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5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四十一章血洒京城(二)而国内又不平静,贼军四起,朱由检无力对吴三桂用兵,而吴三桂也因有后金在侧,相互制衡,大明方可保无恙,可若是有朝一吴三桂灭了后金,以他吴三桂的
格必然要挥师南下,到时大明江山难保。今
袁崇焕
吴襄当众发誓,总算解了朱由检后顾之忧,只要能尽快平了国内之
,到时集全国之力,难道还不能制服区区辽东,到时再挥军北上,平复后金,自己便可中兴大明,再现大明往
辉煌。
如此说来,袁崇焕却又是为大明立了一功。按理是朱由检冤枉了袁崇焕,而袁崇焕却不计前嫌,以死报国,朱由检更应为袁崇焕平反,可朱由检此时不过是个不到二十岁的青年,如在现代,可以说还是个孩子,为了自己那可怜的面子,如何肯向一个已死的罪臣低头认错,不然皇家颜面何在,自己这个万岁的颜面何在?可他却不知,如今袁崇焕在城上以死报国,朝野上下何人不知是他朱由检冤枉了袁崇焕,而他又死不肯认错,他这个昏君的名头算是被坐实了。在历史上,袁崇焕无罪被杀,对于明朝整个军队士气打击非常沉重。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明朝才有整个部队向清投降的事。更有人带了西洋大炮过去,
清开始自行铸炮。辽东将士都说:“袁督师这样忠勇,还不能免,我们在这里又干甚么?”降清的将士写信给明将,总是指责明朝昏君
臣陷害忠良。不过此时有了与历史上不同的吴三桂,原本朱由检的昏庸只会便宜了后金那群蛮子,可现在却是便宜了吴三桂。朱由检的死不认错,致使袁崇焕至死也未获得平反,只能背负着一身冤屈命归黄泉。不过他对来援的吴襄却是赞赏有嘉。当
便叫吴襄入
面圣,又赏赐了黄金、白银以示奖励。随后又提升其为兵部右待郎,官进一品,本为二品副总兵的吴襄此时也晋升为从一品。
只是朱由检随后又暗自叫来兵部尚书孙承宗,命其严密注视吴襄一举一动,而军中机密也不准教其知晓。老辣的孙承宗此时也明白了朱由检的意思,便是用高官厚禄将吴襄留在京中,以做人质,教那吴三桂不敢来,却又不给吴襄实权,怕他与吴三桂里应外合,谋算大明朝的万里江山。此时辽东援军的中军何可刚、后军祖大寿也先后赶到京城,可朱由检却不敢让他们进京城半步。此时京城经过后金攻伐,十几万大军还有一战力之的不过三成,而两人所率援军却有四万之众,又多是战力颇强的辽东军,加上吴襄的五千吴家军,若是他们进了京城,心有不轨,自己这个万岁怕是便要当到头了。因此只让他们在城外就地驻扎,派人送来粮草、银两犒赏劳军。三
后又以京城之围已解,命他们回辽东驻防。其实朱由检对这四万援军也是心
得很,有心将他们收入账下,以削弱吴三桂实力,可又怕他们不是诚心归顺,反而添
。加上又有孙承宗劝他,辽东失了这四万将士,恐怕再难抵御后金进攻,若辽东一失,则京城危矣。
祖大寿在城下驻守三,心中却无时不掂念着辽东,掂念着自己的义州城,不知皇太极此次大败而归是否会拿他的义州出气,见京城无恙早就想率军回辽东,只是苦于无旨不敢轻举妄动。而何可刚从接到圣旨的一刻却有些不知何去何从。他明白,袁督师一去,吴三桂又被封为辽东总兵,总领辽东兵马,任吴、祖两家在辽东的势力,此后的辽东必是吴三桂的天下,自己在辽东若想立足恐怕便得效忠于吴三桂。虽然他本有一腔报国热血,可就在袁督师无故下狱时,这腔热血便已冷了。更何况自己的早就被刻上了辽东的标记,万岁下旨让自己回辽东,便可见他是把自己当成了吴三桂的人,就算自己此时提出要为万岁效力,恐怕那朱由检也不会相信自己,想到袁督师那等忠君为国之人,仍难免被人怀疑,何可刚自问自己不如袁督师多矣,若在朱由检手下,最后怕也难有好下场。何况此时种种迹象表明,这吴三桂怕是已有反意。前些时
