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大有收穫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罪臣李華(楊利)見過殿下”我剛入客廳,兩個身穿平民服飾的人就對我跪拜施禮。
我揮揮手道:“你們不用行如此大禮,都起來,讓本王好好看看你們。至於說你們的罪行,本王想聽聽你們的話。快起來!”聽到我的話後,地上兩人說道:“謝過殿下!”說完就站了起來。
我看左邊的一人,面目文秀,身軀修長而拔,像一個文士多過像個軍人,不過其人眼中不時閃過一些機警智慧的光芒,看我的時候有一種思索在裡面,有些考量我是何等樣人的意思。此人看來是個喜歡思考的人。
右邊一人,面目豪,身軀壯碩,眼大嘴闊,脖
背厚,手腳都比一般人生的
大,一看就是一個孔武有力之士,只是面上有些營養不良的菜
,讓他整個人的氣勢弱了不少。如果此人調理好的話,一定是一員在戰場上無敵的猛將。
我暗自在心中給他們定下評分後,望向雲鋒道:“雲將軍,你給本王介紹一下,這二人誰是誰?”我讓雲鋒介紹,而不讓他們自己說就是給他們一個暗示:我現在還不認識他們,對他們的行為並沒有什麼成見在裡面。我希望能夠借這種方式讓他們明白的把握住這次機會,讓自己可以得到我的幫助。
果然,我這話一出口,文士模樣的人眼中閃過一線喜,輕輕拉了一下正要開口哪個猛漢。哪個猛漢看了他一眼,張開的大嘴就又閉上,等著雲鋒說話。
雲鋒這時上前指著哪個文士模樣的人道:“這位就是楊利,當初決定從淮水前線撤回來隱於難民中就是他的主意,旁邊這位是李華,當初擊殺那些縱兵劫掠的軍官就是他最先動手的。此二人之罪,還請殿下定奪!”我瞭解的看了雲鋒一眼後,然後望著楊利道:“你就是楊利,在明知敗局已定的情況下能夠選擇撤退不失為明智之舉,你做的對。”然後望向李華道:“你能夠當機立斷的斬殺那些縱兵劫掠的軍官也沒做錯,這樣的人殺是應該。對了,你們現在情況特殊,不要什麼罪臣罪臣的自稱,先和本王平輩相稱,你我即可,本王對稱呼一向不是很注重,你們不要和本王說些大道理。如果你們真的有罪不論你們說什麼本王都會照樣砍了你們,如果你們無罪你們自稱罪人就不合適,明白嗎?”聽到我這麼一說,楊利大喜過望的道:“殿下仁德,我等豈能如此不知好歹,緊遵殿下所命。其實我等如此之做實在是迫不得已,並不是有意置朝廷法度於不顧,還請殿下明鑑!”李華看來不善言談,過了一會兒才動的道:“我李華是個
人,就明白一個理,當兵就是為了殺敵人,不是殺百姓的。那些人在戰場上看到金人來了就逃跑,對上百姓卻使出威風,這樣的人難道不該殺嗎?我李華今天才在殿下這裡聽到一句公道話,那些人都說殿下是天上的神仙下凡,專門來解救我們大宋人。在建康我見到殿下的所做所為才明白這句話說的貼切,殿下真是我們大宋人的救星。殿下請你下命令,我李華願意為先鋒,當先殺回淮西去,讓人瞧瞧我李華是不是隻會殺自己人的孬種!”看到他們的表現,我有些奇怪他們的
動,不解的問道:“本王只是說你們這種行為並沒有做錯,但也沒說你們沒罪,你們為什麼這樣
動?”聽到我這種澆冷水的話,李華呆了呆,張開大口不知該說些什麼。到是楊利面
不變的道:“殿下能夠理解我等行為,那我等隱於民間等待機會的苦心就沒白費。我等
