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各忙各的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可以說,此刻阻擋彩雲攻克天津的地理條件已存在。而現在火鳳軍團上下的信心極為高漲,都相帶領下,他們一定可以攻克中都,完成收復河北的任務。到了那時,不僅可以北拒蒙古以草原,還能隨時威脅金國,讓他們也嚐嚐百多年前,南宋剛成簾的滋味。
“三天後部隊出發,務必一舉攻克天津!”彩雲一整戎裝,對著周圍將領冷喝道。
“緊遵大將軍所令!”屋中眾將齊聲高應,直衝天際。……
天津因為毗鄰中都,可為中都南方門戶,雖然黃河已經改道,但在防禦山東火鳳軍團方面,卻也有著獨特的優勢。
為了守好這個門戶,派在這裡地是成吉思汗親自授予虎符,糙懷遠大將軍,元帥左都監的張榮。他本天津附近的清州人,雄武有力,知曉兵法。成吉思汗南征的時候,他率眾依附,成為蒙古漢軍中的重要將領,深得蒙古上層信任。
說到這裡,不得不說,成吉思汗當初南征的時候,封官的隨意。
當時蒙古剛剛立國,連自身地官制都不健全,對於如何封賞這些投誠人員更是沒有多少經驗,也不知是誰提議的,反正成吉思汗為了拉攏這些投靠份子,就直接用了金國的官制。
成吉思汗本人對這些官制瞭解不多,只是大概知道是個什麼官,反正封官又不費他什麼本錢,為了拉攏人心,也就經常封賞一些大官給那些看的順眼,也比較有實力的人。而且這個官職在蒙古這邊還不通用,這也就導致蒙古在河北的統治比較混亂無序,經常出現職權重疊,甚至互相矛盾的任命。
比如這個懷遠大將軍,這個是虛號,只是代表品級,但元帥左都監,卻是實打實的領兵正職,在南宋初年屢次率兵入侵宋國,極為著名的金國將軍金兀朮,當初率兵十萬攻打和尚原的時候,就是元帥左都監。由此可見這個官職在金國地確是個非常重要的職位。
成吉思汗把這個官職給了張榮,如果按照常規,至少他也應該算是一路大將,但因為成吉思汗本人對官制地不瞭解,又接連給他派了個幾個官職差不多的副手,導致他本沒有享受到這個官職應該有地好處,淪落為蒙古漢軍中的二
勢力。比起張柔和史天澤等人,實力要差不少。
本來天津一直是他鎮守地,後來拖雷離開前,意識到這個位置對蒙古的重要,陸續把蒙古漢軍中的張撥都,趙天錫,王善,杜豐,田雄等幾個以善戰著名,但勢力不大的漢將調集到這裡,匯聚了一萬多人馬,並將二大監軍之一的木多赤也放到這裡,同時還留下一千蒙古本部人馬,名為協防,實為監督。
幾個漢將中,就以張拔都最得木多赤的信任,而張拔都的名字由來也頗有傳奇,當初成吉思汗南征,他一早就帶人過來投靠。成吉思汗看到他後,覺得極為對眼,乾脆給他賜了個蒙古名字拔都,採他為前驅,為部隊引路,沒多久,甚至將他召到身邊,讓他當了一段時間的大汗宿衛,可說倍極榮寵。
張拔都也為蒙古拼死效力,立下頗多功勞,若說漢將中最忠心於蒙古的,一定非他莫屬,所以木多赤也對他最信任,將他委任為自己的副手,一起監視張榮等漢將。
張榮本身和王善,杜豐,田雄,趙天錫,張拔都等人不算,以前甚至因為職權問題,和張拔都還發生過沖突,所以張榮對這些人,也是採取用而防之,至於其他人對張榮,更是充滿戒忌,畢竟以前蒙古主子勢力大的時候還好說,現在人心惶惶,誰信的過誰?
