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说网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说 阅读记录

第134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即便如今只卖了几万册,完全不能称之为“畅销书”,但《大国崛起》还是在美国华人圈子里引发轰动。因为这本书极受美国英阶层推崇,听说连美国总统柯立芝都在拜读。

而正在竞选总统,并且占有极大优势的胡弗,也在演讲时多次提到《大国崛起》。他高度赞誉了《大国崛起》的学术,但驳斥周赫煊的经济危机观点,他对自己的选民说,只要他做美国总统一天,美国就不会出现经济危机,美国的股市也不会崩盘。他要让所有的美国人,晚餐都能够吃得起火,出门都能开得上轿车!

选民们在心里大呼:胡弗总统万岁!

曾经的张之幕僚、现任中国驻美公使施肇基,在写给顾维钧的私信里提到:“近《大国崛起》一书,在美国英分子当中引发热议。正在竞选纽约州州长的罗斯福先生,他虽然双腿残疾,但却学识渊博,尤其读历史和传记。他与我会晤时,听说我是中国人,于是我们便聊起《大国崛起》。罗斯福先生对此书大加赞叹,用他的原话来说,看了《大国崛起》,就不需要再学历史了。美国政坛官员们都极为推崇此书作者周赫煊,而今美国正和中国谈判归还关税自主权之事。我建议邀请周先生加入谈判团队,有他在场,应该对谈判大有益处……”顾维钧此时已经辞职,退居天津做寓公,他读完书信后自嘲苦笑:“我还能推荐谁?我倒是想自荐。可惜啊可惜,收回关税的千载难逢之机,就要被国内的战事给葬送了。”美国人确实铁了心要归还中国的关税自主权,不仅仅是因为政治原因,还有美国商品在本国供大于求,急切想要开拓中国市场。而中国市场份额又被本和英国牢牢把控,美国很难进去,归还关税能够赢得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支持,这对美国来说是件大好事。

可惜,中国此时顾不上这个。

第184章【征辟】自从发明出电报和轮船,地球就变小了。

像冰心和吕碧城,就长年旅居海外,但却经常在国内发表作品,老舍也隔三岔五地从英国投稿给《小说月报》。

《大国崛起》在美国出版不到一个月,中国的报纸就已经获知消息,并且当成扬眉吐气的大新闻来报道。

这种事情在民国经常发生,由于国人极度自卑,稍微在某个领域获得洋人认可,大家便要天地喜的庆祝。

比如徐悲鸿,原本在国内并无甚影响力。只因其画作在法国国家美术展览会展出,便被中国报纸誉为世界顶尖画家,从而受到国人的无限追捧,作品价格一夜之间提升百倍。

不论是《申报》,还是《新闻报》,都在报道新闻时添油加醋,恨不得把周赫煊给捧上天。

《新闻报》如此说道:“近,我国学者周赫煊的《大国崛起》一书,在美利坚合众国正式出版。周先生之学术成果,震惊美国学界,政客亦为之疯狂,连美国总统柯立芝都手不释卷。美国总统候选人胡弗,在宣传演讲时多次提及周先生及其作品,引用周先生观点来说服选民。据可靠消息,胡弗先生因佩服周先生之学识见解,在其成功竞选总统后,特聘周先生为白顾问……”《申报》更加离谱:“自《大国崛起》在美国出版以来,美国人读历史的热蔚然成风。不论耋耄老者,亦或学校学生,人皆以谈论《大国崛起》为荣。美国学界人士,或不知中国总统、总理,却必知周赫煊先生。《大国崛起》在美国之影响力,可见一斑也!”这两份全国大报都如此报道,其他报纸自然跟风。

如今通讯困难,大家又没有驻外记者,只能全凭瞎编胡造,反正编些小故事使劲吹就行。读者看得了,报纸销量自然能提高。

什么美国法院两律师辩护,彼此皆引用《大国崛起》的观点;什么美国小伙读《大国崛起》,在书店邂逅心仪女子,两人最终结为伴侣……各种七八糟的趣闻轶事疯狂往外冒。

这些让人哭笑不得的报道,居然还有很多人相信。

周赫煊在中国的学术威望,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峰。全国各地的大学,纷纷发电报邀请周赫煊去讲学,一场讲座的报酬开到了300元。

连带着,周赫煊设计的内衣都沾了光,似乎女人穿上以后,生的孩子都更有文气。……《大众》编辑部。

廖雅泉兴冲冲地跑来,对正在整理读者来信的张乐怡说:“张姐姐,外面有个青年来拜访周先生。”张乐怡头都没抬,回道:“你领他进去吧。”

“好的,”廖雅泉立即带人敲开办公室门,禀报道,“周先生,有位张先生找你。”

“我知道了。”周赫煊点头说。

廖雅泉自动离开办公室,跑去为客人冲茶。

来者身材高大,带着眼镜,中分发型,年约30岁左右,他见面自我介绍道:“周先生好,鄙人张歆海,上海光华大学副校长。”