動的原因,就是因為這兩年來,殿下是唯一一個說了句公道話的朝廷中人,讓我等明白朝廷中非是沒有明白事理之人,讓我們幾年的期盼終於有實現的希望,這要我等如何不
動?雖然殿下沒說我們無罪,但是我等相信以殿下的明智一定會給我等一個公正評論,所以我等才有此失態。還請殿下見量!”這個楊利到還真是一個智謀型的人才,冷靜會判斷形式,而且可以利用一些優勢讓自己獲得最大的利益,是一個參謀人選。心中對楊利的表現很滿意,知道這些年應該在是他在主持大局,而李華應該是個輔助的人員。
有些讚賞的看了楊利一眼,我坐到主位上,簿意屋中的三人也坐下。在我堅持和雲鋒的示範下,他們二人坐了下來。
看到楊利和李華二人僅僅只是坐上椅子的一點,我淡然一笑道:“不用緊張,本王今天不是想對你們問罪的,放鬆點。對了,李華,你當時既然在軍中,可知道當時我軍為什麼戰敗?還有,你們是如何到建康來的?又是如何遇上雲鋒將軍的”李華沒有想到我會先問他,張目結舌一會兒後才道:“殿下,這個,我也不知道當時我們為什麼會打敗仗,但是我知道我被打敗都是因為那些將領不肯用心打金人,只想到逃跑。我們人比金人多,武器也比他們好,可是當我們和金人戰的時候我們的士兵在和敵人
戰的時候,
本使不上勁。敵人圍著我們打轉,不斷在我們中間穿出穿進,將我們軍隊分開。我當時看到這個情況,就讓自己的部隊合攏不跟著敵人轉,這樣不久敵人就不敢到我這邊來。
我穩住部隊後,就讓我身邊的那些帶隊將領也這麼做,可是他們不聽,看到金人來了就跑,要麼就跟隨他們去追結果反到被金人將他們引到我這裡來將我的部隊衝亂。這個時候,突然軍中傳出主將被殺了,我回頭一看發現帥旗果然倒了。我身邊的人都慌亂起來,那些將領們帶頭逃跑,我連殺了幾個人都止不住,後來我也被逃跑的大軍拖著向後跑。等停下來的時候,我發現我身邊就只剩下幾百人了。我將這幾百人重新整好隊,想去找大軍所在。可是這個時候,等我去找主隊的時候,看到許多的宋軍在將領的帶領下開始搶掠百姓,我上去問了他們才知道主帥已經逃跑,大軍潰散了。我勸他們不要搶掠百姓,可是他們不聽,惹的我大怒就動手殺了一些帶頭搶掠的將領和士兵,收集失散的士兵,不久我就聚合了幾千的散兵。
本來我想憑藉這些人再和金人去作戰的,可是等我率部隊去找金人的時候碰到了楊利等一些還帶著士兵的人。我和他們匯合後,楊利告訴我,現在我們剛被打敗,士氣已經十分低落,而且我們這些人都不是主帥,不能讓這些士兵真的信服。我覺得他說的有道理,就和他一商量,先到建康來,等我們增援部隊來了再和金人來較量。可是等我們到了建康,沒有等來援軍,反到是等來說我們這些人是這次戰敗禍首的通緝令。我原本是要和那些人一樣到京城和兵部的人去理論的,可是楊利告訴我這麼做沒用,說不定去了京城就不能回來了。我聽他說的是理,所以就按照他的提議藏身在這些災民中等待機會。後來我就聽說那些回去的人被殺了不少,還有不少人就被蜂了。知道這個事情後,我就聽從楊利的勸告,先躲在災民中等新的主理兩淮軍政的官員上任後再去和他說說我們的事情。
原本過了這麼長時間,我已經不對朝廷抱有什麼希望,想單獨帶領一些士兵回淮西和金人去拼命,可是楊利還是勸我忍耐一定會有轉機的,不久果然朝廷就公佈了讓殿下主理兩淮軍政的消息。殿下來到建康後,一面救助災民,一面招募打金人的部隊,我認為這是一個機會和楊利商量後,就化名前去報名等立了功勞再和殿下說明我們的情況。我是到雲鋒將軍這裡報名的,他看到我後突然喊出我的名字。我當時以為他是來抓我的,就想反抗,不想雲鋒將軍讓我不要緊張,並告訴我他知道我是被冤枉的。我當時不信,後來雲鋒將軍告訴我他在以前就聽過別人提過我,所以才會認出我來。