好在天津城就這麼大點地方,接近一萬五的兵馬足以防守的嚴實無比,加上存糧頗多,以及背後有中都地增援,特別是聽說入侵的火鳳軍團其實只有一萬多人馬後,天津上下還是對能夠守住天津有點信心的。
天津城就在這樣一種既有信心,又擔心地情況中度過好幾天,當得知獨東寨被攻陷後,張榮知道第一防線已經告破,提議將分在其他兵寨的兵馬收攏到天津城。
這個提議遭到很多人反對,張拔都更是說明,如果宋軍攻城,這些放到外圍地部隊還能起到牽制作用,如果全部召回城中,將會成困守死地的態勢,反到不利於守城。
話雖然說的有道理,但張榮卻知道,這些兵寨本沒有抵禦趙彩雲的實力,只要趙彩雲在天津城下一亮旗幟,自己這些人,肯出去和她拼命的估計一個都沒有,到了那時,她完全可以一一收拾這些兵寨。而到時天津城就將面臨兩個選擇,出去增援,正中敵人下懷,不去,更好,將你外圍據點一一拔除,既打擊你的士氣,又孤立了你的防線。
既然早晚如此,不如現在趁早將兵力撤回,免得白白受到損失。
張榮這話也有道理,也得到王善幾人地支持,雙方爭吵中,監軍木多赤聽的頭大無比,極為煩躁的看看地圖,當發現天津前方也有個兵寨後,乾脆一錘定音:“把外面所有人都集中到三女寨,這樣就可以兩頭兼顧。就這樣決定了,張將軍,你去辦吧!”聽到這個提議,張榮等人以無比古怪的目光互相打量起來。
三女寨是黃河故道邊的一個重要兵寨,和天津城隔河相望,如果黃河故道內還有水,這個提議的確是個非常好的提議,正可互相支援。但現在黃河內沒有水,把人集中到這裡,到時宋軍將河道一封鎖,派兵攻打三女寨地時候,天津城要派人去增援,還要通過黃河故道。以現在宋軍的火器和弓弩威力,加上地形優勢,無論派多少人,都是給宋軍去送菜。
崩計這個木多赤用騎兵用慣了,以為這樣一分兵,無論宋軍攻打那裡,己方都可以兩頭兼顧。完全沒有想到黃河故道,這個天然深壕的威力。
氣氛這個時候有些詭異,木多赤定下最後決定,現在反對,就是直接對抗他的權威,而木多赤本身不是什麼好脾氣的人,雖然拖雷臨走的時候叮囑過他一些話,可因為蒙古人此時因為長久勝利而帶來的一些驕傲,讓木多赤對這些漢將頗為輕視。若不是蒙古這次在西北敗,讓他有所驚醒,估計他這個時候連張榮都不會搭命令。
張榮等人久居這裡,雖然知道這麼做不妥,可反對,卻要承擔和木多赤翻臉的危險。蒙古遭遇大敗不假,可對自己這些人餘威還在。若真因為此事怒了木多赤,估計被他殺了都有可能。能在蒙古混到這樣高位的人都不是傻蛋,彼此都明白不能這樣做,但還是希望其他人反對這個提議。
因此,整個場中出現你望我,我望你,卻沒有一個人開口的奇特場面。就連和木多赤走地最近的張拔都都緊閉大口,一言不發。
木多赤看地極為不滿,正要出言怒喝,剛才一直沒有參加爭論的杜豐突然開口打破僵局:“既然木多赤大人這樣決定,張都監,不如就讓我率部鎮守三女寨吧!”杜豐是汾州人,幼年以人戲耍地時候,常說自己將來要成為鎮守一方的大將軍,所以鄉人常以少有大志來笑談。
雖然在鄉人看來,杜豐說地是孩提語,不足為信,但杜豐對兵書卻非常興趣,長大後又恰逢蒙金
戰,他先被金國招募入伍,後來又投降了蒙古。這番經歷,讓他對兵書的認識越發深刻,以至所有對他有所瞭解的人,都要說一句“通兵法”加上他為人倜儻不群,待人和善,因此在蒙古漢將中,人緣算是非常好的。
此刻聽到他竟然要出任三女寨的守將,張榮等人開始是不信,後來見他表情堅決,不也有些為他擔心起來。
他們相信以杜豐的能力,肯定看出三女寨的問題,但他還如此,難道他真的要對蒙古盡忠不成?
