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四章拉虎皮扯大旗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漢室存亡之秋,宵小四起,諸侯無行…政令不得行寧…亂臣挾天子以令諸侯,以梟雄之姿,置大義不顧…此乃漢室四百年未有之賊。
孤本小王,本可安居域外。
然高祖之社稷未敢忘懷,今以漢室之名,求取有行之士。
夫有行之士,未必能進取;進取之士,未必能有行。陳平豈篤行,蘇秦豈守信?而陳平定漢業,蘇秦濟弱燕。有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廢乎!有司明思此義,則士無遺滯,官無廢業奕…
建安元年四月初,入主長安的西漢王劉辨,對天下士人,發出一紙求賢令。
大意就是:如今漢室江山已經到了快要完蛋的時候了,可是那些所謂的諸侯,卻都是沒有德行的人,置漢室江山不顧,視百姓疾苦無物,實在是讓人痛心疾首。
我原本不是一個什麼了不起的人,大可以在西域安身立業,樂享逍遙。
但是高祖創立下的基業,我不能不聞不問。既然那些原本應該來理睬這些事情的人不出面處理,那麼我也只能勉為其難,出面來整治一番,還請有本事的人,都來幫我。
一如當年董卓的招賢令,不問你的德行,只問你的才能。
所不同的是,劉辨的這一紙求賢令裡面,把求賢的範圍縮小了一些,針對於‘士’。
而另一方面,在這一紙求賢令裡,把曹的‘奉天子以令諸侯’,改為了‘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文人的狠辣,就在於此。只是一個字的改變,卻令意義完全不同。
奉,是奉的意思,尊敬!
抰,卻是挾持,強迫。也就是說。所謂的天子政令,並非天子本意,而是被脅迫發出。這矛頭直指許昌的曹,更引用了當年許劭的評定,亂世梟雄四字。
等於把曹打上了亂臣賊子的烙印。
郭嘉拿著細作傳遞過來的求賢令榜文,竟然呆呆地說不出話來。
小師弟很高明啊,這麼一手,卻等於是讓曹。一下子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
除非曹還政給劉協,否則就坐實了這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罪名。
可問題就是,曹可能把手中的大權
還給劉協嗎?就算他願意,別人能答應?
跟隨曹的人。哪一個不是為了求取一個好出身。
如果曹真的還政給劉協,第一個不答應的,恐怕就是曹氏和夏侯氏兩族宗親。
“可知道這求賢令出自誰之手嗎?”郭嘉向荀攸問道。
“據說是出自軍師賈詡之手。”
“我就知道…董西平這一手玩兒的很高明嘛。居然敢以西漢王的名義發出。他難道不怕尾大甩不掉?到時候那些衝著西漢王過去地士子,會聽從他的命令?”說話的人。是程。
一個身高八尺,體貌奇魁的青年沉聲道:“他當然不怕。仲德先生沒發現,這一片求賢令地內容,實際上和上一次董卓的招賢令並沒有什麼區別。而且還著重的點出了蘇秦之…那蘇秦是什麼人?先求官於秦。後仕於燕,實乃無行小人。”蘇秦張儀,那是戰國時期最為著名的縱橫家。
青年說:“這篇榜文裡面透出了一個意思。就是一切以利益出發。只問前程。不管什麼道德。如此一來,這天下宵小。必然群聚於薰俷身邊。你要他們將什麼道德忠貞?只怕是可能
不大,誰能給他們帶來最大地利益,他們就跟隨誰。”郭嘉點頭“連消帶打,我那小師弟這一次玩兒的的確是漂亮。”
“那我們怎麼辦?”程不蹙眉,輕聲的問道:“是否應該給董西平來個反擊?”
“反擊?為什麼要反擊?”郭嘉笑道:“我們只要一站出來,肯定會著了他們地套兒,的我們好像多心虛似的。如今之計,我們不必理睬,該怎麼做就怎麼做,刀把子攥在我們地手裡…呵呵,我們現在要關心地是,如何平定汝南地張燕,那傢伙確是一個麻煩。”幾人聞聽,不約而同的點了點頭。
是啊,那張燕地確已經成了心腹之患,是油鹽不浸,誰也拿他沒有辦法。
這傢伙用兵極為老辣,手下也都是身經百戰的匪賊,端的是有點讓人到頭疼。
早先曹仁在汝南平定張燕的時候,雖然吃了虧,可說實話,沒有人在意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