在雲鋒將軍的解說下,我相信他不是朝蛻來抓我的,我就給外面送出平安的信號讓楊利進來。楊利進來後,我們和雲鋒將軍說了一會兒話,知道殿下有意收復淮西失地,可是如果讓殿下知道我們在這裡可能會給殿下造成不必要的麻煩。所以後來我們商定,我們秘密的將那些士兵送入殿下軍中,然後等到時機到了,雲鋒將軍將我們的事情給殿下說明,讓殿下給我們做主。殿下,事情就是這樣的!”我默然的想了一會兒李華說的這些話。這些話表明李華這個人雖然不是很靈活的一個人但是也不是一個笨蛋和莽漢,他能夠聽取別人的意見採取正確的方法。看他說這些話的表情就知道他沒有說慌,這些都是他是經歷的事情,所以這個不善言辭的人說來才這麼順暢。
在臨安的時候,我就聽別人說起上次十萬軍在淮西被金人五萬人打敗的事情。按照兵部的解釋,這次失敗主要是士兵臨戰不前,下面軍官不聽命令,導致指揮失靈而造成的。還公佈了一些應該對這次戰敗負責的中下級軍官的名字,當時我就很奇怪為什麼沒有上級軍官的在這份通緝令上。
現在聽到經歷了這場戰爭的當事人說明,更是覺得當時這個軍隊的主帥應當要負主要責任,可是為什麼一些次要責任人被通緝而主要責任人無事了?我並不怪他們二人藏身於難民中不回臨安,因為這次戰敗後逃回來的許多軍官和士兵都被抓起來前去做苦力,還有許多通緝令上有名字的被砍了頭,這兩人肯定也是哪個通緝令上有名字的人,所以不回去也是人之常情,那些士兵有這麼多人聽從他們的勸告而躲在難民中,可能也是這個原因。
宋朝的軍法雖然嚴厲可是如果不能保證公平,只會適得其反,讓手下士兵離心。這次這些潰散的士兵能夠保持住自己的軍人榮譽不在難民中大搶特搶,這兩個人居功不小,單從這個功勞上來說,我就不能聽從朝廷將他們懲處,更何況這個懲處命令明顯不公平。可是現在我收留了他們,如果讓朝廷知道的話肯定會讓我將人出來,要不要讓他們改個名字了?可是這樣做不是告訴他們,對於他們被冤枉,我也沒辦法,這不是讓他們對我的信心打折扣嗎?
不能這樣做,要麼不幹,要麼就堂堂正正的告訴這些人,我趙昀注重的是能力並不是一些莫須有的罪名,這樣,我必然可以得到他們的擁戴,就算將來我和朝廷鬧開有了這批人的支持,我的勝算也可以大增。對,現在首先是要增加他們對我的信心。但是在這之前還有一個重要的事情要完成。
有了這樣認識,我抬頭向正用希望目光看著我的屋中人一眼道:“聽你這麼一說,你們這次失敗並不能完全算你們的責任,但是本王也不能光聽你們的一面之詞,你們可敢讓本王對你們做個詢問,證明你們沒有欺騙本王?”李華馬上道:“殿下,我說的句句屬實,就請殿下派人來問好了。”我對他點點頭,然後望向楊利。楊利微微一笑道:“楊利聽候殿下所命。”我點點頭,招了一個預先安排護衛進來,對他做了個讓他去找白女的命令後,他就離去了。
崩計白女要過會兒才來,我問楊利道:“李華說了你們失利的原因,本王想問你,你們這次的統帥是誰?雖然本王聽說是臨陣脫逃的賈涉,但是他只是一個文官,在軍隊方面的統帥為什麼沒有人提到了?”楊利面容微微有些嘆道:“殿下聖明,其實世人都知道賈涉臨陣脫逃,可是又有誰知道當時他的逃跑主要是他看出此戰不會有勝算,所以才在開戰前逃跑的?開始我也不明白,後來靠聽來的一些事情,我才明白的。”
“哦,此話怎講?”
