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宮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在書生的夢裏,元帝和美人提早相遇了。相遇,填還了他們的遺憾,也叫他們來分別時更加肝腸寸斷。
昭君盈盈下拜,口稱萬歲。這聲音柔美地聞所未聞。小黃門提着燈籠,元帝就着光看去,一時授魂予。這懷抱琵琶羅衣清寒的美人使他憐惜。她像
落凡間的月中仙子,臉上
出怯怯的
茫。他特為這意外發現而振奮,未料冷宮之中還有這樣的遺珠。
不出所料。皇帝對昭君一見鍾情。
她幽怨的目光滲透他的身體深處,一股清涼的泉水向他身體的下游,使他顫慄。每當皇帝凝望着昭君,就覺得心中的愛意如同大海的
花,洶湧而層疊地將他淹沒。他對這降臨於己身的美妙愛情充滿虔誠的
。
他放下矜持自重的身份,情不自地對她表白兼致歉:“休怪我不曾來往乍行踏。我特來填還你這淚揾濕鮫綃帕,温和你
冷透凌波襪。天生下這豔姿,合是我寵幸他。今宵畫燭銀台下,剝地管喜信爆燈花。”面對昭君,他確實是個多情天子。
面對他的深情凝視,殷切詢問,王昭君心如鹿撞,心花怒放。她何嘗不是喜從天降!三年,一千多個夜,她終於捱過去了嚴冬一樣時間凝固的
子——朝思暮想的男人終於來到眼前。
他和她想象中的既一樣,也不一樣。他和她想的一樣威嚴,尊貴,英俊,卻又比她預料地更温柔,體貼,多情。
隨着他的降臨,她一切的委屈煙消雲散。她終於得到了他的眷顧,垂憐。她終於用等待證明自己堅持的信念是正確的。
第一次領略到男人愛寵的她,緊張得像荷葉上的珠微微顫抖。她還保持着少女的體香和令人喜悦的矜持,這令習慣了女人主動獻媚的皇帝驚喜不已。他再次掌握了主動權,可以慢慢引導她。
她緊張,在偶然中,她接觸到皇帝的雙目,儒雅的皇帝眼中有一種獷悍的光芒…
也許,是被皇帝男的獷悍所
惑。也許,是被皇權的威嚴所震懾,她沒有再掙扎。依偎在他懷裏,接受他的愛撫和挑逗。
如同化凍一般,她變得更加甜誘人。
在狂悍奔恣之餘,她的思維陷入離中,有喜歡,有淆惑。她摟抱着他,想到卻是那個做小動作的男人,她有揚眉吐氣地快
——
延壽,我不給你黃金也做到了我要做的。
女人對男人的愛往往是從崇拜和敬畏滋生的。當她面對的人是皇帝時,又格外不同…仰望他,是她的本能。他高高在上,尊貴如同星辰,使她眩暈,她不自覺地順服。在她單純渴愛的心裏,大漢天子是世間最至高無上的的人。他可以控制一切,支配她的命運。而她所要做的,就是順服,接受他的安排。
昭君和元帝全身心地投入到這份豐沛的愛中,享受着心心相印帶來的愉悦。
良辰短少。元帝想起要處置延壽時,已經遲了。
消息走漏…皇帝缺乏保密意識,延壽又是個人
,他在宮裏經營多年,消息靈通。得知皇帝寵幸昭君,就知事已敗
,一不做二不休。他帶着昭君的畫像去見正來長安朝見的呼韓
單于,添油加醋遊説了一番之後,呼韓
動了心,指名要這個美人做自己的新閼支。
延壽與畫中的美人對視,
出了陰冷的笑容,他是
有成竹的獵手,看着她再次落入掌握。他深知只有呼韓
才能與元帝對抗,取悦了呼韓
,才能保住自己的命。
在王昭君的生命中,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男人一直有着舉足輕重的影響。
此時,昭君已被正式冊封為明妃。她和元帝相見恨晚,難捨難分,形影不離,絲毫不知危險來襲。
“明妃”其實不是元帝賜予昭君的封號,而是後人為避晉帝司馬昭之諱而改稱她為“明君”又因閼支地位類於後妃,後人又多敬稱之為“明妃”事實上,昭君從未成為元帝正式的妃子,更未有過肌膚之親。入宮三年,見君一面,命運冷漠輕率地處置了一個女孩的青他們第一次相見,是在自請和親之後的皇家謁見典禮上,元帝見到昭君,只覺得神魂顛倒,她明豔照人不可
視。史書上難得細膩地用了八個字“顧影徘徊,竦動左右”來描述她是美:連那些本應保持鎮定禮節的大臣,侍者也驚於她的美失態了。
佳人在側,暗香縈繞。呼韓心曠神怡,王昭君的美連見慣了美人的元帝也目瞪口呆,何況是
妾相對稀少的呼韓
。
呼韓大喜過望,立刻山呼萬歲!熱情地表示着自己的
和臣服。他不明就裏,對漢皇的慷慨和眷顧深表
謝。卻不知元帝早已暗悔斷腸。
對於昭君為什麼肯遠嫁匈奴,已不必再過多討論。但對於元帝怎麼捨得王昭君這樣的大漢第一美人離自己而去,還是要細細來追述一番的。
為了留住昭君,元帝明裏暗裏肯定下過不少功夫。是戰是和,是暗中掉包還是公開另擇他人,他一定經過反覆掂量仔細斟酌。
戲中,呼韓大兵壓境,指名要納昭君,元帝手足無措。做夢也想不到剛和昭君相愛,轉眼就要離分,這恩愛濃情怎麼割捨?
他求助於大臣,大臣或面難
緘口不言,或義正詞嚴教他捨棄妃子,乞和於呼韓
。
看着眼前這羣酒囊飯袋,元帝出離憤怒了!皇帝和大臣之間的矛盾曝,
化了。元帝第一次如此
烈地直言不諱地指責大臣:“我養軍千
,用軍一時。空有滿朝文武,那一個與我退的番兵!都是些畏刀避箭的,恁不去出力,怎生教娘娘和番?興廢從來有,干戈不肯休。可不食君祿,命懸君口。太平時、賣你宰相功勞,有事處、把俺佳人遞
。你們幹請了皇家俸,着甚的分破帝王憂?那壁廂鎖樹的怕彎着手,這壁廂攀欄的怕擠破了頭。”大臣們試圖用煌煌的道理來説服他妥協,和親乃本朝列祖列宗的家法。呼韓
忠心效順,如能結以婚姻,永息干戈,再無外患,實為社稷蒼生之福。
皇帝已經看穿這幫道貌岸然的臣子虛偽虛弱貪生怕死的本,他憤懣地反駁:“俺又不曾徹青霄高蓋起摘星樓;不説他伊尹扶湯,則説那武王伐紂。有一朝身到黃泉後,若和他留侯留侯廝遘,你可也羞那不羞?您卧重茵,食列鼎,乘肥,衣輕裘。您須見舞
風
柳宮
瘦,怎下的教他環佩影搖青冢月,琵琶聲斷黑江秋!”他指出,你們只知道諫阻我。你們是否應該檢點自己,遺忘了自己為臣子的職責!只説是,君王無道,天下伐之,怎不説君得賢臣,天下大治!説到底,是你們無能,叫一個女人去犧牲,替你們承擔責任!
後人對此有詩評價:“何事將軍封萬户,卻令紅粉為和戎。”我覺得,這裏是書生借元帝之口在宣自己內心的不滿,痛斥現實中尸位素餐的官員們。對民族淪亡還記憶猶新的書生,聯繫自身潦倒的際遇,不
悲從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