自己也曾亲眼见过吴家军的战力,仅凭五千人便大败后金几万将士,更别说关内那些大明的老爷兵了,如果双方作战,吴家军足可以一敌十且可大胜而归。如此说来,真的效忠于吴三桂也未必不是一条出路,若吴三桂真的可以称帝,自己便是开国无勋,一生荣华富贵自然不在话下。想及此处,何可刚终于下了决心,与其一生郁郁而终,还不如拼上一拼,便跟着他吴三桂吧。祖大寿却不知何可刚想法,而且他是当局者
,这段时间又没有机会与三桂谈心,直到此时他也未知吴三桂已有反心,与朱由检已经撕破了脸。在接到圣旨,他亲自来找何可刚,问何可刚何时动身。
何可刚即已下决心,对祖大寿这位吴三桂的舅父当然不敢失礼,只是道:“一切尽听将军吩咐。”祖大寿归心似箭,一听此话,也未多想,何可刚官职虽不如他,可与他也无直接隶属关系,为何会尽听他的吩咐。只是连道:“好,那咱们便立即动身如何?唉,我实在是掂念着义州那几十万百姓,若皇太极一怒之下攻击义州,仅任城中几万儿郎怕是难以抵挡。”
“将军放宽心,有吴将军在辽东,想那皇太极必讨不了好去。”说起吴三桂,祖大寿也是倍自豪,虽然两人并无直接血缘关系,可名义上吴三桂毕竟是自己外甥,有人夸他,便如同夸奖自己的一般。当下祖大寿与何可刚召集部下,准备挥师北上,回转辽东。说起来两人手下四万将士中有一大半原本并非两人下属,而是半路召集而来。其中有饥寒
迫无法生存的贫民,有心怀忠义的盗匪,有被后金打败的游兵散勇,只是在为国为民、抵御外辱的大旗下召集到了一起,此时祖、何两人要回军辽东,当然要问问这些人何去何从。祖大寿没想到这两万余人中竟有九成愿随他们去辽东。一方面这些贫民、盗匪也是生活所迫,留在关内生活困顿,那些战败的残兵败将们更怕回乡后被人以逃兵问罪,而辽东这几年在袁崇焕的经营下已恢复了些元气,又有吴祖两家大力发展经济,此时的辽东已非往
千里无人烟的荒芜之地。另一方面他们在军中也早就听那些辽东将士说起过吴三桂,其大智大勇、大仁大义更让这些人心生向往。只是这此人当中还有许多有家室托累,祖大寿此时如同人贩子一般,一听到人口便是双眼放光,当下尽起军中钱粮,
给那些有家室的人,让他们回乡聚集家人,一同出关,而且他还保证,只要他们到了义州,不但会将他们召集入伍,还给他们的家人分房分地。这两万余人喜出往外,暗道,真是跟对人了。
随同祖大寿等人一起上路的还有吴襄的五千吴家军。吴襄留在京城任兵部右待郎,这五千人留在这里没有半点用处,而辽东却四面树敌,没有点实力,实在是无法自保。祖大寿率军走后,吴襄几次到兵部想要履行他的职责,可那些官员见到吴襄虽然脸上是笑容,恭敬有嘉,可却从不让他做事,也从未拿一份军中密报吴襄过目,他这个兵部右待郎当得实在是轻闲。此时吴襄也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名为升职,可实际上却只是一个人质,用来牵制自己儿子的人质。这段时间他对自己儿子和当今万岁之间的矛盾也有所了解,本来对大明忠心不二的他此时心中也起了波澜,先是自己的最为敬重的袁崇焕无故被贬,只能自尽以明心志。自己儿子初到京城便辅佐朱由检登上皇位,可朱由检不但不知
恩,反而百般为难三桂,致使三桂几次遇险,若不是三桂武艺出众,恐怕此时早已一命呜呼,难怪连袁督师也说吴三桂是情有可原。想来自己也是十分惭愧,为人父者竟对自己儿子在京中状况也不了解,让他一个十几岁的孩子面对如此凶险。而自己这些年来能从一个小小的千户进升到此时的从一品大员,却全是因为三桂,自己的这个父亲实在有些失职。在亲情与忠义之间,吴襄第一次犹豫了,他不知道是应该舍弃亲情以全忠义,还是舍弃忠义以全亲情。不过他此时身在京城却无事可做,到是有的是时间来考虑这个问题。
