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黑色光亮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一诸子百家,其实就是中国人不同的心理调。
我觉得,孔子是堂皇的棕黄,近似于我们的皮肤和大地;老子是缥缈的灰白
,近似于天际的雪峰和老者的须发;庄子是飘逸的银褐
;韩非子是沉郁的金铜
…
我还期待着一种颜。它使其他颜
更加鲜明,又使它们获得定力。它甚至有可能不被认为是颜
,却是宇宙天地的始源之
。它,就是黑
。
它对我来说有点陌生,因此正是我的缺少。既然是缺少,我就没有理由躲避它,而应该恭敬地向它靠近。
二是他,墨子。墨,黑也。
据说,他原姓墨胎(胎在此处读作怡),省略成墨,名叫墨翟。诸子百家中,除了他,再也没有用自己的名号来称呼自己的学派的。你看,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家,每个学派的名称都表达了理念和责任,只有他,干脆利落,大大咧咧地叫墨家。黑
,既是他的理念,也是他的责任。
设想一个图景吧,诸子百家大集会,每派都在滔滔发言,只有他,一身黑入场,就连脸
也是黝黑的,就连
在衣服外面的手臂和脚踝也是黝黑的,他只用颜
发言。
为什么他那么执著于黑呢?
这引起了近代不少学者的讨论。有人说,他固守黑,是不想掩盖自己作为社会低层劳动者的立场。有人说,他想代表的范围可能还要更大,包括比低层劳动者更低的奴役刑徒,因为“墨”是古代的刑罚。钱穆先生说,他要代表“苦似刑徒”的
民阶层。
有的学者因为这个黑,断言墨子是印度人。这件事现在知道的人不多了,而我则曾经产生过很大的好奇。胡怀琛先生在一九二八年说,古文字中“翟”和“狄”通,墨翟就是“墨狄”一个黑
的外国人,似乎是印度人;不仅如此,墨子学说的很多观点,与佛学相通,而且他主张的“摩顶放踵”就是光头赤足的僧侣形象。太虚法师则撰文说,墨子的学说不像是佛教,更像是婆罗门教。这又成了墨子是印度人的证据。在这场讨论中,有的学者如卫聚贤先生,把老子也一并说成是印度人。有的学者如金祖同先生,则认为墨子是阿拉伯的伊斯兰教信徒。
非常热闹,但证据不足。最终的证据还是一个彩印象:黑
。当时不少中国学者对别的国家知之甚少,更不了解在中亚和南亚有不少是雅利安人种的后裔,并不黑。
不同意“墨子是印度人”这一观点的学者,常常用孟子的态度来反驳。孟子在时间和空间上都离墨子很近,他很讲地域观念,连有人学了一点南方口音都会当做一件大事严厉批评;他又很排斥墨子的学说,如果墨子是外国人,真不知会做多少文章。但显然,孟子没有提出过一丝一毫有关墨子的国籍疑点。
我在仔细读过所有的争论文章后笑了,更加坚信:这是中国的黑。
中国,有过一种黑的哲学。
三那天,他听到一个消息,楚国要攻打宋国,正请了鲁班(也就是公输般)在为他们制造攻城用的云梯。
他立即出发,急速步行,到楚国去。这条路实在很长,用今天的政区概念,他是从山东的泰山脚下出发,到河南,横穿河南全境,也可能穿过安徽,到达湖北,再赶到湖北的荆州。他夜不停地走,走了整整十天十夜。脚底磨起了老趼,又受伤了,他撕破衣服来包扎伤口,再走。就凭这十天十夜的步行,就让他与其他诸子划出了明显的界限。其他诸子也走长路,但大多骑马、骑牛或坐车,而且到了晚上总得找地方睡觉。哪像他,光靠自己的脚,一路走去,一次次从白天走入黑夜。黑夜、黑衣、黑脸,从黑衣上撕下的黑布条去包扎早已
是黑泥的脚。
终于走到了楚国首都,找到了他的同乡鲁班。
接下来他们两人的对话,是我们都知道的了。但是为了不辜负他十天十夜的辛劳,我还要讲述几句。
鲁班问他,步行这么远的路过来,究竟有什么急事?
墨子在路上早就想好了讲话策略,就说:北方有人侮辱我,我想请你帮忙,去杀了他。酬劳是二百两黄金。
鲁班一听就不高兴,沉下了脸,说:我讲仁义,绝不杀人!
墨子立即站起身来,深深作揖,顺势说出了主题。大意是:你帮楚国造云梯攻打宋国,楚国本来就地广人稀,一打仗,必然要牺牲本国稀缺的人口,去争夺完全不需要的土地,这明智吗?再从宋国来讲,它有什么罪?却平白无故地去攻打它,这算是你的仁义吗?你说你不会为重金去杀一个人,这很好,但现在你明明要去杀很多很多的人!
鲁班一听有理,便说:此事我已经答应了楚王,该怎么办?
墨子说:你带我去见他。
墨子见到楚王后,用的也是远譬近喻的方法。他说:有人不要自己的好车,去偷别人的破车;不要自己的锦衣,去偷别人的服;不要自己的美食,去偷别人的糟糠,这是什么人?
楚王说:这人一定有病,患了偷盗癖。
接下来可想而知,墨子通过层层比较,说明楚国打宋国也是有病。
楚王说:那我已经让鲁班造好云梯啦!
墨子与鲁班一样,也是一名能工巧匠。他就与鲁班进行了一场模型攻守演练。结果,一次次都是鲁班输了。
鲁班最后说:要赢还有一个办法,但我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