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惡因結惡果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喬志清已經決定抬高這些泰米爾人的地位,今後利用他們掌控印度。所以也叮囑裴仁凱和泰米爾人合作,儘量為他們提供幫助,利用他們逐步的取得印度的控制權。
泰米爾人主要聚居在印度以南的泰米爾納德邦、安得拉邦、喀拉拉邦,總人口不過上百萬之多,在印度只屬於少數民族。
這樣的民族自古被其他民族壓迫,怨氣經過長久的積壓,要是突然得到外力的援助,很容易成為聽話的打手。
伊扎丁已經派人和三個邦的族長們聯絡,當他們知道華興軍已經幫助伊扎丁奪得斯里蘭卡之後,全都爭先恐後的要求和華興軍合作,幫助華興軍在印度開疆闢土。
華興軍在印度以南登陸,印度的局勢很快就急劇的惡化。
本來戈登還準備把駐紮在孟買的三萬大軍調到東部前線,現在只能派他們南下抵擋華興軍。
東部和南部的局勢惡化,北部防線也岌岌可危。伊斯蘭叛亂武裝頻頻南下,若不是英軍的武器佔領絕對優勢,他們恐怕已經打到莫臥兒王朝的舊都,德里城了。
戈登和勞倫斯面對這個爛攤子毫無應對之策,二人甚至都萌生了退意。但要是就這麼放棄印度,回到國內女王也不會輕饒了他倆。他們只能期盼著國內的援軍早點到來,華興軍前進的速度再放緩上一些。
北京總統府魏子悠正把斯里蘭卡大捷的消息,念給喬志清知曉。
喬志清坐在臥榻上抿著茶水,閉著眼靜靜地聽著魏子悠的彙報,臉上滿是疲憊。
他剛和國防部開完會,把東北的各軍區將領都敲定了下來。
他將東三省的防務統一整合,改奉天省為遼寧省,改奉天府為瀋陽市。
在瀋陽設立大軍區級,瀋陽軍區。下設三個正軍區級軍區,分別為遼寧省軍區、吉林省軍區、黑龍江省軍區。
瀋陽軍區作為北京的北方屏障,跟庫倫軍區一樣,很受喬志清的重視。為此喬志清和國防部經過多次的會議,才把各級的將領敲定。同時還準備新籌募十路大軍,總共三十多萬的兵馬。在新兵練完成後,太原軍區的各路兵馬也將返回關內的駐地。
經過深思慮,喬志清最後調任庫侖軍區司令員羅三元擔任東三省的軍區司令。
羅三元是陸軍總司令張宗禹的嫡系,喬志清這麼做也是為了平衡國防部漸強大的兩股新興勢力。
他將清廷和太平天國的老舊勢力,逐漸清除出華興軍之後。現在軍中的新興勢力總共有三方,一方是國防部副部長王世傑的力量,一方是海軍司令黃文忠的力量,一方就是陸軍司令張宗禹的力量。
三方新興勢力之中,現在只有張宗禹的力量最為弱小。
喬志清此次有意將東北的防務給羅三元,就是為了抬高張宗禹,藉此達到三方勢力的平衡。
羅三元調走之後,庫侖軍區的司令之位,也由庫侖軍區第一軍軍長徐耀接任。
徐耀是蘇三孃的義兄,說到底也是喬志清人,庫倫軍區給他,喬志清也放心。
庫侖軍區下設內蒙古省軍區和外蒙古省軍區,總共有十多萬人的騎兵,比起其他的軍區足足少了二十萬的兵馬。但是其十萬多的騎兵力量,依靠其絕對的機動,戰鬥力在華興軍中依舊可以名列前茅。
東三省的司令員敲定之後,各省的司令員喬志清也大膽的啟用新人。這些年輕的將領政治思想單純,很容易發展為親信力量。而且東三省的新軍剛剛籌募,喬志清也希望給華興軍更換一些新鮮血。
老輩的將領沉穩有餘,進取不足,總想抱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過子。喬志清這次出兵印度,華興軍中就有不少的守舊將領反對。紛紛諫言喬志清不要窮兵黷武,國內剛剛統一,應該先休養生息。
喬志清只是一笑了之,並沒有理會他們。他們不知道,戰爭恰恰是獲取鉅額利益的手段,和從前的戰爭已經有了質的區別。
從前的經濟只有農業,戰爭除了掠奪人口、牲畜和土地,再也獲得不了其他的收益。
要是碰到和北方遊牧民族的戰爭,那就更是賠本買賣。
一個個窮的叮噹作響,穿著獸皮吃著生。打了他們,也就只能保證北方的安定,絲毫不能增加經濟效益,反而很是耗費國力。
漢武帝北征匈奴,看似風光無限,也正是如此掏空了漢朝自文景之治積攢的所有積蓄。漢武帝之後,漢朝的國力也逐漸衰退。
隋煬帝北征高麗,也是耗盡了國力,才導致反叛四起,最後連江山也丟了。
而此時的戰鬥不同,在國外可供掠奪的資源,出了糧食、人口、土地外,還有煤礦、鐵礦、石油、橡膠,等等工業原料。這些東西要是進行工業化生產,不管是軍事產品還是民用產品,在國內和國際上都是暢銷無阻。而且它們帶來的經濟效益,足以抵消戰爭的開支。
這也是為什麼帝國主義頻頻在海外開拓殖民地,它們也就是在全世界各地掠奪資源,發展自己。
小農經濟的時代已經過去,工業化的時代正在來臨。資本的原始積累都是血和殘暴的,要是錯過了這次翻身的機會。人類文明一旦走向成
和進步,在國際化規則的約束下,中華民族要想復興可就太難太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