再说皇太极,他从京城撤军后,心念盛京安危,一路不敢耽搁,避开辽东援军,挥师向东趋通州,攻下通州以南的张家湾,再东渡运河,攻下被辽东援军重新占领的香河、三河、玉田、永平、滦州,最后驻扎在三屯营。一路上明朝官员将领几十人战死,而各路援兵却不敢前往救援。在三屯营,后金军分兵两路,皇太极率五万铁骑出大安口,绕道蒙古,驰援盛京。而阿则率其余三万人殿后,同时在大明境内大肆掠杀,将三屯屯附近遵化、蓟州、迁安、义安等地尽数屠城,所过之处人畜不留,只给大明留下了一地狼藉。几
后才带着抢来的钱粮同样出了大安口返回盛京。至十二月末,皇太极终于赶回了盛京城下,却并不见明军,再见盛京城无恙,终于放下心来。城中多尔衮率城中军民出城三里
接皇太极的大军。这一月来,多尔衮真是食不知味,寝不安眠,每
城外明军大炮轰鸣,他却要在城中凑齐敌军所需粮草、金银。为了筹集银粮他可是没少受后金军民责骂,真是里外不是人,这种
子他真是过够了,若皇太极再不回来,他不知自己会不会疯了。多尔衮来到皇太极驾前,跪倒在地,向皇太极请罪道:“大汗,属下无能,无力剿灭吴三桂等人,反而被迫以城中钱粮资敌,请大汗责罚。”多尔衮这是以退为进,要是让皇太极先开口,自己便被动了。
皇太极见盛京城总算还在自己手上,心情大好,道:“起来吧,你能以万余军卒与那吴三桂四万大军周旋一月有余,力保城池不失,何罪之有?只是明军现在何处?为何不见踪迹?”
“启禀大汗,想是那吴三桂得知大汗回援,前几便已撤军,属下也不敢派人追赶,只派了几只暗哨跟在后面,可却被吴三桂派人斩杀,现在也不吴三桂身在何处。”皇太极点点头,这也怪不了多尔衮,实是实力不济,便道:“好了,一切进城再行详谈。”多尔衮听完心中一喜,看来这关是过去了,忙道:“请大汗入城。”说完率前来
接的后金军卒分立两侧,恭
皇太极入城。皇太极虽然从多尔衮信中已经知晓明军用一种新式大炮攻城,当时情况万分危急,不然多尔衮也不敢私下答应以城中钱粮换明军停止攻城,可他率大军行至盛京城下时,看到千疮百孔的城墙时还是心惊不已,不知明军这种新式火炮到底威力有多大,
后两军
战又该如何防范。进了城,他又发现城中百姓个个有气无力,面黄肌瘦,不
问跟在身边的多尔衮:“这是怎么回事?”多尔衮也不敢隐瞒,道:“为了凑齐吴三桂所要粮草,城中即将断粮,连士兵都只能每
两餐,这些百姓自是无力照顾。不过我已让各地马上运粮过来,用不上三五
第一批粮食便可运到。”皇太极心中明了,今年各地收成本就一般,用来维持本地军民生活都还有些困难,不然自己又保必要入关抢夺大明。此时才十二月末,正是冰封千里的时节,北地
天来得晚,就算是山中可以裹腹的野菜、野果也要四五月份才能下来,粮食更是要再等上上大半年时间,看来今后的
子又不好过了。多尔衮见皇太极不说话,他也不敢开口,在众人
腹心事中终于来到
前。皇太极下令道:“全军一路劳累,各自回营歇息,众将随我进
议事。”皇太极说完自己已先走一步,进了
门,多尔衮跟在身后,其余众将则各自安排本部人马回营。可没等他们安排妥当,就听
中有人嗥叫,其声音如受伤的野兽发出最后的嘶鸣:“吴三桂,我与你誓不两立!不将你挫骨扬灰,难消我心头之恨!”众将不知
中发生何事,忙匆匆进
。
来到殿内,却见皇太极正站在大殿中央,手持随身宝剑,怒目圆睁。而多尔衮则跪在一边,一言不发。代善不知皇太极这是怎么了,忙道:“大汗,发生何事?”皇太极气得面铁青,手中宝剑向前一指“这…这…”却是说不出话。代善顺着皇太极所指方向看去,却见面前空空如野,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地方,更不明白皇太极为何发怒。
