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説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野火燒不盡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上完了學期最後一堂課,站在最喜愛的一班學生的面前,向他們致謝,道謝他們在這四個月裏的鼓勵、支持、瞭解、用功和這份永不蹺課的紀錄。然後,我站在講台上,向全體學生微微的彎下身去,説“謝謝你們所給我的一切。”學生們一個一個經過我,有的對我笑一笑,有的,上來説:“老師,謝謝你。”已是傍晚了,我捧着大疊的作業,慢慢走回宿舍。山上的冬總也是風雨,每一場課後筋疲力盡近乎虛的累,是繁華落盡之後的欣、喜悦、踏實和平安。於是,我去買一個便當,順路帶回家,燈下的夜和生命,付給批改到深更的散文和報告。答案,已經來了。追求和執着,在課室那一堂又一堂全力付出的燃燒裏,得到了肯定。四個月,為學生唸了多少本書,想了多少引他們、啓發他們的讀書寫作的花樣?在一張張大孩子的臉上,我,已清楚看見自己耕耘出來的青禾。在那每一堂安靜專注得連掉一針也聽得出來的課室裏,只有我的聲音,在講述一場繁華鮮活的人世和美麗。有的孩子,當我提醒重點,講兩遍三遍時,抄下了筆記,再閉上眼睛——他們不是在睡覺,他們正在刻下書本里所給我們的智慧、真理、人生的面相、藝術文學的美,和那份既朦朧又清楚的瞭解與認知。面對着這一羣知識的探索者,一點也不敢輕心,不能大意,不可錯用一個語句和觀念。我的肩上,擔着從來沒有的責任和使命。而且,這是當仁不讓的。下課之後,常常想到自己哲學系時的一位老師李杜先生,因為這位老師當年認真的哲學概論和重得不過氣來的邏輯課,打下了我這個學生今仍然應用在生活、思想裏的基礎和準則。老師,我永遠不能忘記您的賜予。一堂彩的課,不可能是枯燥的,如果老師付出了這份認真,堂上便有等着滋潤的幼苗和沃土。灑下去自己的心血吧,一個好農夫,當田就在你面前的時候,你不能再去做夢。我今天的孩子們,唸了全世界最有趣的學系——中國文學系,文藝創作組。這自然是十分主觀的看法,每一種學問裏,都有它本身的藏和神秘,只是看人喜歡那一種遊戲,便參加了那一場追求。我仍是説,退一步説,文藝創作組的學生除了勤讀小説詩歌戲劇評論之外,該用功的,目前便是在紙上創造另一次生命,這種生涯,説來又是多好。旁聽的同學多,共同科目選課的同學也滿,外系的孩子,並不是沒有文學的欣賞能力和這一份狂愛。那麼有教無類吧,孩子,你的臉上,已經濺到了書本的花瓣,老師,再給你一朵花。最不喜歡偶爾蹺了別的課,着氣爬上大成館五樓的學生,這份心,是真、是熱,可是聽課也得明白一氣呵成的道理。師生之間,除了書本之外,尚有時加深的溝通與瞭解;這份一貫,不能是標點句號,這是一道接連着奔湧而來的江河,偶爾的來聽課,是不得已撞堂,取捨兩難,結果呢?兩個都失去了,沒有得到一個完全的。師生之間心靈的契合,一剎相處只是越出來的火花,不能長久。課堂上,我要求的是越狂喜之後沉澱下來的結晶。這個實驗,需要慢火、時間和雙方的努力,戰國之後,才有秋;好一場智慧的長跑,標竿卻是永恆。知道學海無涯,我們發心做做笨人,孩子,跟老師一起慢慢跑,好不好?一面跑一面看風景吃東西玩遊戲説笑話,讓我們去追求那永不肯醒的痴和真心。它是值得的,裏面沒有如果。有一天,當我們跑累了,坐下來,休息一會兒,回頭看一看,那些綠水青山裏,全是我們的足跡。那時候,你必然有汗,可是你不會汗顏。我們沒有跟什麼人競賽,我們只是在做一場自自然然的遊戲,甘心情願又不刻意,是不是?如果真是我的孩子們,這個是不是,都已是多餘的了。只有那麼一堂課,我的講台上少了一杯茶,忍耐了兩小時的渴累,我笑着向學生説:“謝謝你們聽課,下星期再見!”回到宿舍裏,我自責得很厲害,幾乎不能改作業。不是好老師,失敗的老師,不配做老師——我埋在自己的手臂裏,難過得很,忘了去買便當。自從搬到宿舍來之後,房間永遠整整齊齊,地上一片細細的紙屑都趕快拾起來,不肯它破壞了這份整潔安適的美和美中的規矩,這個,在我,就是自然。潛意識裏,期望在生活上,也做一個師長的榜樣,孩子下課來的時候,給他們一杯熱茶,一個舒適又可以吐心事的環境,和一盞夜間的明燈。然而,這些默默的禮貌和教化,卻換不來那份書本與生活的融。