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閲讀47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海量小说,在【私章小説網】
注意力集中在賢太妃身上。
他第一個浮起的念頭是齊君佑突然招呼都沒有打一下就被自己從宮裏派遣出京,已有這麼多天,中途一點消息都沒有傳出來,賢太妃也該坐不住了。
當年景帝后宮裏是壓抑是平和的,太后和賢太妃心裏有什麼想法眾人不知道,但面上絕對是相親相愛的好姐妹,都沒紅過一次臉。
不過實事求是的説,賢太妃家世要比太后好,齊君佑又是名聲在外之人,總得來説當年賢太妃是高太后一頭的。
景帝那時沉丹藥,後宮新人跟韭菜似的,一茬一茬的換。也不是沒有人上奏讓景帝立太子,以穩定國本。
第一次景帝還給點面子直接駁回,第二次便直接在朝堂盛怒,問文武百官是不是沒死之前都想着把爵位官位傳下去?
羣臣哪敢吭聲,誰家沒本難唸的經,尤其是那些有爵位的,爵位按説應該傳給嫡長子,可總有這樣那樣的事讓他們無法立刻做出選擇。
於是景帝便輕蔑的把羣臣嘲諷了一通,大意無非是你們自家後院的事都管理不好,還想管到老子頭上,簡直是找死。
當然言語沒有這通俗直白,要委婉一些。
最後為了安撫眾人,景帝承諾,若是朝堂百官有爵位之人都把家事處理好了,那他就立太子。要是他們做不到,就留着舌頭不要管別人家的事。
這明顯是不可能的事,明知道景帝這是歪理,朝臣們心裏憋屈的很,但立太子之事再也沒有人提起了。
後宮前朝人人心裏都有一杆秤,大皇子齊君宴生母有罪,被廢黜皇后之位,母族幾乎被斬,也連累到了他。
齊君宴若想登上帝位,需要強有力的外家支持。
好在齊君宴即便不是嫡長子,他還佔了個皇長子的身份,若真支持他的人也有名頭。
只是從皇帝賜婚可以看出,他沒戲。
二皇子齊君佑是朝臣最看好的,無論是相貌品家世親事他都佔據很大優勢。
三皇子齊君慕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除了長相比較好,特別突出能讓人記在心裏的優點沒有。
至於四皇子齊君灼,身上淌異族之血,想要繼承大齊的皇位,用腳指頭想也知道是不可能的事。
賢太妃和太后心裏也明白這些,太后自然不願落下風,但當時實力又真的比不過賢太妃,心裏暗自不舒服了很久。
不過太后心裏想的透徹,就算是落了下風,該爭的還是要爭。
齊君慕生在皇家,不爭就沒有了退路。對林家,對所有人支持他們的人都沒有退路。
再者説,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現在他們勢力一般,未來可説不準。
那時無論朝堂還是後宮,所有人都覺得景帝死後,無論是誰上位肯定會經過一場血風腥雨。
景帝很年輕,眾人以為景帝會活很長時間,他們還有很長時間做準備。結果,景帝突然死了。
眾人剛反過神,各自準備糾集人馬大戰一場時,景帝遺詔被人拿了出來。上面親筆所寫,他死後齊君慕繼承皇位。
誰也沒想到景帝會寫下遺詔,還明確傳位給齊君慕,齊君佑這一派就被遺詔徹底砸暈。
加上那時他身後的力量還沒準備好,等再次回神時已經失了先機。眾人也沒有破釜沉舟的勇氣,只能退一步行事。
齊君慕就這樣成了皇帝,淑妃自然而然成了太后,賢妃則只能成為賢太妃。
太后開始張揚起來,賢太妃則徹底低調起來。
不知道是不是心裏有委屈和不甘的緣由,賢太妃一直避着太后。
太后心裏雖然不高興,可她現在是人生贏家,也沒有對手下敗將進行羞辱打壓。
這宮裏哪個人不説太后大度。
可也有很多人明白這都是暫時的,如今齊君慕剛剛登基,帝位還不穩當,內憂外患的,賢太妃這些年經營了些勢力,兩人得太僵,新皇那邊不好看。
太后又不傻,就像林蕭等人分析的那樣,她這個時候為難賢太妃做什麼。只要龍椅上坐着的是她兒子,賢太妃永遠都只能是太妃。
齊君慕本身對賢太妃沒什麼覺,她和齊君佑若一直都老老實實的不出什麼幺蛾子,那他就容他們活着。
如果他們對皇位還不死心,那他也不會手軟。上輩子,齊君慕一直在派人盯着他們。
如今因為齊君佑,賢太妃去了太后宮中,從某一方面來説,賢太妃這算是對着太后低了頭。
不過賢太妃在太后那裏肯定不是直接示弱的,要不然太后也不會把温婉叫過去訓斥一頓,畢竟他有口諭,讓温婉在宮中反省。
如果不是情況特殊,他沒有發話,太后還不至於擅自做主讓温婉前去仁壽宮。
現在的太后還沒有在權利上着魔,還沒有讓他這個皇帝事事都順着她的心思,在很多時候她還是很小心謹慎很願意包容齊君慕的。
想到這些,皇帝吩咐阮吉慶準備轎輦,他要去仁壽宮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每次去仁壽宮的路上,齊君慕就會想,上輩子太后和他到底怎麼走着走着就要反目成仇的。
明明在沒有成為皇帝前,太后對他雖然嚴厲,可母子情分在那裏擺着。
他自認為還是孝順的,對太后在小事上不計較,大事上不退讓。太后怎麼就對他越來越不滿,越來越貪心,越來越不知足。
這事是齊君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