“龙…椅…”皇太极咬牙切齿的道。这时代善才反应过来,这大殿本是皇太极召见群臣的地方,为了显示其威严,大殿是仿照大明所建,尽其奢华,四周墙壁及殿内立柱都是雕龙画凤,又用金银宝石镶嵌,而且皇太极还命人打造了一座纯金的龙椅,若不是怕招大明及蒙古、朝鲜不,皇太极早就称帝了。可此时这龙椅竟不在了,再向四面看去,却发现原本镶嵌着黄金宝石的墙壁上只留下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窟窿,黄金宝石都已不翼而飞。
这也难怪皇太极会大发雷霆,代善走到多尔衮身边,小声问道:“多尔衮,这是怎么回事?”多尔衮苦着脸道:“还不是那吴三桂,他自十一月十围城,我与他十二
和谈,他要我负责他八万大军的粮草饷银,同时每天要给他黄金八千两,不然便要全力攻城,为了保住盛京,我敢不给吗?直到吴三桂前几
撤军,共计四十三天,便要付他三十四万四千两黄金。府库中总共也不过十五万两黄金,相差甚远,我只能四处筹集,可最后几
,城中不论是大小官员,还是普通百姓都被收刮一空,无奈之下,我只能…”代善听后,暗道:这也就难怪皇太极会如此愤怒,连龙椅都被人给抢走了,他这个大汗威严何在?这时皇太极终于平息下来,对多尔衮道:“好了,你起来吧,这也怪不得你,能保住盛京,区区龙椅算得了什么。待阿
回来必能补上这些损失,到时再打造新的。”随后几天,皇太极忙于城中善后工作。此时的盛京城已不复往
繁华,城中军民损失钱财事小,缺少粮食才是最重要的,好在多尔衮派到其他各处求援的军卒陆续回来,并带回了一些粮食,虽然仅够盛京军民支持半月,但皇太极也不着急。阿
率三万大军在关内大肆收刮,早有信使回报,说阿
不但抢到了大批钱财,并在遵化、蓟州、迁安、义安等城抢到粮食几十万石,足够盛京所用。解决了粮食的困扰,皇太极这才有空询问多尔衮吴三桂攻城详情。多尔衮将当
详情一五一十说与皇太极。皇太极听后却是久久无语,过了半响才道:“多尔衮,你说若吴三桂再来攻城,盛京能不能守得住?”
“有大汗在,有后金几万勇士在,他吴三桂岂敢再来犯我盛京。”
“说实话!”皇太极有些不的打断多尔衮道。
“是!说实话。”多尔衮想了一会儿却道:“我也不知道。”皇太极没想到多尔衮憋了半天,竟是“不知道”气得一拍桌案“连这你也不知道,那你知道什么?”多尔衮见皇太极发怒,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道:“大汗,我的意思是说如果吴三桂还像这次只带四万余人围攻盛京,咱们可以用城中骑兵从各城门同时出击,以多打少,必能将明军打败。可若是吴三桂增加围城人数,明军的辽东铁骑本就不弱于我们,特别是吴三桂手下骑兵火器犀利,骑术湛,恐怕形势不容乐观。而且他们的那种新式大炮威力巨大,又十分方便,只要在地上挖个坑便可以,那还不是要多少有多少,而我们却对他们的这种大炮没有半点办法,只要他们的弹药足够,就算是再坚固的城池也难保不会被攻破。”皇太极听后若有所思,暗道:什么时侯我后金对付大明竟也需要以多打少才能获胜了,如真是这样,就算后金全民皆兵,又能召出多少军卒,
后这仗还怎么打?说起来吴三桂之所以能围攻盛京,却是因为城中没有一门可以用于远攻的大炮,若是盛京也像大明京师一样在城上多摆些红衣大炮,就凭吴三桂这种
程仅比弓箭稍远的土炮如何能是敌手?恐怕没等他们挖好坑,便已被炸死了。只可惜自己往
过于注重骑兵,认为最好的防守便是进攻,只要把敌人打得落花
