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說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西山庭院一瞥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那天因事去了一趟“西山庭院”

“西山庭院”位於海淀肖家河的西面,這之前就聽說那兒是個很不錯的地界兒。

乍一走進“西山庭院”怎麼這麼眼,像是回到了瀋陽的萬科四季花城?細細一問,原來這片物業同樣是出自萬科集團的手筆,難怪建築和園林風格那麼相似,連保安的管理模式都如出一轍,只是“西山庭院”打造得更加緻一些。

“西山庭院”的建築與園林風格巧妙地融合了中西方不同的設計理念,但卻完全擺脫了中式園林建築的狹小和封閉,看起來是那麼的大氣和通透。

“西山庭院”的綠化覆蓋率讓人驚歎不已,幾十種不同的高大喬木、低矮整齊的灌木,組成了高低錯落的綠屏障,許多種常見的鮮花,或獨立、或成團,怒放在樓前與小徑旁。幾乎每個一樓住戶的窗前都有心栽培的各類植物,成片碧綠的竹遮住了進窗子的陽光,園子裡石榴樹上結滿了紅紅的石榴,木製的藤架上分別爬滿了絲瓜、倭瓜、葫蘆、葡萄的蔓子,懸掛著滴里嘟嚕的果實,不同顏的月季花探出柵欄,競相綻放。

徜徉在被綠樹和鮮花掩映的“西山庭院”裡,繞過地毯般茸茸的草坪,慢慢走過木質古樸的小橋,看著水池中翠綠的睡蓮,戲著蜿蜒的水中成群結隊游來游去的錦鯉,心中受到一種久違的寧靜與安逸。

站在高大的法桐樹的樹蔭下,看著三五成群的孩子赤著腳,在專為兒童開闢的遊樂園內玩耍嬉戲,或在沙坑內堆沙,或在滑梯上上上下下,或在鞦韆上悠來蕩去。有個女孩子爬到路旁的山楂樹上,使勁兒搖晃著樹杈,紅透了的山楂果噼裡啪啦的落了一地,孩子們跑到樹下一邊撿著山楂,用衣襟兜著,一邊把山楂在衣服袖子上胡亂噌噌,進嘴裡啃著。看著此情此景,我的心也回到了和孩子們一般大的童年。一個騎著自行車的物業管理員過來,和藹的勸樹上的孩子下來,小心別摔著,告訴孩子要愛護樹木,並教給孩子若想吃果子,可以找個長子把果子打下來。

離開遊樂園,信步來到園區入口不遠處的會所。會所裡有一處北京“萬聖書園“開辦的書屋。環顧書屋,裝修典雅凝重,面積相當於一個普通中小學的圖書館,書籍堆滿了書架和桌面,書架和桌几間,只留下容一人通過的間隙。在這樣一個小書屋裡,我在書架上居然還發現了康德的經典著作《純粹理批判》。書屋裡只有兩三個人,安靜得只聽見翻書的聲音。

我拿起一本季羨林的《我的人生悟》,坐在窗前的沙發上,隨手翻看了幾篇。季老先生在1998年寫的《虎年抒懷》中引用了蘇東坡的《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東坡詞的境界之博大,氣勢之雄健,前兩句生動地描繪了秀麗的景,與”西山庭院”的環境十分吻合。後面幾句則表現出一種不甘於受命運擺佈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季老先生在文中說,“東坡問:誰道人生無再少?我答曰:我道人生有再少!”充分展現了耋耄之年的季先生坦蕩、樂觀、令人奮發的神世界。

季老先生在《抒懷》中還說:“吃飯為了活著,但活著不是為了吃飯,而是工作。如果活著只是為了吃飯,還不如不活為佳。”我覺得這句話可以拿來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後面還可以補上半句:工作是為了更好的活著。

季老先生在《九十述懷》一文中寫道:“在一般人心目中,家是停泊休息的最好港灣。我的家怎樣呢?直白地說,我的家就我一個孤家寡人,我就是家,我一個人吃飽了,全家不害餓。這樣一來,我應該覺很孤獨了吧。然而並不。…我的家庭‘成員’還不止這樣多,我還養了兩隻山大小校友張衡送我的烏龜。”看到這裡,我啞然失笑,我的家裡也養了兩隻烏龜。

“最讓我高興的是,我還結了不少新朋友。他們都是著名的書法家、畫家、詩人、作家、教授。我們彼此除了真摯的友情和友誼之外,決無所求於對方。對我來說,他們不是親屬,勝似親屬。有人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我得到的卻不止一個知己,而是一群知己。有人說我活得非常滋潤,此情此景豈是‘滋潤’二字可以概括!”看到這裡,我又偷偷地樂起來,因為我結了一群博友,一群論壇朋友,一群q友。我的生活狀態和季老先生寫的怎麼就那麼相似?不同的是我才過了不惑之年,人生之路才走了一半。

因為還有事要辦,不得不放下讀得正起勁兒的書。

在喧囂的現代都市中,極難得尋覓到“西山庭院”這樣一個幽靜的處所,置身其中,就彷彿生活在一個世外桃源。如果有機會,真想帶著兩個麵包,一瓶水,一整天坐在那裡心情恬靜地讀書,體會這種身心放鬆,愜意的生活,“靜靜地享受沉靜之美”在步出“西山庭院”大門的時候,回首望去,映入眼簾的仍是一片鬱鬱蔥蔥的盎然生機。

別了,“西山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