐,四臺蒸汽輪機。主機輸出功率150000馬力推進:實際穩定最大功率170000馬力4軸4槳航速:31節;載油8000噸,續航力:9000海里/19節,10000海里/16節。
武備:十二門四座三聯裝lk-3型380毫米50倍徑主炮,主炮高低角12門6座雙聯裝150毫米/55倍徑副炮;8座雙聯裝37毫米高炮;2座四聯裝530毫米魚雷發
管。
裝甲:主側舷裝甲320毫米表面滲碳硬化鋼,雙層裝甲甲板,上裝甲甲板60-100mm高強度勻質鋼,主裝甲甲板80-120mm高強度勻質鋼,彈yào庫側壁裝甲80mm高強度勻質鋼,司令塔立面裝甲300mm高強度表面滲碳硬化鋼。
主炮塔裝甲,正面320mm表面滲碳硬化鋼,側面240mm表面滲碳硬化鋼,頂部220mm高強度勻質鋼,背面200mm表面滲碳硬化鋼,炮座320mm表面滲碳硬化鋼,防雷裝甲80mm高彈勻質鋼。防雷系統設計要求抵禦300公斤tnt炸yào裝甲總重量約18000噸定員:1000-1200人平海級戰列艦可以說是羅凱手下的巔峰之作。現時大部分國家的軍艦主水平裝甲大都是佈置在主舷側裝甲上方,與主舷側裝甲上方邊緣連接,構成一個密閉的裝甲盒。
但是羅凱設計的平海級戰列艦則不同,它採用了一種裝甲堡延展結構的裝甲佈置方式,其主水平裝甲位於主舷側裝甲一半左右位置的部,在靠近舷側的兩端以小俯角向下傾斜,延伸到主舷側裝甲的下部位置與之相連,這樣的主水平裝甲在橫截面上看起來是一個穹頂,被稱為“穹甲”穹甲頂部位於水線附近,在軍艦處於作戰常態排水量的時候則往往位於水線以下,這就使得敵方炮彈在穿過其主裝甲帶後還必須再穿過這層裝甲,才能進入該艦的機艙、鍋爐艙、副炮彈yào庫和主炮彈yào庫。
雖然穹甲佈置縮小了艦體核心艙室的空間高度,但這個問題在艦體主裝甲區的巨大長度上得到彌補,從而保持了該艦核心艙室的空間總量。其380mm主炮彈yào庫,鍋爐、輪機、副炮彈yào庫,高炮彈yào庫,鍋爐艙到輪機艙的蒸汽輸送管道,貫穿全艦的縱向主電纜通道全部佈置在了80-120mm穹甲的下方,容納的設施比大部分其它國家的新式戰列艦還多。
這次羅凱手下兩艘最強戰列艦冒險前往北海,其具體原因除了當事人外對於各國來說都是一個謎團,總之時間能夠表明一切,迫於益強大的中華帝國的海軍實力,各國都選擇沉默以對。
5月3114時,貝蒂海軍中將率領的英前衛艦隊到達了合恩礁以北海域。此時,在貝蒂艦隊以東的海面上,希佩爾海軍中將率領的德前衛艦隊也正按平行的航線向北行駛,其後40海里處是舍爾海軍上將率領的德國大洋艦隊主力。
貝蒂和希佩爾誰也不知道敵人就在自己不遠處,眼看這兩隻敵對的艦隊就要擦肩而過,但命運的玄妙安排硬是把這兩個死對頭拉在了一起。
希佩爾海軍中將在他的旗艦留佐號上收到埃爾平號發現敵情的報告後,即下令所屬各艦轉向東南,儘量將貝蒂引向大洋艦隊主力。
“戰鬥巡洋艦全速前進,戰列艦緊隨其後,各艦與主力艦隊保持緊密聯絡”貝蒂見希佩爾要溜,便下令讓艦隊立刻追擊。他的行動太過急切,以至於手下4艘威力巨大的戰列艦未能看清信號而掉隊10多海里,這樣就使得擁有六艘戰列巡洋艦四艘戰列艦的艦隊變成了以六艘戰列巡洋艦對德國五艘戰列巡洋艦的局面。貝蒂對希佩爾本來是10比5的實力降為6比5。
3時45分,德蘭海面,英德海軍的兩支前衛艦隊成同向異舷的航行狀態,由於貝蒂在速度上稍快一些,他和希佩爾的距離越來越縮短。與此同時,雙方的主力艦隊——傑利科艦隊距此約20海里,舍爾艦隊距此約40海里。但在希佩爾的yin*下,貝蒂逐漸向舍爾所在的海域接近,而他自己卻渾然不知。