水,他们又岂有能力来攻击自己的都城?至于明军的红衣大炮防守还可以,若用这种重达几千斤乃至几万斤的大炮来进攻,简直就是笑谈,这种庞然大物如何能像骑兵一般机动灵活。些年来这种战法也的确奏效,只是却遇到了吴三桂这个怪胎,若不是吴三桂,皇太极相信自己一统关外,直至南下攻入关内也不过是时间问题。可今天自己却不得不考虑防守的问题。想及此处,皇太极让多尔衮将新投入后金的明将尚可喜叫来,想问问尚可喜是否知道大炮的制法,那怕是花大价钱买来几门也是好的。
尚可喜自投入后金,可以说是意气风发,在攻击遵化城时立下大功,又得皇太极封赏。听到皇太极召他入,虽不知何事,却不敢怠慢,马上来见皇太极。皇太极见到尚可喜并没有急着问红衣大炮的事,他是怕这尚可喜刚刚投降过来,若是让他知道自己竟被吴三桂围攻,而且损失惨重,会另起他心,因此只是道:“尚将军,在我后金可还习惯?若有什么需要尽管说。”尚可喜闻言忙道:“末将在此一切顺心,烦劳大汗关心,末将
不尽。”
“嗯。”随后皇太极又与尚可喜说了会闲话,才道:“尚将军,此次入关,几乎可破大明京城,没想到却被其城上红衣大炮所阻,其威力确实巨大,我也见之心喜,不知尚将军可知其制法?”尚可喜在军中已经听说后金盛京被围之事,只是皇太极不提,他也不敢提,免得皇太极不高兴。不过此时听皇太极提起红衣大炮,立即明白皇太极是想用红衣大炮守城,以应对吴三桂的土炮,忙道:“大汗,那红衣大炮本是海外蛮夷所制,末将实是不知其制法。”说完看皇太极面有失望之,又道:“不过末将倒是有两位兄弟,对火器颇有研究。”皇太极一听大喜,忙问道:“他们是何人,现在何处?”
“他二人名为孔有德、耿仲明,与属下相同,原为将军部下,自
将军被那袁蛮子杀害后,二人与朝庭新任皮岛将军不和,现已投奔了登莱巡抚孙元化。”
“那你与他二人可有联系?可能说得二人来投?”尚可喜此时却无把握,只能道:“属下愿一试,只是成与不成却在两可之间。”
“好,你尽管去做,不论二人有何要求都可答应他们。”尚可喜领命后出了门,书信一封让人带与二人。皇太极此时心情大好,若是盛京城上安上大炮,又何惧吴三桂等人,到时后顾无忧,自然可与吴三桂一战。可就在他踌躇
志时,外面有人慌慌张张的冲进
门,见了皇太极,忙道:“启禀大汗,大事不好,贝勒爷阿
派来信使,说他们被吴三桂伏击,损失惨重,请大汗速派援军,以解危急。”
“什么?阿被吴三桂伏击?这怎么可能,那吴三桂不是已经回义州了吗?”皇太极因知道吴三桂用兵鬼神莫测,自回到盛京后便派出大量哨探打探吴三桂消息,前几
还有哨探说亲眼见到吴三桂的将旗在义州城飘扬,皇太极才放下心来,可今
怎么又会出现在草原上伏击阿
。不过此时再追究那个哨探也没有用了,皇太极马上召来众将领,大殿议事。当众将听说阿
被伏击时,就连一向与阿
不和的代善也是惊惶失
,只因阿
随军携带着在关内抢夺的大批金银珠宝,还有此时盛京最为紧缺的粮草。若是这批粮草有失,后金不需要明军再来进攻,恐怕也
不过今年冬天了。
事关全城几十万军兵的生死,皇太极及众将领也无瑕细谈,仅用了半个时辰便商量妥当,命代善及多尔衮率四万铁骑救援阿,务必要将阿
军中那几十万石粮食运回盛京,以解燃眉之急。而皇太极则率近三万军卒坐阵盛京,以防中了吴三桂调虎离山之计,被他再杀个回马
,取了盛京。当天傍晚,代善及多尔衮便出了城,冒着严寒,高举灯笼火把连夜行军,他们也知道能早到一分钟,便能减少一分损失,多带回一斤粮食也许便可多活一人。再说阿
等人,他们奉命断后,抢夺了遵化、蓟州、迁安、义安等城后,从大安口出关,一路过青龙、建昌、朝
、
新,这
午时已来到饶
河畔,距盛京不过一
路程。因皇太极早将盛京城情况告知阿
,阿
此时也知道自己随军的这几十万石粮食实是盛京的救命仙丹。出了大安口后,他不敢有一丝大意,生怕蒙古诸部见财起意,因此将三万将士分为前中后三军,各有万人,而粮草钱财则随中军同行。
一路上也不知有多少人暗中观察着这支大军的动向,不过因阿军势浩大,无人敢
