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敬業的話題談起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一個傍晚,在公車上,聽到兩個女人的對話。其中一個年齡大的,一直在説話,內容是談自己的工作。她是一個民辦培訓機構的老師,年齡大概四十多歲。她的臉上神采奕奕,輕鬆的語調中,帶着自豪和滿足。她説很滿意自己的工作,她的學生很懂得恩。還談起她的同事,各有特點,都很熱愛自己的工作。我的筆觸很笨拙,不足以把她的言語表述下來,還有她的眼神,那樣一種真實的滿足
,對現狀的認同,對自我價值的簡單理解。
原來敬業這個詞語很容易理解,就是這樣一種輕鬆的幸福。當時我想的是,如果我需要那些培訓的話,就一定去她那裏。有這樣對自己工作無限熱愛的員工,那個地方一定很不錯。平時更多看到和聽到的是對自己工作不滿意,對現實不滿意的言論和行為。這也難怪,現實社會很多光怪陸離的現象,正常的或不正常的,都混淆不清了。人們在見怪不怪的同時,多了冷漠,少了熱誠。投入與付出,是否公正等等,都很模糊,也不願意深究了。這是個説不出味道的世界,真的,我不知道是看到了希望,還是
惑。然而此刻,這些簡單的話語,愉快的表情,就這樣完整地詮釋了敬業的概念,原來這個世界的希望一直存在。
有一些在機關單位工作的朋友,在他們臉上,我似乎看到的更多是沉默,是顧左右而言他。不知道他們是太看清這個世界,還是本看不懂。或許是我看不懂他們吧,畢竟,時間和空間隔閡和淡漠了很多,歲月留下的只有蒼桑和平靜了。
其實人們又往往非常渴望真正的投入,這是個矛盾。記得有一篇文章,有一句話大意是,現在的企業,老闆都把企業的前景描繪得很誘人,就象看到了一張香噴噴的大餡餅,而員工,卻永遠只是餡餅上的芝麻粒。老實説,這些芝麻粒還要夠機靈,佔好位子,否則不小心就會掉下來,連芝麻粒都分不到了。當然真正優秀的企業家,不僅有着聰慧的頭腦,也是有着善良本質的,他們懂得重視人才,以人為本。但投入與產出、與收穫的關係總是很矛盾,經營者與員工看問題和做事情的角度肯定不同。有人説,老闆總是最喜歡一種員工,就是那些把實現自我價值看得很重,並願意為此不計報酬,不計得失的員工。這樣節省成本,又沒有後患。當然,做老闆很不容易,他們不僅要投入金錢和時間,還有承受很多風險和危險,承受很多指責,他們理所當然是應該擁有餡餅的。但餡餅需要大家的力量才能做成,這個世界也需要敬業的人。我認為,這需要各方的溝通和理解,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首先,我們都應該是敬業的,不管是老闆還是員工,不管是領導還是下屬,否則費時間也
費資源。我們或許無法改變很多現實的東西,我們只能改變自己。
人的生存是本,而敬業,可以使我們的生存更具有魅力和持久力,也使人生變得更有趣味。把更多的時間和
力放在工作本身,而不是考慮芝麻粒在哪裏,可能會更有價值。得到與失去,我們可能無法控制和選擇,但是,放下得失成敗,真正懂得投入和敬業,自然是種瓜得瓜,得豆得豆了。
還想到一點,要是公司的老總們能夠把更多的努力放在人才的重視和培養上,能夠使自己團隊裏的每一個人都由衷地讚美和熱愛自己的工作,那種溢於言表的喜悦和滿足,是一個公司多麼巨大的財富,比廣告的效應強得多,廣泛得多,也持久得多。只有做到由衷地敬業,融入到工作中,個人的滿足
才會帶來無窮的快樂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