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說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503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從孝公到孝文王,這期間可是出現了太多的能臣、強將,出將入相的也不在少數。

想要從這麼多人中挑選出六個,那可真是不容易。

很快,韓非第一個站出來,“臣請議商君!”此話一出,頓時滿堂皆驚。

商議之功自不比說,秦國七代皆行秦法至今而不變。

但是同樣,商鞅是被剛成為秦公的惠文王車裂,是以謀逆罪所殺。

因此大家明知道商鞅之功,也不敢提。

畢竟謀逆對於任何一個君主而言,都是不可觸及的。

現在韓非竟然第一個提出。

因此不少人偷偷看向嬴政,想要觀察嬴政的神情變化,看看皇帝是怒還是什麼,可惜他們失望了。

嬴政的神情依舊平靜,讓人看不出喜怒,無法揣摩其心思,讓人越發敬畏。

嬴政也看向韓非。

韓非依舊不動。

許久之後,嬴政點頭,朗聲開口,“商君於我秦國變法改革,使我秦國由弱轉強,奠定我秦國強盛之基,功勞無二,至於後事變故,不影響其功績,御史大夫之言,可!”對於商鞅,嬴政自無惡,甚至商鞅也是他效仿的,這也是他為何善待衛君,畢竟商鞅便是衛國人,找不到其後人,便只能善待其母國。

想到這裡,嬴政又補充一句,“於雍城昔商君行刑之地,以及衛之舊地,以及咸陽,建商君祠,受我秦人香火供奉。”見嬴政不止沒有發怒,反而稱讚其功,同意此事,百官隨即大喜,也放鬆了許多,開始大著膽子一一舉薦。

很快便有人舉薦到了司馬錯。

“司馬錯歷經三朝,其平定巴蜀,使我秦國後顧無憂,得一糧倉,使我秦國不為糧草而擔憂,此後更得魏六十一城,得楚之黔中郡,確實功勳卓著,先暫時定下,再議。”有司馬錯,自然便提及了張儀與犀首公孫衍。

世人都說蘇秦、張儀是縱橫學派的代表,實則公孫衍才是首昌合縱之術,佩五國相印之人。

“張儀連橫之策破山東六國合縱之計,得土千里,更讓我秦國能逐個擊破山東六國,以之蠶食。”

“犀首,天下之善將也,梁王之臣也,其以合縱成名,配五國印……”韓非也再次建言。

不過這一次嬴政卻搖頭否決,“公孫衍乃合縱代表,雖昔為秦將,收復河西,受封大良造,但其後配五國相印攻我秦國,名揚天下,於我秦國而言,功績略顯不足。”嬴政否定了公孫衍,並非否定公孫衍的能力,公孫衍做為首次提出合縱之人,並接連兩次成為縱約長,佩戴五國相印,能力自不必說。

“臣提議昔我秦國左丞相甘茂,甘茂素有賢名,十城不換。”王綰也開口提議。

嬴政卻是反問道:“寡人亦聽聞甘茂之賢名,但他之功績可能與商鞅、張儀、司馬錯得巴蜀之功比之?”這話讓王綰訕訕坐下。

甘茂能力自然不俗,通韜略,其實在秦國也出力不少。

但相較於前面三人,對秦國的功績自是遠遠不如,和公孫衍差不多。

“臣提議嚴君。”突然渭陽君開口說道。

嚴君便是樗裡疾(chu),也叫嬴疾,乃是惠文王同父異母的弟弟,都乃孝公血脈,其母為韓女,他有個綽號稱為‘智囊’,並且擅長外、軍事,以及相術,神後世的堪輿家皆奉其為相地術正宗,尊之為神。

後拜為右更,攻取魏國曲沃、趙國藺邑和楚國漢中,攻城略地。

秦武王即位後,驅逐張儀和魏章,任命戰功卓著的樗裡子為右丞相,通韜略的甘茂為左丞相。二人相得益彰,推動大規模對外戰爭,擴張秦國版圖,為後來秦國統一六國打下堅實基礎。

秦昭襄王元年,拜為丞相,主持朝政和宗族事務,七年後去世。

秦人有一句諺語:力則任鄙,智則樗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