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説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一百零一章聞太師失魂命歸西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書接上回:話説趙海一怒之下襬下一道黃河陣,見牛二騎着黑牛、扛着大鋤、閒情四溢入陣而來。

趙海現出身形怒道:“你是何人?敢踏我黃河陣!”牛二將大鋤壓在牛背上説道:“你休管我是誰,我只問你:為何在此設下長河,阻我大軍東進之路?”趙海暴跳起來,他登上尖説道:“我兄長趙江命喪地烈陣之中,好不悲慘,我今要為兄長報仇!”牛二用鐵鋤向趙海一指説道:“你為兄長報仇,得有報仇的本事!今你若能將我陷於陣中,也算你道行深厚,不妄出此舉。”趙海亮出寶劍説道:“你究竟是誰?報上名來,我梅山四聖不斬無名之鬼!”牛二冷冷一笑道:“我乃李靖帳下前敵大將軍牛二是也!”趙海怪笑一聲道:“喳——無名之輩也!你可知我基?”牛二將眉一橫道:“左道之徒!我連你家教主都不放在眼裏,何懼你山門狗道?”趙海一聽氣得怒吼一聲,將手中寶劍一揮,排出一個五六丈高的巨,像一堵城牆一樣,向牛二直壓過來。

牛二左手一拍牛背,這神牛四蹄一奮,縱上頭。見趙海正在之下推波助瀾,牛二在牛背大喝一聲劈波而下。趙海手中的寶劍雖然犀利,但畢竟是短兵器,與牛二的鐵鋤相比明顯吃虧。趙海見牛二舉着大鋤劈面而下,不敢仗劍硬拼,只見他將寶劍往水中一,暗念神訣,水面立刻沸騰起來,泛起一片白霧,趙海頓時不見了蹤影。

牛二不慌不忙,他收起鐵鋤,把牛繮一帶,回到岸上優哉悠哉望起景來。

趙海在水中施展了半天神功,幾乎耗盡了元氣,抬頭一看,見牛二騎在牛背在岸上閒漢一般,自由自在,忙收了神功,跳出水面叫道:“牛二果然是鼠輩,不敢與我鬥法!”牛二駕神牛躍上水面説道:“我牛二縱然是個鼠輩,擒你也只當是在河裏撈個王八一般容易!”牛二説罷驅神牛奔趙海而來。

趙海一見牛二將至,忽然將身形一擰,沒入水中。水面頓時出現了一個大大的漩渦,只見漩渦越旋越快,越旋越深,幾乎要將牛二包裹在了水中。

牛二一見他伸手一板牛角,只見神牛大口一張,瞬間將河水統統入腹中。

牛二見趙海有如烏龜一般趴在地上運動神功,縱神牛向前一衝,神牛的前蹄正踩在趙海的後背上,趙海頓時兩腿一蹬,一動不動。牛二借神牛向前的衝力,使出一招犀牛望月,一鋤砸在趙海的後腦上,只見紅光一閃,趙海的一息靈魂直奔封神台而去,只聽靈牌一響,落入封神榜不提。

再説梅山三聖母見金光姐姐身首異處,便縱下身形前來搶屍。三聖母此舉被正在坐陣中軍觀戰的姜子牙和李靖看見,姜子牙伸手在虎背輕輕一拍,這神虎果然神通,只將肋翅一展,瞬間便攔住了三聖母的去路。

雲霄娘娘一見姜子牙驅虎相攔,厲聲道:“姜道長特矣無禮!金光聖母千錯萬錯,如今已身死陣中,我三姐妹為其收屍,你因何不允?”姜子牙打了個稽首説道:“三位娘娘休怪!聽貧道語釋:只因如今封神榜已經昭天,三教門下各有劫數,此刻金光聖母已魂歸天榜,胎成神,此乃修身之幸也!我姜尚奉天應詔,執掌天榜,看在金光聖母千年修行的份上,可為她留個上等的神位,也不負前世之德!”雲霄娘娘憤而叱道:“喝——分明是你們民、闡兩教欺我截教勢孤,卻編出這麼個故事來哄騙於我。我與金光聖母姐妹一場,不過二十幾年道行,何來千年修行?”姜子牙以手撫,懇言道:“貧道一向忠厚,以仁德載物,何曾戲言相欺?”説罷,姜子牙用手向金光聖母身上一指,只見金光聖母頓時化作一隻無頭的金蟾。