一個不懂得看見老師講台上沒有茶的學生,或是明明看見了卻事不關己的學生,並沒有受到真正的教育,書,在生活行事為人上不用出來,便是白讀。這份生活的白卷,是不是我——一個做老師的失職?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永遠不肯在課堂上講一句重話,孩子們因為不能肯定自己,已經自卑而了。責罵治標不治本,如何同時治標治本,但看自己的智慧和學生的自愛了。下一堂課,仍然沒有那一杯象徵許多東西的茶,老師輕輕講了一個笑話,全班大半的人笑了,一個學生笑了不算,站起來,左轉,走出去,那杯茶立即來了。在以後的學期裏,不止是茶與同情,以後的課裏,又有了許多書本之外師生之間出自內心的禮貌和教養。彼此的改進,使我覺得心情又是一次學生,而我的老師們,卻坐在我面前笑咪咪的聽講。風化雨,誰又是風?誰又是雨?孩子,你們在老師的心底,做了一場化學的魔術,怎麼自己還不曉得呢?改作業,又是一個個孤寂的深夜和長跑。低等的孩子,拉他一把,給他一隻手臂,一定成為中等。中等的孩子,勵他鼓勵他,可能更進一步,成為優等。優等的孩子,最優等的,老師批改你們的心語時,有幾次,擲筆嘆息,但覺狂喜如海在心裏上升——這份不必止住的狂喜,不只在於青出於藍的快,也在每一份進步的作業裏。學期初,來的作文那麼空和鬆散,學期末,顯然的進步就是無言的吶喊,在叫。在為老師叫:“陳老師加油!加油!加油!”孩子,你們死老師了,如果老師不讀書、不冥想、不體驗、不下決心過一個完全擋掉應酬的生活,如何有良知再面對你們給我的成績?謝謝這一切的勵,我的學生們,老師再一次低低的彎下了,在向你們道謝。學問,是一張魚網,一個結一個結,結出了捕魚的工具。孩子,不要怪老師在文學課講美術的畫派,不要怪老師在散文課唸詩,不要怪老師明明國外住了十六年,卻一直強迫你們先看中國古典小説,也不要怪老師黑板寫滿又不能擦的時候,站在椅子上去寫最上層黑板的空邊,不要怪老師上課帶錄音機放音樂,不要怪老師把披風張開來説十分鐘如何做一件經濟又禦寒的外衣,不要怪老師也穿着白襪子平底鞋和牛仔褲,不要怪老師在你的作業上全是紅字,硬軟兼施;不要不要請不要——這一切,有一,你長大了,全有答案。

“老師,你還是走吧!在這兒,真懂得你的又有幾個?與其在台灣教化出幾批陶陶然不知有他的工匠,莫如好好的在外域落地生,尋着幸福。化生一樹林中國枝杆的新品種。自然不能恨你的走,不是——”這一封沒有具名的信,字跡眼,必是我孩子中的一個到宿舍的門縫中來的。這封信,沒有要我留下,只因為痛惜。看完信,第一個想的是稱呼;這一代的孩子不太會用您,而常常用你,該不該講一講您字裏的距離之美和含意?一字之差,差了下面那個心字,便不相同了,雖是小節,下學期仍是提一提比較周全。愛我的孩子,你以為老師這份付出得不回當得的代價?要我走卻又不恨我走,又有多少無言的情意、悵然和了解。寫信給我的孩子,雖然你低估了老師,也低估了同學,這全是出於一片愛師之心才寫的肺腑之言,老師謝你。孩子,看重你的老師——你是看重了,謝謝——。老師不是飛蛾撲火的漫烈士,老師骨子裏是個有良知的生意人,講課,自然會問:自己給了學生些什麼?學生又給了老師什麼?如果只是給,而沒有收,老師便退;如果只是收而沒有給。老師更當退。但是急勇退之前的持、守、進、執的堅持仍然有待時間的考驗和自我價值的判斷與選擇。蠶到死,蠟炬成灰的境界並不算最高,但老師的功力目前正走在這一步上,再提升,只在等待自然的造化,目前不能強求,便順其自然的執着下去吧。這封信裏提到工匠兩字,我個人,卻恰恰十分欣賞工匠的本份和不知有他的陶陶然。如果同學裏,真能造出幾個做人本本份份的工匠來,也算是授業部分的成績了。再不然——廬山煙雨浙江,不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來無一物,還可以——起腳再尋浙江啊。(注:原詩末句“廬山煙雨”四字,被沈君山先生改為“起腳再尋”)教學,是一件有耕耘有收穫又有大快樂的事情。一心要做的農夫,終於找到了自己的一百畝田,手裏拿着不同的一把又一把種子,心裏放出了血,口裏傳出了藏在生命中豐盛、豔美和神秘的信息,種子怎麼捨得不發芽生再茁壯?答應我的恩師張其昀先生,只回國執教一年,也看見我們的主任高輝陽先生付在老師手中那份自由與尊重。這都不夠留住我自私的心,這不夠,如果那塊分給我的田,不肯回報我生的歡喜、顏和果實,我仍然沒有留下來的理由和愛。田在發芽了,守田的人,你能不能走?