虎须。直到了饶
河畔,阿
才终于松了口气。此地已属后金管辖,虽因前段时间吴三桂进攻盛京,大军一路行来,将这一带的后金岗哨清扫一空,可随着吴三桂撤军,这里的岗哨已经恢复。阿
召来岗哨中军卒,问明附近情况,得知附近并无动静,阿
知道等在盛京的皇太极此时已是望眼
穿,只等着自己带着这批粮草救急。当下也顾不得军卒辛苦,命先锋一万将士先行过河,就地埋锅造饭,等中军及后军过河后,用过午饭大军再行开拔,务必在今天连夜赶到盛京。饶
河宽有五十余米,深处达五六米,若是平时,这三万大军过河倒要费些周折,可此时正是数九寒冬,河面早已结冰,冰层厚达一米有余,别说在上面跑马,就是把明军的红衣大炮放在上面也无大碍,加上前段时间正好下了场大雪,河面又不滑,正好大军通过。一万先锋仅用了不到半个时辰便已赶到河对岸,派出警戒后埋锅造饭。一万后军则在河的另一岸负责警戒,中军一万士卒押着几万辆大车准备过河。这几万辆大车及负责赶车的车老板都是后金在关内屠城时特意留下的,这些赶车的车老板被后金大军杀得家破人亡,对后金军卒恨之入骨,可为了保命,只能听从安排。他们面对后金几万大军虽不敢暴
,可只要后金军卒一个照看不到,他们便会搞些小动作,或是用力
打拉车的牲口使牲口受惊,或是折断车轴,总之是无所不用其极。
今到了这饶
河畔,他们早就从押运他们的后金军卒口中得知,这里距离盛京不过一
路程,过了河也不知这一辈子还有没有机会再回来,因此今
的破坏行动更是达到了一个高峰。走在最前面的千余辆大车刚上了冰面,未到一半便有四百余辆发生了各种大大小小的
病,其中仅是受惊的马匹便有几十匹,这几十匹惊马拉着大车在冰面上横冲直撞,不但将车上的粮草洒得遍地都是,更撞坏了周围的十几辆马车,还撞伤了几个后金士卒。看得其他车老板眼红不已,暗道自己怎么就没这本事,这该死的马怎么打它它也不惊,害得自己只能将车轴用木
别折。
第四十二章伏击饶(一)因为这种突发状况,车队只好无奈的停在冰面上,进退不得。那些后金军卒让他们上阵杀敌他们在行,让他们修车那可是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可若是没了马车,这几十万石粮食难道让他们背回去不成。只能让这些车夫就地修车。这些有
病的车挡住了去路,几万辆大车只能停止前进,在岸上等着。后金也不是没想过让其余大车绕路,可这些大车本就已经是每五十辆为一排,相距十余米同时前行,千余辆大车在冰面上拖出去几百米,若再绕路,恐怕绵延几千米也不够。一方面要考虑这冰面的承受能力,另一方面又要考虑警戒力量是否足够,三万大军说多的确不少,可平均在这些大车上不过一人而已,用来看守这几万辆大车有些不够用,若是拖得过长,万一有敌来袭,到时力量集中不起来,难免会被人个个击破。所以他们只能耐心的等着这些车老板修车。
可这些车老板本就不是心甘情愿去后金,刚才还只是用自己手上的简单工具破坏大车,这时更是借着修车的机会,将这些大车好好修理了一番,此时别说是后金军卒,就是造车的人来了、也只会摇摇头,修这车甚至比重新造一辆车还要费劲。转眼已经过去半个时辰了,这几百辆大车不但没有修好,反而又有几十辆车趁着那些后金军卒不注意将自己的大车坏。阿
见车阵迟迟不能前行,而大车却越修坏得越多,便亲自来督促他们。走到岸边却又被那些等在岸上的车夫们拦住,叫嚷着要吃饭,只吵得阿
心烦意
。来到冰面之上,阿
冷着脸对这些修车的车夫大声斥责道:“若是半个时辰内还修不好大车,全部就地革杀勿论。”说完他却打马去了对岸,看看饭是否已经做好。大军自从清晨出发,到现在已经三个多时辰,又在这有近尺深的雪地上前行,人人都是