雲霄娘娘立刻羞得滿面通紅,一指姜子牙怒道:“此分明是你仗道術惑人,障眼之法而!如此雕蟲小技,也敢使出來試我等道行?”雲霄娘娘説着話從頭上取下雲幡望空一拋。碧霄、瓊霄一見,也分別或從腦後拔下梅花簪,或從耳際摘下冰鑽耳釘,拋在空中。頓時天一黯,一陣寒風捲着鵝般的雪花飛舞而下,轉瞬又見飛雪中現出千萬樹梅花競相綻放。

姜子牙此刻只覺衣冷似鐵,不住地打起寒戰來。

這時,只聽“啪”的一聲,如金瓦相叩,在當空脆響,霎時飛雪梅花驟然不見。

梅山三聖母凝神一看,只見燃燈手託混元金斗縱金光飄然而至。

雲霄娘娘見燃燈用混元金斗收去了三姐妹的寶物,拔劍怒向燃燈而去。

姜子牙豈能容忍雲霄娘娘對自己的恩師無禮,他立刻祭起打神鞭,高喝一聲:“疾!”這打神鞭如有神差,徑奔雲霄娘娘的頸項飛去,竟將雲霄娘娘整個人頭削了下來。

碧霄、瓊霄見勢不妙忙奪路而逃,姜子牙和李靖看見,疾起追趕。

就在堪堪趕上之時,前面現出哪吒,只聽哪吒高呼道:“師叔無需費力,有哪吒代勞!”説罷,哪吒舉乾坤圈拋打出去。瓊霄慌忙中只留意後頭,不曾想被哪吒的乾坤圈面打來,正中前額,頓時頭顱開裂,血漿噴湧。

與此同時,李靖也祭起八寶玲瓏塔將碧霄罩住,李靖將火訣只念了三兩句,碧霄早已屍骨成灰,一點靈犀與雲霄、瓊霄一起同奔封神台而去…

有言道:恍若是一失足走錯了路徑,實則是封神榜上早有姓名!

話説姜子牙見十絕陣已破,周兵大獲全勝,忙下令鳴金,打掃戰場,收兵回陳塘宴慶不提。

單説聞太師兵敗,被西岐大軍追出了七十里外,方才穩住陣腳。聞太師清點部下,連傷兵在內,一共不足三十萬兵馬。

聞太師黯然道:“我聞仲戎馬半生,從未遭如此敗績,難道天亦欺我老邁,絕我報國之志乎?”聞太師説完臉蒼白,手捂口半跪在地上呼道:“痛殺老朽!”李三正忙上前攙扶説道:“聞太師不必心痛,此役雖損商兵十萬餘眾,但鋭尚在,士氣猶存,聞太師只需在此修兵礪馬,自有復仇之。”聞太師長出一口氣説道:“非也,我聞仲豈是那種心狹隘之人?自打出師以來,吾常覺心隱隱作痛,今痛將起來實屬難忍,故而如此。”李三正聞聽忙命手下將聞太師扶至帳中休息。

誰知聞太師入帳之後竟卧牀一睡不醒,直至第二天中午方才從沉昏中醒來。他睜開雙眼,呻一聲,勉強半坐起身子傳令道:“命李文尉和金甲將軍李雲豹入帳來見!”司令官忙疾出帳外,不多時,李三正和李雲豹入帳跪至牀前。