“我大宋軍一向都是長於防守,拙於進攻。當時我們十萬軍由史彌遠之侄史逃鄺帶領開到淮西,協同賈涉佈防。雖然賈涉此人力主防守是因為貪生怕死,但是卻符合當時戰場上的情況,如果真的按照他說的去做,我軍雖然不會有什麼勝利,但是也不至於大敗。可是史逃鄺此人好大喜功,一心想打敗金人顯示出自己的威風就用其叔叔名義讓賈涉答應出兵。可是當史逃鄺剛將軍隊開走,賈涉接著就逃跑了,導致軍心渙曬得他佈防的後方被金人奪走,讓我軍失利後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結果只能是一潰千里,十萬大軍一鬨而散各自去逃命。向我等這樣在事後收拾殘局的人還不少,可是都因為威望不足不能使得士兵復聚再和金人一戰,到了後來更是隻有李華和我相伴躲到建康,那些回去的人被殺的殺,蜂的蜂,成了別人的替死鬼。不怕殿下見怪,我認為他們這樣回去被自己人殺死真的不值。”
“不要緊,本王在討論問題的時候向來都是鼓勵有什麼說什麼,就算你罵本王,只要說的有道理本王也接受。這點你可以放心,只要你是真心為了本王著想,本王是不會怪罪的。對了,按照你的看法,宋軍為什麼在野戰上打不過金人了?”
“無它,一是騎兵數量過少,二是弓弩兵所佔比例過大,如果指揮者明白這點就不會戰爭一開始就放棄城牆和金人去打野戰的。”
“這樣啊,那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我宋軍騎兵過少一來是因為我大宋本就不產良馬,就是想發展騎兵也無從發展起,再一個就是朝廷中有人對於建造騎兵的巨大耗費到不滿而反對,因為我大宋不產馬所以馬匹的獲得都是靠和那些異族
易所得,耗費不低,計一騎之費,可建步軍五人。這樣我大宋的騎兵往往有名無實,發揮不了什麼作用。為了適應這種情況,我大宋就開始提倡以步制騎,而對付騎兵最好莫過於弓弩火器,這樣我大宋軍從上到下都將弓弩火器作為克敵制勝的法寶,這就導致我大宋軍弓弩火器兵佔到六成左右,而這兩種兵器往往是要依靠一定的條件才能發揮威力,最好莫過於守城的時候應用,這也是我大宋軍為什麼善守不善攻的一個重要原因所在。其實歸
結底我大宋軍
成這個情況就是因為我大宋不注重發展馬匹,所以才有現在情況出現,不知殿下以為如何?”
“你說的不錯,騎者,奇也。千里轉戰,朝發夕至,謂之奇。騎者,銳也,攻城略地,侵略如火,謂之銳。騎者,險也。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謂之險。騎者,詭也,聲東擊西,飄忽不定,謂之詭。騎者,諸兵之首,得之可以百戰,失之則以亡國,為將者不可不察。我大宋放棄騎兵而專注於步兵確實是失策了。”
“殿下高見,殿下這番話道出騎兵之重要,可說發前人所未發。以前就聞聽雲鋒將軍說過殿下兵法當代少有,如今親聞方知所言不虛,朝廷中有殿下何愁不能驅除金人還我河山。”看到楊利動佩服的目光,轉目看到屋中的人都和楊利一樣的看著我,我不
苦笑。我腦中的東西隨便說說就是名言,後世一千多年的積累還真不是白學的,都是前人血淚的總結。
厚著臉皮接受了大家的讚譽,然後岔開話題問雲鋒道:“雲將軍,本王問你,訓練的那些軍隊中弓弩火器兵佔到多少?”雲鋒站起來汗顏道:“回稟殿下,由於馬匹確實缺少,屬下也沒法組建騎兵。僅有的幾百匹馬盡數都給了近衛營,屬下這裡也僅僅只有屬下有兩匹馬代步,所以現在軍中仍然是以弓弩火器兵為主,不過由於軍械的缺乏,連這個都沒有足備。還請殿下降罪!”我聽了搖搖頭道:“這不能怪你,本王身為主帥對此要負全責。唉,不是本王不想發展騎兵,而是現實情況容不得本王來發展,這樣好了,將現在幾百匹馬集中起來個軍馬場,你們覺得如何?”雲鋒有些擔心的道:“只怕太少了些,起不了什麼作用!”我道:“不要緊,先做,以後等資金充裕了再添購,只要我們努力總會有辦法將自己的軍馬場建立起來的。何況我們這次如果可以打敗金人,那獲得軍馬將以萬計,到時候還怕不夠嗎?”被我這種樂觀的情緒所
