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說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四五五章泰平問對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去歲末,吃了大虧的袁紹,不顧田豐的阻撓,以河間、中山、常山三國清倉糧草,向董換了萬餘匹上等駑馬,組成大戟士,由韓瓊眭元進兩人統領,誓要和曹再見一次高下。

徐州劉備,雖然和董有恩怨,可也明白騎軍的重要

他命麋竺設法買通雒陽鐵監馬監地官員,用徐州一年的錢糧為代價,得戰馬三千匹,軍械無數。

關中所產,必屬品。

對於董麾下出品的軍械,不僅僅是劉備眼紅,曹和袁紹,也都沒有放過。

甚至包括那江東孫策,和董有殺父之仇。也不得不收緊了帶,買來萬具元戎弩,裝備步卒。幾家諸侯當中,也就是曹對董的軍械需求較少。但曹所要的,卻包括了龍骨翻車,巨型水力風車…等,用於民生之上地器物。而這些器物地花費,也是格外驚人。

按道理說,董和諸侯是敵人,怎麼能提供這些給對方?那不是讓對手更加強大了嗎?

在這一點上,陳宮顧雍等人,力諫董,甚至不惜以辭官來要挾,請求董關閉三監市場。

對此。董在府中設宴。

藉口非常的直白:有荊襄名士龐德公一家來到長安,所以要擺下宴席,為龐公一家接風。

也許有人會問了:“龐德公怎麼來了?”呵呵,龐德公能不來嗎?家中兩個小子。都投靠了董。龐統龐林,如今已經是涼王幕府中舉足輕重地人物。所以,龐家的身上。不可避免的打上了董家地烙印,他不來能行嗎?

再加上早先的徐庶石韜,諸葛瑾也曾在他門下求學。

龐德公在荊襄,已經明顯的受到了來自荊襄世族的敵意。再不走,保不齊會出大事情了。

雖龐德公一起前來地,還有諸葛瑾的弟弟,諸葛均一家。

此外,又有一個董的故人隨同龐德公一起來到了長安。這個人。就是原揚州別駕,蒯良。

關中地發展勢頭,太猛了!

猛地讓各地的世家門閥,不得不放下偏見,用一種從未有過的眼光,來正視董。

正如同早先廬江陸遜,潁川荀適,譙縣夏侯霸…除了陸遜之外。荀適和夏侯霸兩人的身上,可以說有著極為鮮明的曹氏烙印。可即便如此,兩大家族也不得不讓他們來觀察一下。

當然了,他們也只能隱姓埋名。

除上述三人之外,長安郡學中還有一個學生。今年正好十六歲。此人的名字很怪異,叫做侯大。在郡學的學籍上著名,此人是在泰平元年,隨侯霸一同來到長安。陳留譙縣人,是侯霸的書童。但天資極為聰慧。而長安郡學地治學方針又是:不問門第出身。只要合格,皆可就學。

這侯大居然以比侯霸還要優異的成績考入了郡學。如今正處於郡學三年生。

一開始,董冀並沒有注意到這侯大的怪異處。此人入學之後,並不張揚,成績也是中規中矩。

然則後來還是周不疑發現,侯霸也好,荀適也罷,對這侯大似乎很尊敬。

這可就引起了董冀了注意了…

此人,非夏侯氏族人!這是董冀調查的第一個結果,而第二個結果就更有趣了,他似乎是曹氏族人。

侯大…

說文中註釋:大者,丕也!

董當時聽聞了這個名字之後,差一點給噎死。

曹丕?

呵呵,這也許就是古人的密碼吧。即便是用了假名字,也會和本名有牽連。就如同陸遜的假名宮孫一樣。陸,地也。五行為土,戊守中宮。相對應,宮,屬五音之列。宮、商、角(ju)徵(zh)羽。宮在五音中,對應五行之土。故而,這陸遜到了長安,改名叫宮孫。

古人的一點小把戲,但也很有趣。

董命董冀加強對曹丕等人的監控,一俟有不利於長安地行動,就地緝拿。若有反抗,格殺勿論。

而後,他的力就放在了其他的事情上。

蒯良前來,算作是荊襄世族對董發出的一個訊號。董自然不能等閒視之,接待規格極為隆重。

涼王幕府的宴會結束後,陳宮顧雍再次向董進諫。

董讓他們坐下,而後笑問道:“諸公,我且問上一問,這軍械設備生產出來,是做什麼用?”陳宮道:“軍械以兵事,設備以民用,千歲為何如此問?”董點點頭“那我再問諸公,我們把這些設備、軍械生產出來,除了供自己使用之外,堆放在庫府當中,能產生什麼作用?是能為我們帶來錢糧呢?還是可以讓我們地軍事民生更好?”

“這個…”

“我把這些設備和軍械給曹,給袁紹,並不是說我想要資助他們強大。有道是,率土之濱,莫非王土。我所做的,只是想要那些黎民百姓生活的更好而已。我們的敵人,是諸侯,卻非百姓。我們拼死拼活,也無非是想讓天下早些安定,令黎民安寧,可以更好的生活。”董如今也可以說出一番大道理了!

如果說,當年和蔡邕論天下時,他只是順口無意地回答。那麼如今,他已經學會了口是心非。

“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這道理無需我再為諸公來講解。”董喝了一口葡萄酒,清了清喉嚨,接著說:“我們把那些聚集了無數人心血智慧地東西,囤積在倉庫中,卻是白白的費了生產者,發明者地一番好意。再說了,就算他曹袁紹,劉備孫策得到了這些,我們就害怕了?就打不過他們嗎…呵呵,我想也不盡然。民心在我,大義在我,我又何懼哉?”這一場爭論,整整持續了一夜。

一開始只是就設備軍械馬匹而爭論,到了後來,卻變成了純脆的學術上爭論。董冀周不疑等人,剛開始也只是旁聽。但到了後來,發現參與爭論的人越來越多,覺得情況有點不妙。

龐德公來了!龐山民來了…

蒯良來了,黃承彥也過來了…

好傢伙,小小的書房裡,圍坐十餘人。一開始董還參與爭論,可到了後來,他就閉嘴了。

和這些人論口舌之爭,簡直是找死啊!

董冀和周不疑充當起了記錄者,後來蔡節也來了,黃月英也在旁聽,五六個人一起記錄。

這一場辯論,從民生到軍事,從具體的作,到學術的高度。

方方面面,無所不包括。《涼書-高祖本紀》和《泰平大事記》等幾本後世傳的書籍裡面,將這次辯論稱之為泰平問對。當然了,書中多以古文記錄,包括董的原話,也做了加工。

在這本《泰平問對》裡,董第一次提出了一個新穎的概念:超前意識。

而這個競爭的含義,不僅僅是單純的人與人競爭,還包括在生產,軍事,教育、發明等各方面的競爭。

若用董最原始的話語說:“我不怕曹掌握了我的技術,因為隨著我的技術在不斷推廣,我將掌握更好的技術。只要我始終領先於他人,那麼我就可以保持住我的優勢,立於不敗。”而董的這番言語,究竟對後世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誰也說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