當然,希佩爾也不知道在貝蒂艦隊之外,還有一支由傑利科海軍上將親自率領的規模更龐大的英國艦隊,也正向這裡駛來。
3點20分,一艘丹麥籍貨輪“弗約爾”號經過德蘭半島以南海面時拉響了汽笛。
德利茲號的瞭望員發現西方海平面上有大片煙柱,兩分鐘後他開始認出英國戰艦的三角桅杆,那是第二分隊的新西蘭號和不倦號戰列巡洋艦,距離15000米。急促的哨音在德國艦隊的甲板上響起,此時希佩爾正躺在德弗林格爾寬敞的軍官活動室裡,手裡端著一杯咖啡。
1分鐘後,他站在桅杆頂端的火控室中,用望遠鏡盯著對手:“榮譽和生命將取決於即將開始的惡戰,艦橋上忙亂的腳步大約持續了一分鐘,然後一切靜下來了。
所有水手相互開著玩笑,調整觀測儀和望遠鏡,放大15倍,希佩爾能夠看到己方的巡洋艦和魚雷艇向兩側退去,海平面光滑如鏡,敵人的巡洋艦開始出模糊艦影,接著出現一些大傢伙。六艘黑
、肩寬
闊的戰艦排成兩列正向這邊開來”與此對應的,當戰鬥警告在超無畏艦厭戰號上響起時,指揮官傑克只得過早結束午茶。
據這位名叫傑克的上尉回憶:“當時我正坐下來,桌子上有一杯茶,一小塊塗黃油的麵包和一些果醬,突然軍號響起來了,‘戰鬥準備’我繼續喝茶,心想怎麼啦?又要做演習嗎?突然發覺這次的號聲跟平時不一樣,來真的了。我抓起手邊零碎跑到炮位,好友帕克比我早一步。帶著耳機告訴我,他們出來了,加拉蒂已經看見了。”3點25分,英國人也開始辨認出德國艦隊的輪廓,貝蒂決定從尾部橫切對方艦列,此刻只等第5戰列艦分隊趕上來加強火力。實際上英國戰巡此刻正以28節航速前進,而託瑪斯少將的伊麗莎白女皇級戰列艦最高航速才24節,此刻還有6英里遠,於是兩支艦隊的距離再次拉大。
英國戰艦排成兩列,一側是獅號、皇家公主、瑪麗皇后和虎號,另一側是新西蘭和不倦。貝蒂發現自己的位置還不夠南面,無法切斷對方後路,第二戰巡分隊開始轉向,跟在第一分隊之後排成單列前進。第二巡洋艦分隊則率領著第9第13驅逐艦分隊衝在前頭。戰列巡洋艦的槍炮官們開始咒罵,在驅逐艦噴出的油煙中拼命試圖估測德國戰艦的距離。與此同時,德國艦隊開始轉向東南,戰列巡洋艦將速度減到第二偵察艦隊的三艘巡洋艦開上來匯合。
希佩爾記得自己的角是yòu餌,命令艦隊掉頭南下,尋求舍爾的主力艦隊接應。他很瞭解貝蒂的
格,在去年8月赫爾戈蘭灣的戰鬥中,貝蒂曾經指揮他的戰列巡洋艦衝進雷區去追趕德國巡洋艦。現在也一樣,不管是不是陷阱,他一定會毫不猶豫跳進來的。
雙方艦隊開始拉近,距離13英里,炮手們摩拳擦掌,一枚枚大的穿甲彈填進炮膛,炮塔開始轉動,炮筒升至最大仰角,惡意地指著對方。損管隊已經就位,醫療官不時探頭往外張望。等待已久的戰鬥終於開始,繼1915年1月24
多格爾沙洲之後,雙方戰艦重新在這麼近的距離上相互打量,希佩爾要挽回名譽,貝蒂則要補償遺憾,十一艘鉅艦雄壯的身軀彷彿傳說中的史前巨獸,逐漸拉近距離,沉重而緩慢,就像命運的腳步一樣不可抗拒。
“我以為自己會很緊張,實際上一點也不”大多數軍官如是想道。
“很難形容當時的受,就像一場板球比賽,輪到你揮拍了,想道的就是要儘量做好,不要去考慮什麼後果。一切都取決於自己,沒有人會害怕,沒有人會想可能被擊沉,在這當口有太多別的要緊事。”德國人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