染,屋中的人都輕鬆起來。楊利更是道:“觀殿下如此有信心,想必金人被擊敗將指
可待,不知我等可有機會追隨左右?”我淡然笑道:“那有這般容易,現在朝廷中明爭暗鬥,為了各自的利益有些人經常做出一些自毀長城的事情來,如果不解決好他們,能夠維持現在的情況就不錯了。先不談這個,本王問你們,你們是真心依附本王嗎?”聽我這麼一說,楊利和李華馬上站起來道:“只要殿下不違背打金人的話,我等願意誓死效忠殿下,以後如果有口不對心之舉,願意人神共棄,天誅地滅!”這二人將這句話說的正氣浩然,鏗鏘有力,表示出他們早就想好這些話,只是乘這個機會說出來罷了。明白此點,我對他們點點頭道:“你們的心意本王明白,你們先坐下。其實金人已經立國這麼多年,要想一時半會的就消滅他們是不可能的,本王現在能夠做的就是將這些在大宋國土上肆
的金人驅走。現在朝廷被
人把持,就是本王想要有所作為也難啊!對了,如同兩位這樣被人當做替死鬼的人還有那些剩下來?”還是楊利回答道:“回稟殿下,其實我也不是很清楚,當時和我們一起逃到建康的一些人不聽我的勸告執意要回臨安,結果有些人被殺了,還有些被送到福建去開礦,現在到底還有那些人活著,我也不知道!”我聽了沉思了一會兒,才道:“既然這樣,本王問你們當時你們逃到建康來後,是如何將那些潰軍維持住的?”楊利猶豫了一會兒才道:“其實不瞞殿下,我當時就是軍中管理後勤軍需的,當我接到命令大軍要開拔到野外去和金人較量,我就推測出這次凶多吉少。為了不讓金人將軍需得去,我說動幾個好友將很大一部分軍需藏了起來,後來大軍被打敗,我們就是靠這些軍需才維持住軍心。到了建康,我們因為去向問題發生爭執,他們不理我的勸告去了臨安,結果被人所害。那些和他們一同回去的士兵也被蜂,見到他們的下場,剩餘的士兵也不敢回去了,就就近躲藏起來。我就乘機組織一批人潛回淮西將那些軍需中的糧食被服分批的運回來,然後用這些軍需讓這些士兵聚攏到身邊,慢慢由少變多,最後竟然聚合了幾萬人。為了保密,我和李華只好將軍隊拆散,分散到難民中去,但是還是有一定的編隊,並讓他們做些可以的軍事訓練,由於當時難民很多,我們偽裝的巧妙,所以才能維持住這些人。”我有些不相信的問道:“你們是如何偽裝的,為什麼本王就沒聽說過難民中混入了這麼多軍隊?”楊利看了李華一眼才道:“其實很簡單,我們穿上這些災民的衣服,但是不在建康城附近活動,而是在離建康很遠的地方躲藏。現在在長江沿岸有多達幾百萬的災民,我們躲藏其中並不如何顯眼,再說我們這些人本來都是農民,沒拿武器也沒人認得出我們和那些災民的不同。殿下初來,情報也沒那麼遠,所以一時間才發現不了我們!”雖然他說的輕巧,可是我知道事情可以成功,這個楊利不知動了多少腦筋,光是要維持這些人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有些欣賞此人的才智,我接著問道:“那現在你藏起來的軍需還有多少?”
“糧食被服之類的在我們自用和接濟災民下,已經所剩無幾,只是在淮西那邊還有足可以裝備三萬人的兵器鎧甲,現在殿下正需要,不知可要我等將這些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