聞太師賜座後對兩人説道:“方才神昏之時,曾夢見魂飛西天,見一高塔,塔上有靈幡飄擺。我正一看究竟,忽然被靈幡入塔內,我掙扎出,忽聞有人呼喚我的名字,我這才看清,原來我那南海十道友盡在塔內。他們言説我不久亦將入塔,並説封神榜上已有我的名字。我順其所指,果然看見了自己的名諱盡在其上,我心中一驚,方才醒來。我想:大概我那十位道友死得冤屈,故而召我入塔與其相伴。”李三正駁道:“太師英明一世,怎可將夢魘之事掛懷於心?想必是太師連勞,染疾在身,待休養幾便可無恙。”聞太師微微閉上眼睛輕輕搖了搖頭,繼而又努力睜開雙眼説道:“其先自覺心痛,現在手足皆疼痛不已,大概我聞仲此命不久矣!我死之後,可就地掩之,不要聲張,你叔侄接掌帥印,擎我旗號速回朝歌。朝歌乃御王帝城,堅不可摧,若西岐大軍來犯,以固守為上,憑天勢之利,戰其勞師,相信其久攻不下,必然回師。若紂王能審時度勢,劃陳塘為界,與其議和,國可安矣!”言罷,聞太師忽然雙手抱頭呼道:“痛殺老身!”隨即翻落於牀下,氣絕身亡。

各位:你道是聞太師因何而死?先前咱曾説過:聞太師出師之後,妲己在逍遙宮用偶像暗聞太師。起初只在暗中行事,‮夜午‬之前誦詠咒語,然後在偶像前扎入一繡花針。後來漸膽大了起來,竟在大白天亦施聞太師。當偶像口刺滿七七四十九繡花針之後,妲己又在手足上各刺了一針,見偶像口血出,知道聞太師命已不久,又唸了一番毒咒,最後在偶像頭上連刺七針,置聞太師於死地。

其實聞太師神昏之時,七魂六魄之中六魂六魄已經被靈幡招去,只剩下一點英魂尚在。當聞太師對李氏叔侄囑託已畢,正被妲己用七針刺了偶像頭部,聞太師英魂無處棲身,只得歸於天榜…

一曲長歌,當祭曠世英魂!唱曰:曾記何時雨風雲出其間威然能蔽縱橫天地寬朝霧映紅塵夕霞照凡煙從此無歸處飄嫋落陰幡英魂逝已遠烽火漸闌珊莫言千秋事泣淚何時幹話説李三正見聞太師已死,嚴令軍中恪守機密,並悄悄將聞太師葬在山中,然後拔營啓寨,搬師而返。

正當李三正帶領的三十萬商軍剛剛走出十幾里路的時候,前方忽然落下一片紅雲,從紅雲中走出一羣道家打扮之人。

為首一位道長攔住官兵説道:“我等俱是截教門下之人,速請聞太師出來相見!”李三正見紅雲中走出六七十位道士,不知是哪門哪派之徒,驚出一身冷汗。聞聽前面的道長這麼一説,這才放馬現出身來説道:“在下是聞太師駕前文尉,諸位道長有何事請聞太師,在下可代為轉達。”這時,從前面的道長身後閃出一人厲聲説道:“此乃本教門中第一長老九靈舵主是也!你一個小小的文尉何敢出來代言?快去叫聞太師出來叩拜!”李三正聞聽駐馬而立,淚出雙行。

那人一見李三正這般模樣,便略緩和了一些語氣説道:“吾乃申公豹!只急見你家主帥聞太師,時才出口直率了些,想你雖是個文官,但也隨軍為伍,大小也算是個丈夫。怎料你竟如此懦弱,三言兩語便現出婦人情*,實不成器!”李三正掩面泣道:“非是小的懦弱,只因聞太師幾個時辰前已長逝軍中,小的內心悲傷,故而失態!”申公豹一聽急問道:“聞太師可是兵敗十絕陣而死?”李三正道:“南海十天君雖然死得慘烈,但聞太師幸而逃過一劫,可不知為何今突然暴病而亡?”申公豹追問道:“如你所説,南海十天君皆死於陣中?”李三正答道:“不僅如此,後來又來了四位道人,傳説是梅山四聖,也都遭此厄運。”九靈道長一聽面青紫,腦筋直蹦。他高叫一聲:“嘖——不想我那梅山四徒也命喪姜子牙之手,本道長若再不出手,我截教門派將羞顏於世!”這時,後面的眾道人也都騷亂起來,紛紛拔劍要一雪前恥,為死去的道家同宗報仇…

各位:這幫道人這一鬧騰可了不得了!這才引出一段“銀河天宮天鍾空鳴,眾神仙奉旨下界”的故事。

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本書源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