“原来是张校长,快请坐!”周赫煊起身招呼道,心想:老子认识你,徐志摩的死兼情敌嘛。

徐志摩的记当中,有一句“海与先生争花”。

短短六个字,信息量极大。

“海”就是张歆海,“先生”指的是胡适,“花”则代表陆小曼,整句话联起来即为“张歆海和胡适同时追求陆小曼”。

是的,胡适也追过陆小曼。

当时徐志摩跟陆小曼的绯闻传得沸沸扬扬,胡适劝徐志摩出国避风头,结果徐志摩走后,他自己却跑去狂追献殷勤。而张歆海更加高大英俊,极讨陆小曼心,比胡适更加占优。

不过徐志摩回国后,张歆海自动退出,胡适也表示不再掺和,最后陆小曼离婚嫁给了徐志摩。

话说陆小曼那真是招蜂引蝶啊,跟徐志摩结婚后,都还经常写信给胡适。特别是后来徐志摩忙于赚钱,经常飞去北方,陆小曼寂寞了就各种勾搭胡适。

胡适比较怂,而且跟徐志摩是朋友,吓得好长一段时间都不敢去徐家,生怕陆小曼把他给吃了。

周赫煊笑道:“张先生,我曾听小曼提起过你,久仰久仰!”张歆海脸有些尴尬,他显然不想提陈年旧事,说道:“周先生,我这次来北方访友,正好顺路来拜望你。”

“客气了,我跟志摩、小曼是朋友,大家以后有空常聚聚。”周赫煊说。

廖雅泉端茶进来,笑道:“张先生,请喝茶。”

“谢谢。”张歆海七八糟的胡扯一通,什么仰慕周赫煊才华,什么《大国崛起》让他眼界大开。直到廖雅泉离开办公室,他才低声问道:“周先生,你对南京政府有如何看法?”周赫煊愣了一下,随即笑道:“我很钦佩他们的革命理念。”张歆海终于道明来意:“实不相瞒,在下已任职南京国民政府外部。此次来天津,是为邀请周先生去南方任职的。只要周先生点头,中国驻美副使的职务虚位以待。”张歆海的话其实没说完,他还去找过顾维钧。结果顾维钧一口拒绝,反正就是看不起南方政府的意思。

周赫煊连连摆手:“张先生说笑了,我何德何能,又有何资历能够胜任驻美副使?”

“周先生不必谦虚,”张歆海劝道,“你的《大国崛起》在美国引起轰动,美国人对你赞誉有加。依我看啦,就该任命你担任驻美公使,副使之职都有些屈才了。”周赫煊大笑:“老兄,南京方面,不会真相信报纸上写的那些鬼话吧?”张歆海说:“报纸上的新闻虽然有些夸大,但基本还是属实的。南方国民政府成立不足一年,各部门初设,各种官职都还有空缺,周先生可别错过大好机会。”

“张先生,代我多谢南京方面的好意,不过我志不在做官,只能抱歉了。”周赫煊婉拒道。

张歆海见他不似作伪,只能遗憾道:“周先生不肯就任,是我们的损失。如果哪天回心转意,外部的大门随时向你敞开。告辞!”

“我送你。”周赫煊起身道。

名望很重要啊,这《大国崛起》在美国闯出一点点名气,南方政府马上就派人来征召了。

第185章【非主美国将军】夜晚,书房。

张乐怡和婉容兴致地谈着漫画,廖雅泉客串了丫鬟的角。她帮大家冲泡咖啡,还了一些家常甜点,极为勤快地来来去去。

周赫煊继续撰写着《炮、细菌与钢铁》,原著由于太过啰嗦,加上某些超时代的内容需要删减,所以近38万字的内容被周赫煊缩到32万字。

“呼!”周赫煊长舒一口气,收笔伸了个懒。这本书由于改动太多,写起来极耗力,花费三个月时间终于把它给写完了。

这次他没有选择连载,因为连载也不会有几个人看,还是直接出书比较现实。

廖雅泉走过来问:“先生,这本书完稿了吗?”

“对,写完了。”周赫煊笑道。

“我可以看看吗?”廖雅泉问。

周赫煊故意说:“当然可以。我写的字缺笔少划,如果你有足够时间,可以帮我重新抄写一遍。”

“真的?那太好了,我总算有正事可做了。”廖雅泉高兴道,她自然是希望从周赫煊的手稿中发现些有价值的东西。

“拿去吧,全部抄好后,我会给你发薪水。”周赫煊用开玩笑的语气说。

廖雅泉接过稿件,不着痕迹地打听道:“先生,美国明年真的会爆发经济危机吗?”周赫煊说:“我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百分之九十还是有的。”廖雅泉问:“你为什么那么肯定?”

“资料收集和分析。”周赫煊神秘一笑。

“你怎么能接触到,而且记下那么多资料啊?”廖雅泉语气中带着崇拜。

周赫煊得意地说:“你就别问了,我自有消息来源。”这话把廖雅泉听得心跳加速,但她点到为止,没有再继续追问,生怕周赫煊起了疑心。