我聽到了青禾在生長的聲音,那麼快速的拚命長向天空,那生長的鄉聲,如火、燃燒了‮夜午‬夢迴時無法取代的寒冷和孤寂。我的孩子們,再謝你們一次。當一個人。三次向你道謝的時候,他,已是你的了。孩子,你們是我的心肝寶貝,我的雙手和雙肩暫時挑着各位,挑到你們長成了樹苗,被移植到另一個環境去生長的時候,我大概才能夠明白一個母親看見兒女遠走高飛時的眼淚和快樂。要老師一年還是永遠?請回答我,我的學生們,請回答我。做母親的愛,當嬰兒誕生的那一剎,卻已是一生一世,地老天荒。有話要説愛我的朋友,你們知不知心,真正知心嗎?知道我,也有一顆心,而不只是浮名三嗎?你們如果知心,當知道我回國來是為了誰?又是為了什麼責任和那一份付出?你以為我回來。是為了錦上添花還加織花邊嗎?人生一世,也不過是一個又一個二十四小時的疊積,在這樣寶貴的光陰裏,我必須明白自己的選擇,是為和朋友相聚的累與歡喜,還是為自己的學生?我不戴錶,可是我知道已是什麼時刻。愛我的朋友,你們不知心,你們的電話鈴吵得我母親幾乎神崩潰,吵得我永遠不敢回家。吵得我以為自己失去了禮貌和不通人情。事實上,是你們——我的朋友,不懂得君子之淡如水的道理,更沒有在我的付出和使命裏給我過尊嚴、看重和支持。你們只是來搶時間,將我本當給教育的熱忱、力和本份,在一次又一次沒有意義的相聚裏,耗失。失禮的是你們,不是我。這個社會,請求你,給我一份自己選擇的權利,請求你,不要為着自己的一點蠅頭小利而處處麻煩人,不要輕視教育工作者必須的安靜和努力,不要常常座談,但求自己進修。不要因為你們視作當然的生活方式和來往,摧毀了一個真正願意為中國青少年付出心血的靈魂。請求自己,不要在一年滿了的時候,被太多方式不合適於我的關心再度迫出國門,自我放逐。請求你,不要我為了人情包袱的巨大壓力,常常瀟瀟夜雨,而不敢取捨。不要我變成泥菩薩,自身難保。請支持我,為中國教育,再燃燒一次,請求你,改變對待我的方式,寫信來鼓勵的時候,不要強迫我回信,不要轉託人情來請我吃飯,不要單個的來數説你個人的傷要求支持,更不能要求我替你去佈置房間。你丟你撿,不是你丟叫我去撿;你管你自己,如同我管理我自己吧!誰愛國家,是你還是我?當我,為中國燃燒的時候,你——為什麼來擾亂?你真愛我嗎?你真愛中國的希望嗎?問問自己!母親不許我發表這篇稿子。母親是個經歷過人世風霜的周全人,她因此有懼怕,本能的要保護她的女兒。可是,女兒是不悔的人,這份不悔之前,有她的三思而後行,有她一向不為人知的執着、冷靜與看守自己。人,看到的只是三的眼淚和笑容,在這份淚笑之間,還有更巨大的東西在心裏醖釀,成,壯大。反過來説,萬事都是有益,在這一場又一場永無寧的應酬和勉強裏,我被迫出了心裏的話,被迫出了不屈服的決心,也更看清楚了,自己的付出,在哪一個方向才是真有意義。回過來説我的教學和孩子,我知道要説什麼。孩子,我們還年輕,老師和你們永遠一起年輕而謙卑,在這份沒有代溝的共同追求裏,做一個勇士,一個自自然然的勇士。如果你,我的學生,有朝一,屈服於社會,同合污,而沒有擔起你個人的責任和認知,那麼,我沒有教好你,而你,也不必再稱我任何一個名字。三,你又胡鬧了,你還不去中南美洲,你還在中國又中國,你走不走?不要急,故事慢慢的總會講,我去了一趟回來都還沒講完,你沒去的怎麼急成那個樣子。我們先一起在中國工作工作,再去遊玩中南美洲好不好?你不是自相矛盾,你上一段文章裏不是工作時遊戲、遊戲時工作嗎?自己講的話,怎麼又反悔了?三——我沒有矛盾,這是你個人體驗的層次問題。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句話,你懂了嗎?我不曉得。我懂了嗎?我確定懂了。這個社會的可恨與可憫,就在於如我母親那樣怕事的人太多,而怕事後面一次又一次的教訓,卻是使得一個人不敢開口的原因。但是,當一個發願做清道夫的人,難道怕衣服髒嗎?當,沉默的大眾,不再是大多數,而是全部的時候,我們這一羣平凡的人,到哪裏去聽真理的迴音?不,你又錯了,我的朋友,我仍然記掛你,愛你,沒有因為教書而看輕了任何人世的情懷、温柔和社會人際關係的重要。我只是在請求一份瞭解、認同和生活方式、時間控制的改變;也更在於自我的突破和智慧,這都又還不夠,我只能要求自己,在一份行動的表現裏,付出決心、毅力和不斷的反省與進步。不然,什麼都是白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