懷著複雜的心情,他們看著杜豐整備人馬,離開了天津城。一直和杜豐關係很好地田雄在他出城後,避過其他人,憑藉著出的騎術趕上他。
一見面劈臉就問:“豐哥兒,你真的要去三女寨嗎?那可是個死地!”田雄是中都人,本是孤兒,身手矯健,能夠倒立行走,後來入伍,練地一身本領,以驍勇善騎為蒙古人所重。
杜豐見田雄這麼問,沒有馬上回答,而是警覺的左右望望,然後拉著他走到一處空曠地地方,才放低聲音:“田大哥,你認為天津城守的住嗎?”田雄沉默一下,用糙的大手摸摸鬍鬚拉茬的下巴,有些艱難的開口道:“很難,現在城內眾將彼此猜忌,而監軍木多赤不善守城,卻還強行干涉軍事,照我看,天津城兵馬雖多,張榮等人也可稱為良將,但放到一起,卻是失策。反到不如留下數千人,著一將統領,其餘人率領剩下人馬分別埋伏在天津附近,一有機會就偷襲宋軍,這樣既可以支持天津城,又能騒擾宋軍,使得首尾不能兼顧。”
“田大哥說的是良言,可木多赤和張榮必不會答應!”杜豐說的涸葡定“木多赤已經對我們起了防範之心,若我們離開,他會懷我們是畏戰而逃,而張榮更是怕我們逃跑,拿他當替死鬼,因此大哥此法,肯定行不通。”
“哎,說地也是!”田雄也有些灰心喪氣“自從木華黎太師戰死後,先是拖雷四王子兵敗山東,導致博魯大將軍死於趙彩雲之手,接著拖雷四王子也被趙彩雲的束手束腳,顧忌無比,呆在北方不敢動彈。後雖打敗金人的北伐軍,卻對宋國無損,反到成全了趙彩雲,我聽說拖雷王子帶到西北的蒙古主力也被宋國那個神始皇帝重創,潰不成軍,損失慘重。如今趙彩雲更是打上門來,我們這些大老爺們卻一個個變成縮頭烏龜,任憑她張狂。你說這天下到底怎麼了?如此兵強馬壯的蒙古,怎麼說敗就敗了?”杜豐頗為瀟灑的取下頭盔,拍掉上面的灰塵,口中卻漫不經意說道:“蒙古強盛因兵鋒而來,如今衰敗,也因兵敗而致,田大哥,我勸你早做打算地好。”田雄目光閃過一絲詭異,還帶著幾分錯愕,過了半晌,才試探的問道:“豐哥兒可是有了什麼打算?”杜豐沒有直接回答,反到戴上頭盔,很冷靜的說道:“我這些
子一直在研究趙彩雲,發現她有一個最大的習慣,就是善於抓住時機,在你還沒察覺的時候,就讓你陷入她的算計中,等你發現她的動向時,已經是結局見分曉的時候。真可謂不攻難知,攻之必克。可以說,這場戰鬥,在趙彩雲率軍攻進河北的時候就已經決定好了,無論我們怎麼做,都只是垂死掙扎,更何況我懷也許有人
本不想掙扎…”說到這裡,杜豐嘎然而止,目視田雄,淡淡說了一句:“多謝田大哥相送,兵兇戰危,還請田大哥保重。”一扯披風,杜豐大步離去,留下田雄在原地陰晴不定的考慮良久,才嘆息一聲,心事重重地回到天津城。
因為木多赤的決定,天津城也沒派出什麼騒擾部隊。很快,趙彩雲率領地部隊前鋒抵達天津城。
不出張榮等人所料,火鳳軍輕易的就切斷三女寨和天津城地聯繫。木多赤這才發現問題,羞怒之中,覺得張榮等漢將看向自己的眼光都帶著嘲諷,大怒下,乾脆率領一千蒙古本部騎兵前去襲營,意圖給宋軍一個下馬威。
罷一接近對方大營,還沒抵達蒙古弓弩地程,對方就鋪天蓋地的一陣箭雨,還有諸多火器在蒙古騎兵的衝鋒陣列中爆炸,引起不少混亂。好不容易靠近,沒想到對方更絕,乾脆
擊而上,用手中的連環弩和投擲火器,讓蒙古騎兵損失慘重。
雖然也殺傷了對方一些人,但這支蒙古本部騎兵損失卻更大。木多赤見情況不對,下令撤退,卻被嚴陣以待的火鳳騎兵趁機攔截殺,若不是張榮等人接應,估計就回不來了。木多赤逃進天津城後,召集逃回來的人馬,發現已經不足五百人。
一千人出去,不到一杯茶的功夫,就死了一半,連木多赤都被砍傷左臂,受傷不輕。這個事實讓木多赤氣的差點吐血,更是遷怒城中的漢將,連張榮都捱了他一馬鞭,讓張榮等漢將暗怒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