疲力尽,负责断后的后金军眼见车队停在了冰面上,等他们修好车,再到了对岸自己才能过河,恐怕要等上几个时辰才能吃上饭。这些又冷又饿的军卒纷纷向上级诉苦,反正这里已经是后金境内,四周又没有其他大股人马,还是让自己这些后军先过河吧。意见被层层反应到了后军将领耳中,他耐不住手下将士苦苦挨求,只好过河来请示阿
。前军这时已做好了饭菜,大军正席地而坐用餐。只看得那后军将领饿肠碌碌、眼红不已,阿
甚至听到了他肚子咕咕作响。本来阿
不想理会后军军卒的意见,因为他知道这批粮食的重要,实在是不容有失,若不是此时自己手下只有这三万将士,就算是用三十万将士来看守这批粮草也不过份。
可眼见连这个将军都饿得肚子响,下面军卒更是可想而知。不让军卒用饭,怕是要惹众怒的,而且此次后金入关虽然收获颇丰,但十万大军也折了两万,这些能有命活着回来的都是后金的勇士,若因为天寒地冻而造成无畏减员却是得不偿失。再看那些大车到现在还没有动静,如此拖延下去,等后军用完饭,天都黑了,大军要在今夜赶到盛京怕是难了。让后军先过河用饭却起码可以缩短一个时辰的时间,而且后军用完饭后还可以代替前军在此警戒,让前军去换中军也来用饭,这样不但可以缩短时间,还可以让这三万军卒轮歇息一会儿。]至于那些车夫却不在阿
考虑的范围,只要能将这些粮草运回后金,这些车夫就没用了,现在后金粮草本就不多那里还有多余的粮食来养这些汉人,到时不杀了他们就已经是开恩了。想及此处,阿
才点点头道:“好吧,你去带后军从上游五里的地方过河,然后再到这里用饭。”那后金将领本来也没抱多大的希望,可没想到阿
竟真的同意,忙道了声:“喳!”说完打马去了河的另一岸组织大军过河。后军过了河后,阿
给那些汉人车夫修车的时间也已经到了。阿
也用过了饭,又率领着亲卫来到那些车夫眼前,用手中的马鞭指着一个还趴在车下修车的车夫道:“车修好了没有?”那车夫见一个后金大官来问话,忙从车下趴了出来,连手中用于修车的铁锤也没顾上放下,就跪在地上,小声道:“将爷,这车…这车…”说实话,他现在甚至有些后悔,刚才为什么要破坏的那么彻底,以至于到现在自己对这辆车也是无计可施。阿
一见这车夫
吐吐便知道车是没修好,怒道:“如此说来车是没修好了,你们真当我说话是放
吗?”阿
心中一急连脏话都骂了出来。
“来人,将他给我砍了,再去看看其余还有多少没修好的,只要是没修好的一律都给我砍了!将他们的人头拿回来复命。”身边千余亲卫应声道:“喳!”除留下百余亲卫保护大人外,其余人都分散而去,执行命令。
留下的百余亲卫也上来两人,来抓这个车夫。这车夫姓李名安,今年不过二十余岁,本是大明迁安人,可因为后金大军的到来而家破人亡,全家父母儿十余口尽数丧命于后金铁骑之下,他自己也被后金抓来充当车夫,因此在车队中搞破坏他向来是最积极的一个。若不是想要为家人报仇,找那后金大官算帐,早与当时来抓他的那几名后金军卒同归于尽。可此时趴在地上的这个李安一听阿
此话,便知道再没有活路,何况一看这个阿
便是个大官,若真能与他同归于尽,自己也算值了。生在边关附近的汉子又有几个不习武的,李安平时也
好舞
,只是前几年结了婚后才安静下来。眼见这两个亲卫已经来到自己身前,顿时“啊”的一声,猛的站了起来,抡起手中的大铁锤便照着其中一人砸了下来。阿
的两名这亲卫都是身经百战的战士,不然也不会被选为亲卫。此次入关,他们刀下至少也有几十条冤魂,
来没将这个趴在地上的车夫放在眼里,在他们看来这些车夫还不如一只野狗有威胁,抓他还不是手到擒来,
本没有任何防范。可没想到这车夫竟敢暴起伤人,措不及防之下,虽躲过了脑袋,可却被砸在了肩上。这锤子至少也有十几斤,那车夫又是用尽了全力,当场便把这名亲卫砸得血
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